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军事史辞典

抛车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842页(581字)

又称“炮车”,古代抛掷石弹或火药的武器。

其形制,是在木架上设一横轴,横轴中间穿一根长木杆作为砲杆,砲杆前端系一皮窠,后端系绳索若干条,发射时,将石弹或火药装入皮窠,用多人各执一根绳索,听号令同时用力拉绳,利用杠杆和离心力作用将石弹或火药抛向敌方。为了便于移动,抛车下安有车轮。

相传先秦时期就有抛车,《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军曾用抛车打击袁(绍)军的橹楼。北朝,抛车称为“拍车”,是当时军队的常备武器。梁元帝时,出现了将抛车安装在战船上的“拍船”。

唐代抛车称为“将军砲”或“擂石车”。宋代抛车不仅用于抛掷石弹,而且还可以抛掷各种燃烧性火药或爆炸性火药。当时的抛车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如手砲,只需二人操作,石弹重半斤,用于野战;中型的单捎、双捎、旋风、蹲等砲,需几十至上百人操作,可发射数斤至20多斤的石弹或火药,攻守城垒或野战均可使用;重型的五捎和十捎砲,需100至200多人操作,发射七八十斤的石弹,多用于守城。元代,回回人亦思音所制造的襄阳砲,在砲杆后端坠一巨大铁块或石头,再用一铁钩钩住砲杆前端,发射时不用人拉绳,只需将铁钩扯开即可。明初仍使用襄阳砲,后来管形火器发达,抛车便自然淘汰。

上一篇:巢车 下一篇:抛石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