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舞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348页(372字)
又称“花鼓子”、“打花鼓”、“地花鼓”、“花鼓小锣”等。主要流行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有临安在节日里百戏艺人表演花鼓的记载;明传奇《红梅记》中有扮演安徽人打花鼓唱曲的情节;清代柯煜的《燕九竹词》有“小鼓花腔说凤阳”句。
花鼓舞的表演形式通常为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
曲调在各地小调和山歌基础上发展而来,节奏鲜明,富有歌唱性和舞蹈性。由于流行区域的不同,花鼓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代表性的有一人敲锣一人击鼓的安徽凤阳花鼓,旋转中以鼓穗击鼓的山东花鼓,身背数鼓、轮番击奏而舞的山西花鼓等。清以来,花鼓逐渐发展为对子戏。以后各地花鼓又吸收了民歌和戏曲唱腔,成为地方戏在舞台上表演,如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