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52页(908字)

【生卒】:1866—1944

俄国画家、抽象画理论家、美学家。1900年入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主持过“慕尼黑新艺术家联盟”,是“青骑士集团”组织者之一。他的绘画实践及抽象画论着《论艺术的精神》影响了现代抽象画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因他任教多年的包豪斯学院遭纳粹查封,遂流亡巴黎,后加入法国国籍。康定斯基认为,抽象艺术永远是精神的体现,它是通过心灵体验而创造的,是精神的外在化、客观化形式。画家用“内在的眼睛”看世界,艺术作品传达出事物的“内在声音”或精神。这里的“精神”或“声音”主要指的是情感或内在需要、内在共鸣、内在生命等等。他毫无掩饰地主张“无物象的表达形式”,他说,抽象的绘画比物象更广阔,更自由,更富内容,更符合宇宙性的规律,而这正是人类世界的本质体现和艺术目的之所在。他摒弃了传统的绘画规范,主张即兴创作,多用动荡的线条、色斑和色块的几何形状来表现主观精神和情绪,甚至是下意识,如《充分的黑色弧线》、《构图一号》等作品。他还特别喜欢将绘画与音乐相比较,根据心理学有关“声音-图形”的联想认定色彩、线条和形体空间结构都具有明朗的音响,他认为,“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绘画也是一种纯释声音的抽象,所以人才能“听”颜色,如蓝色能把眼睛引向无限的深度,在弹奏风琴的低音键盘时,你能看见深深的蓝色。绿色非常接近小提琴纤弱的中间音调。而红色在使用得当时,它给人以强有力的击鼓印象。欣赏者只要参与其内,“就可以自身全部感觉体验它的骚动,才能接受对象灵魂所发出的最强音”。康定斯基认为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同艺术创作一样是情感和精神的事,用纯理论推导的方法是永远也无法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画家用“内在的眼睛”看世界和艺术创作,那么欣赏者和批评者必须用“内在的眼睛”去看艺术作品。一旦欣赏者和批评者忽略艺术形式内在体现的精神,容易使审美步入歧途。康定斯基关于艺术精神的理论,具有绘画心理学意义,对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柳宗元 下一篇:心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