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间接言语行为

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愿直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而是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这一言语行为,即间接言语行为。例如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把门关上,他没有直接说“你把门关上!”而是婉转地说成“你能把门关上吗?”按照字面用意,这句话仅仅完成一个“询问”的语旨行为,实际上它间接地完成了“指令”这一附加的言旨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当代语言哲学家J.R.塞尔提出来的。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然后从“字面用意”再间接推断其间接用意。例如A说:“我们今晚一起看电影去吧!”B说:“我必须准备考试。”B的间接言语行为——“拒绝”,是通过下述步骤推断出来的:①A向B提出建议,B作出陈述:他要准备考试;②A设想B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因而B的话与话题相关;③B的回答应是“接受”,“拒绝”、“另行建议”或“进一步考虑”等言语行为中的一种;④但是B的字面用意并非四者之一,所以B不是一个相关的回答;⑤因此B大概要表达字面用意之外的更深一层意思。现在设想B还是合作的,这样B的回答一定具有非字面的用意;⑥A知道准备考试要花大量时间,而看电影也要花费时间;⑦所以在同一晚上他大概不能既准备考试又去看电影;⑧接受建议必须符合某些“合适条件”,其中先决条件是有能力实施命题内容所预期的行为;⑨A知道B已经说他大概无法接受A的建议的话;⑩因此,B的非字面的用意大概是拒绝建议。间接言语行为的这种推断,实际就是会话含义的推导,其间接用意也就是会话含义(隐涵)。

上一篇:间接推理 下一篇:假言命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