宋应星
【介绍】:
明清之际科技著作家。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北乡人。生于明万历十五年,卒于清顺治年间。宋应星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宋景为官40年,曾任山东参政、山西左布政使、北都察院左都御使、南都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祖父宋承庆博学多文,未及为官早亡。父宋国霖在庠40年未获功名。万历六年遭火灾,家道中落。
宋应星幼受叔祖父宋和庆和族叔宋国祚启蒙教育,后就学新建学者邓良知和南昌学者舒敬。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此后5次会试不第。崇祯七年(1634),宋应星始出任本省袁州分宜教谕。在任期间撰写并出版了他的几乎全部著作。崇祯十一年升任汀州七品推官,掌理刑狱,两年后辞官归家。崇祯十六年(1643)迁升亳州(今安徽阜阳地区)五品知州。翌年,清军攻陷北京,宋应星归家隐居。
宋应星执教县学并未培养出出类拔粹的人才,为官也未施行过为后人怀念的仁政,他之垂芳青史是由于他的著作的历史价值决定的。其传世著作5种:《野议》(1636年)、《思怜诗》(1636年)、《天工开物》(1637年)、《论气》(1637年)、《谈天》(1637年)。其中《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技术书(见《天工开物序》),《论气》和《谈天》是自然哲学著作,《野议》为政论文,《思怜诗》为愤世忧民之作。
《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文献。它简要而有系统地记述了明代各方面的技术成就,其中不少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天工开物》在17~18世纪已为中国多种著作引用,17世纪末传到日本国后被广泛翻刻、注释,19世纪由法国学者译出部分篇章,遂又被转译为英、德、俄诸国文字而流传欧洲。1966年美国出版了它的英文全译本。正是这部著作使宋应星流誉五洲。
宋应星的思想属于儒学经世派,但充满反叛与保守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儒士“攻乎异端”和轻视耕工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又企图以儒家治术“治乱安民,扶危定倾”。生当西学东渐之时,他对西学却缺乏敏感,也反映他的思想的保守的一面。在人口问题上,他是先觉者,在《思怜诗》中提出人口过剩的警告。宋应星的哲学思想属于气论,他的贡献在于提出形气相的自然图像。他的科技观,可以用他代表作的书名“天工开物”概括。提倡这种精神是他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