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作于1908年,最先刊载于《国粹学报》,共64则;1926年有“朴社”的单行本出版。后人又将未刊稿辑为《人间词话删稿》49则,《人间词话附录》29则,订为下卷,以前64则为上卷。是书以境界说为中心探究于文艺美的特质和审美规律。开首即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即是说,既写真景物又抒真感情,把逼真传神的写景与诚挚真切的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这就是“境界”的基本涵义和基本要求。又认为,艺术境界产生的过程,存在于审美观照或审美静观之中。其奥妙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产物,是审美者的情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在境界创造中的巨大作用,如此境界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此书还研究了境界的构成形态。按照构成方式的不同,境界可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如歌,“主观诗”乃抒发了诗人强烈激动的感情,其境界属于“有我之境”,诗人作感情激越的审美主体征服客体,从对象中反射自己,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客观诗”乃描绘了悦目赏心的自然景物,其境界属于“无我之境”,诗人作冷静理智的审美主体静观客体,以致忘我,主体似消失于对象之中,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两者皆为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的统一。又由于创造境界所运用的质材的不同,提出“造境”与“写境”的问题,这是理智派与写实派区分的界限,然两者亦非截然相反,一切境界都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现实和理想的统一。并且,就衡量境界的鲜明程度,又有“隔”与“不隔”的问题;就“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产生的美感不同,又提出“优美”与“壮美”的问题。此外,还提出了诗人修养论问题。认为伟大的诗人必然有高尚的人格,其文学创作既要有“内美”即体现诗人的精神品质美,又要有“修能”即技巧和文彩;又认为文学是发展进化的,每种文学形式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衰亡的过程,反对因袭模仿,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总之,境界说是本书的理论核心,构成了一套新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是中国近代运用西方美学理论来探讨中国古代创作实践的开创性专著,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本为通行本。

上一篇:《乾坤衍》 下一篇:《清儒学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