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小儿瘫,发生于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的后期。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常流行于春秋季节,以先见发热、肢痛,继而出现肢体麻痹瘫痪为特征。
小儿麻痹后遗症属中医学“痿症”范畴。
〔临床表现〕
患肢肌肉明显萎缩,麻痹、瘫痪、呈驰缓型,肢体可出现各种畸形,如脊椎侧突、肩关节如脱臼状、膝后凸或外展、足内翻或外翻、马蹄形、仰趾足等。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其病史,小儿麻痹症在已经出现瘫痪之后诊断比较容易,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大脑性瘫痪:患肢呈痉挛性瘫痪,一般是同侧上、下肢瘫痪,除发热外,还伴有惊厥,意识障碍。
2.产瘫:患肢在出生后即发生瘫痪,无发热等症状,以一侧上肢为多见。
〔治疗方法〕
1.取穴:攒竹 瞳子髎 颊车 地仓 大椎 肩井 手三里 合谷 肾俞 腰阳关 委中 承山 血海 足三里 解溪 阿是穴
2.手法:一指禅推法 法 按法 揉法 拿法 擦法 搓法 摇法
〔操作〕
1.头面部:患儿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或揉法自攒竹向瞳子髎、颊车、地仓等穴往返治疗,时间约8分钟。
2.颈及上肢部:患儿坐位。先用一指禅推法自天柱至大椎、肩井等处往返治疗约3分钟,继之施按揉法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用揉拿法从肩部三角肌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至肘部,向下沿前臂到腕部往返治疗,然后捻指关节,拿合谷,搓整个上肢。时间约10分。
3.腰部及下肢:
先用推法或法从腰部起向下到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往下至跟腱,配合按肾俞、腰阳关、拿委中;然后用揉法或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肌至小腿前外侧,配合按揉伏兔、足三里、血海、承山、解溪等穴。如踝关节有畸形者加摇法和扳法治疗。时间约10分钟。
〔注意事项〕
1.及时尽早地进行治疗,按摩对功能恢复、减轻瘫痪、防止畸形有一定作用。
2.注意保暖及饮食营养,加强护理与适当的功能锻炼。
上一篇:产伤麻痹下一篇:实用按摩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