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组合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03页(678字)
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构成及造型原则的理论专着。作者刘再复。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该着从典型形象塑造的角度,对人在文学中的地位作了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考察,提出了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并深入分析了性格组合的类型、方式及其哲学和心理学依据。作者认为人物性格二重组合的哲学依据,是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矛盾运动。而其深刻的心理学依据是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心理欲求。人的这两种欲求,形成人的心理世界的两种内驱力。这两种内驱力,构成一种合力,推动着人的性格运动。而这两种内驱力是相互碰击又不断趋向统一的双向逆反运动。人一方面有着向自然、本能回归的动物性的欲求,它显示人的渺小的一面;另一方面,人又有理想精神,有超越动物性欲求的人格能力。因此,人又有伟大性的一面。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就来源于这两极对立的矛盾运动。而作品人物一旦产生之后,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则会引起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心理对位效应。一个作品所以能激动人心,必定是这个作品所提供的内容的对抗性质扰乱读者的心理平衡,引起读者心灵中两种心理能量的冲突和搏斗的结果。因此,要塑造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的人物形象,就要写出人物内心深处两种欲求的撞击和拼搏;并由此表现出人性的深度。既要写出人性深处形而上和形而下双重欲求的搏斗和由此引起的情绪波澜和心理图景,同时也要写出人性中非意识层的内涵。即写出人性更深、更广的世界。从而使人物形象达到更高的审美效果。该着主要是针对那些概念化、单一化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的,旨在强调人物性格内涵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