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90页(745字)

研究气质的生理基础、分类及其与各种心理现象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气质”原义为比例、关系,现在主要指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对气质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医生根据人体体液,划分出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但这仅仅是凭经验观察到的,真正对气质进行科学研究,并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去探讨气质的生理基础和表现,是20世纪初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类型学。

1935年,巴甫洛夫在他的《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一般类型》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神经系统的各种特性和判定方法。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系统有三种基本特性,这三种基本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神经系统类型,这就是巴甫洛夫划分的与传统气质分类相应的四种类型:强、不平衡性(胆汁质),强、平衡性(粘液质),强、灵活性(多血质),弱型(抑郁质)。他认为神经系统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而气质是神经系统类型的心理表现。巴甫洛夫以后,气质心理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苏联关于气质研究最突出的当推莫斯科小组,即捷普洛夫-涅贝利岑学派,这个学派对神经过程的动力性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研究的几种方法论原则。

波兰华沙大学心理学教授简·斯特里芬则从人格和活动两个方面探索气质的特点,认为气质既是进化的产物,又受着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着名的“气质调节理论”。气质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而且对不同的工作与选择适用人才提供了理论根据。不同气质的人的认知方式、情感等有着不同的特点,气质心理学,对研究文艺欣赏和文艺创作特别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的研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上一篇:作品分析心理学 下一篇:诗歌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