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82页(688字)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有近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梆子声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脉,大约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河北全省传唱甚广。它结合了山西、陕西梆子的特点,目前主要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及山东、东北的部分地区。
河北梆子的艺术特点,主要寓于剧目、音乐、表演之中。
虽然脸谱、服饰、扮相等在极少数的戏中也有其独特之处,但多数却与京剧相同,剧种特点并不显着。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很讲究程式规范,对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表演是借助程式来完成的。
在表演中,也常常运用一些杂技技巧,俗谓之“绝活”,这在短打武戏中,比较常见。河北梆子的表演程式,与京剧表演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运用时较京剧更夸张、更奔放些,因之形成粗犷火爆、不尚蕴藉的表演风格。高难特技的运用,无统一规范,因人而异。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传统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多为河北地方口语,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文字绝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戏文失之粗糙。
一名三岁儿童表演的河北梆子《林冲发配》特别引人注目。他不仅眉清目秀,而且字正腔圆,唱功扎实,一举一动“戏味”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