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书名。是战国后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本称《韩子》,唐以后为与亦称韩子的韩愈相别而改称《韩非子》。全书今存五十五篇,计为初见秦、存韩、难言、爱臣、主道、有度、二柄、物权、八奸、十过、孤愤、说难、和氏、奸劫杀臣、亡征、三守、备内、南面、蚀邪、解老、喻老、说材上、说材下、观行、安危、守道、用人、功名、大体、内储说上七术、内储说下六征、外储说左上、外储说左下、外储说右上、外储说右下、难一、难二、难三、难四、难势、问辩、问田、定法、说疑、诡使、六反、八说、八经、五蠹、显学、忠孝、人主、饬今、心度、制份等。其中,《五蠹》内容丰富,既系统阐述了因时变法理论,又论述了“以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还提出区分“公”与“私”,施行代表国家公利的“公法”,禁止私人为私利而阻挠法治;另以学者、言论者、带剑者、逃兵役者、工商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蠹虫,需依法取缔。《难势》论述权势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权势要以法为轨,法要借权势而行,所谓“抱法处则治”。《有度》强调君主应秉法办事,“动无非法”,奉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原则。《二柄》强调赏罚二柄对于厉行法治的作用和“循名责实”的君王之术。《诡使》则主张欲行法治则必废私学,禁止“造言作辞以非法令于上”。《六反》论述人“好利恶害”的本性,主张重刑轻罪以使莫敢犯。《忠孝》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的“三纲”原则。另有《显学》论述“不务德而务法”,《用人》批评“释法术而任心治”,强调“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等。本书批判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就,建立了“以法为本”以及“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书的注本主要有清人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近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解》、梁启雄的《韩子浅解》等。
上一篇:韩非下一篇: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