絪缊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72页(627字)

或作氤氲,语出《周易·系辞》:“天地缊,万物化醇。”原作“壹”,或写作“烟煴”。指宇宙起源时那种浑然一体、模糊迷蒙的状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就曾以“缊”一词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微至动植生灵,无不由“缊以成化”。对于缊的性质和形态,王夫之在他的着作中作过如下的界定:①缊乃是“阴阳未分,二气合一”的混沌状态。②缊“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见”,是一种感官难以觉察的潜在状态。③“缊”,“不可以迹求,不可以情辨,不可以用分,不可以名纪”,是一种非逻辑、非规则、难以分解、无以名状的状态。④缊乃“二气交相入而包孕以运动之藐”,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运动状态。⑤缊乃“气之母”,“乃太和之真体”,“太极本然之体”,它像“种子”一样,包孕着生命的一切要素、包孕着创造的无限生机。中国当代的鲁枢元首次把缊一词引入文艺心理学,用来解释创作心理活动奥秘。他在《超越语言》一书中对缊进行了阐释,认为作家的创作心理活动本身也呈现为一种缊状态。缊即创作主体心中的那个意识团块,它可以是一种感受、体验、感悟,也可以是一种感情、认识、回忆、冲动等等。这是一种隐潜密集、混沌涌动的、无定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既是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对象,又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力,它是创作主体力求闯入、力求破解的心灵魔地。文艺作品中外显的妙语佳句其实正是创作王体心性中处于缊状态的情意的感遇摩荡、萌发化生的结果,是缊心态的外化。

上一篇:神思 下一篇:虚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