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45页(631字)
【生卒】:638—713
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亦作惠能。俗姓卢。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24岁时投身佛门,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因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而深受弘忍赞赏,并被密授法衣,成为禅宗六祖。着作有门人法海据其讲法记录编成的《坛经》。慧能佛学基本思想主要是世界观上的“真如缘起”论和解脱论上的“佛性”论。所谓“真如缘起”论,是指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认为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而且,这个本原的精神,并不就是主体的意识,它是超自然超时空的最高存在,是最不可思议的精神实体,它的名称就叫做“真如”,亦称“本心”、“自心”、“体性”等。世界一切、宇宙万有“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由此派生,故获得人的真如本性就非常重要。所谓“佛性”论,是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每个人都具有清净的佛性,只是由于为“妄念浮云”所盖覆,不易显现出来,但只要驱散“妄念浮云”,“一悟即知佛”,并非难事。而且成佛并不需要经过长期修行,当下顿悟就可达到,所谓“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念与教义相通,就可成佛。成佛也并非另有佛身,“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把心外的佛变成心内的佛,佛就是自性。慧能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教的中国化的佛学思想,对唐以后的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审美观影响极大,在中国文艺心理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