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镜象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95页(565字)
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关于幼儿自我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家一般都认为,在幼儿发育的早期阶段,个体还分不清主体与客体、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区别,其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周围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但对自我意识形成过程尚无统一认识。
1936年,拉康假设在儿童出生后大约6-8个月,幼儿就能凝视镜中的自己,他的动作被世界中某一客体或个人反射回来,从而形成自我意象,即拉康所称的婴儿镜象。虽然婴儿的这种镜中意象依然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混淆,但自我的建构过程已经开始。如婴儿刚出生时,不能区分自己的与非自己的东西,对自己的手脚与周围的玩具视为同样性质的东西并加以摆弄,这时婴儿没有自我意识。
当他发育到一定时期,他会从抓、摸自己手脚的感觉以及从抓玩具时与此不同的感觉中,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并从动作对象中区分出自己的动作。拉康还提出,与儿童对自己无能的和不协调的感觉相反,镜象被作为他未曾在自己身体中实际体验到的令人愉快的统一体。
自我只不过是一种自恋过程:通过发现世界中某一可以认同的客体,以支撑起一个统一的自我感。自我就是在镜象般被客体反射的过程中,在自恋欲望不断满足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了解这一点,对解释艺术家童年经验与其作品的关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