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之莫遏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99页(772字)

指艺术灵感有“思难而败易”的特点,因而一旦灵感出现,应抓紧创作,不可因客观不利因素影响而使灵感消失。语出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之有思,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矣。故昔人言覃思、垂思、抒思之类,皆欲其思之来,而所谓乱思、荡思者,言败之者易也。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前辈论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而志意所如,往往出乎埃之外。苟能如是,于诗亦庶几矣。小说载谢无逸问潘大临云:‘近日曾作诗否?’潘云:‘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捉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亦可见思难而败易也。”又说:“大抵书画贵胸中无滞,小有所拘,则所谓神气者逝矣。”这里所说的“诗思”、“神气”类似于艺术佳构与灵感。葛立方认为,灵感出现不但具有突发性特征,往往“卒然遇之”,不期而至;而且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小有所拘”,便稍纵即逝,“可见思难而败易也”。这种观点具有文艺心理学意义。由于灵感的爆发同潜意识活动相关,因而它的出现具有非自觉性特征。由于潜意识活动缺乏意志的推动和意识的控制,灵感的火花也就往往显得十分微弱,稍有不利因素影响,就会“熄灭”。潘大临灵感出现只写一句诗,便被收租人打断,正是此种现象。葛立方认为,灵感出现虽难以预料,但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促使其出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说明促使灵感出现的条件在于诗人必须投身生活,丰富阅历,积累体验。若只在“咫尺之间”,闭门觅句,不会有“诗思”出现。葛立方还认为,灵感出现同诗人的心理状态相关,“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诗人“贵胸中无滞”。这是指诗人排除种种不利干扰因素之后的轻松宁静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潜意识活动,因而也有利于灵感出现。

上一篇:化景物为情思 下一篇:我心即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