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新小说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76页(573字)

法国着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亦称“视觉派”、“写物派”、“反小说派”等。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至60年代。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埃、罗贝尔·潘热、让·里卡尔杜等7人。

新小说派思想上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直觉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主义哲学影响,在艺术上继承了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及某些创作方法,公开宣称与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决裂。

他们反对以塑造人物为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认为小说应该运用“非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即用冷静的、准确的、象摄影机似的语言来描述客观事物,人物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工具”,因此他们小说中的人物,不但没有特征、性格,有时连姓名也没有。在结构方面,新小说派主张破除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格式的限制,作者有自由“重建一个纯属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将过去、现在、将来同时共存,现实、幻觉、记忆、梦境相互交错和重叠。小说一般从通俗小说或侦探小说中借用故事,情节较简单,反对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诱导读者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新小说派问世伊始,曾遭冷遇,60年代后影响遍及欧美及日本诸国。

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新小说热又在法国及世界一些地方兴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