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况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34页(507字)
【生卒】:约前313—前238
即荀子。先秦思想家,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名况,字卿。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国,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又曾被楚国春申君用为兰陵令。晚年着述讲学,着有《荀子》一书。其论涉及美学、心理学诸多领域,对文艺心理学的形成发展影响甚大。他提出的“精合感应”说为中国美学的审美感应论奠定了基石。其“形具而神生”之说代表了古代形神论的唯物倾向。其“性恶”论注重人性的后天因素,主张化性起伪,通过教育改恶为善。荀子相当重视情欲心理的研究,他认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区分了性、情、欲三种心理要素,论述了三者相统一的关系。他又系统地分析了人的感知心理,明确区分了五种感官的职能及它们与心灵知虑的关系,分别论述了各种感觉、知觉、错觉与思维,对意志与性格也作了探讨。其“心有征知”说综合了认知心理的理论。对“血气、志意、知虑”并称的提法是将心理过程已视为情、意、知三方面。他的“君子比德”说、“琴瑟乐心”说都体现了审美欣赏中的道德化倾向。总之,荀子较全面地论述了审美心理的各个方面,构筑了以人格修养为中心的审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