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康托尔,G.F.L.P.

【生卒】:1845~1918

【介绍】:

集合论的创始者。丹麦犹太商之子,生于圣彼得堡,1856年移居德国南方,1863年进柏林大学学习数学,1867年获博士学位,1869~1879年任哈勒大学讲师,1879~1905年任教授。晚年病魔缠身,在精神病院去世。他的主要论文在他逝世后被编成《康托尔文集》,于1932年出版。康托尔的学位论文虽然是有关数论方面的,但由于受著名数学家K.外尔施特拉斯的影响,后转向三角级数的研究,他在1870~1872年间关于三角级数的论文中初步奠定了点集理论的基础。1874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无穷集合的论文,证明了有理数集合与正整数集合有一一对应关系,实数集合与正整数集合没有一一对应关系,所有代数数集合与正整数集合有一一对应关系,因而非构造性地证明了超越数的存在。对前两个结果,后来他又给出了更加简明深刻的证明,至今仍为各种教科书所采用。1874年,他开始考虑一条直线上的点和整个Rn中的点的对应关系,并企图证明这两个集合不可能构成一一对应关系,3年之后他却证明了这样的对应关系是存在的。康托尔把集合定义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总体。他认为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他接受实无穷的观点,肯定无穷集合可以作为固定的整体存在,把集合能与其部分有一一对应作为实无穷集合的特征,并应用一一对应关系作为基本原则来区分无穷集合的大小,引进了势即基数的概念。他在1879~1884年间发表的一系列题为《关于无穷的线性点集》的文章中,建立了基数和序数的理论。1891年,他证明了一集合的所有子集所组成的集合的基数大于该集合的基数,因而没有最大的集合,也没有最大的基数。在讨论任意两个集合的基数的比较时,他注意到集合的良序问题,提出了良序定理,但未能给出证明。他分别于1895年和1899年发现了集合论中最大序数的悖论和最大基数的悖论。他还提出了著名的连续统假设。康托尔的研究成果为集合论奠定了基础,对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集合论作为数理逻辑的分支已成为数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勒文海姆-司寇伦定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