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书》

郭沫若著。为作者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的主要论集之一,是《青铜时代》的姊妹篇。1945年初版于重庆。1954年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1956年科学出版社沿用人民版多次刊印。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卷》第2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现今通行本。是书汇集论文是:首篇,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总结了作者早期的古史研究,对1930年初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书中有关封建制、井田制、人民身分、工商业、奴隶解放问题的观点和文献、卜辞、古器物资料等做了修正。次篇,孔墨的批判。认为孔子的基本立场是顺应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企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以为封建社会的韧带;墨子在公家腐败、私家前进的时代,是袒护公家、反对乱党的,和孔子思想处于相反的地位。第三篇,儒家八派的批判。依据《韩非子·显学》论述儒家八派:子张之儒,似为孔门的过激派,对墨翟稍有影响;子思、孟子、乐正之儒,应是一系;颜氏之儒当指颜回派,《庄子·人间世》等有关于其“心斋”、“坐忘”的思想主张;漆雕氏之儒为孔门的任侠一派;仲良氏之儒疑为陈良一派,屈原应出于其门下;孙氏之儒当指子弓的徒属荀子的一派。上述考察足见儒家内部的派别分野是相当可观的。第四篇,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探讨黄老之术何以培植、发育和昌盛于齐国道家三派即宋鈃尹文田骈慎到环渊老聃的理论之异同以及演变等。第五篇,庄子的批判。认为自庄子始乃使道家真正成为一学派并与儒墨鼎足而三。其主张人与“道”合为一体,方能体现人生之意义。然庄子后学和思孟学派思想靠近,失却反抗性而转形为御用品。第六篇,荀子的批判。除论述荀子的循环论宇宙观、复古的历史观、与知识论相矛盾的性恶论以及隆礼尊法的政治论外,还考证《仲尼》似非荀子手笔,从而断定荀子并无“持宠处位终生不厌之术”的主张。第七篇,名辩思潮的批判。分析评述了刘御寇、宋鈃、尹文、兒说、告子、孟子、惠施墨家辩者、荀子等的名辩思想和业绩。第八篇,前期法家的批判。上溯子产,论及李悝吴起商鞅都出于子夏,慎到、申不害则属黄老。战国时子夏确已自外于儒家而自立门户。第九篇,韩非子批判。认定其远源应是道家儒家,更采纳墨子的绝对君权主义,扬弃尊天明鬼、兼爱尚贤,而把尚同非乐非儒的部分引向极端。第十篇,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针对当时有人“歌颂嬴政,有意阿世”,对秦始皇做了大胆的否定。从思想政治等方面,论析吕不韦与秦始皇是绝对的对立:前者是封建思想的代表,而后者则依然是站在奴隶主的立场,所编的《吕氏春秋》是有永存价值的。总之,《十批判书》史料丰富、论点新颖,在思想界史学界引起高度重视,有着广泛影响。

上一篇:刘师培 下一篇:《春秋左传读叙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