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逻辑百科辞典

墨子

【生卒】:约前476~前390

【介绍】:

中国春秋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创始人,古代名辩学的启蒙者。姓墨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出身于工匠,早年受学于儒者,后来成为博学的士人。作过宋大夫。后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自己没有著书,其思想被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除《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为后期墨家所作外,其它都是墨子本人的思想。

墨子最早提出“辩”的概念,强调“辩”具有分清是非和以往知来的论证和认识作用。《非攻上》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即如果少见黑曰黑,多见黑却曰白,就是不分黑白之辨(别)了。“辩”是离不开“推”的,《非攻中》就提出了“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推理思想。例如:已知冬则寒、夏则暑,就可以推知要兴师出兵,必然会“冬行恐寒,夏行恐暑”(《非攻中》),所以冬夏皆不可以行也。《鲁问》篇则列举出一个推理的实例,由于已知固车良比驽马四隅之轮要快,所以能推知乘固车良马可以比乘驽马四隅之轮能速至亲友之家。

墨子提出“举名以取实”。他说,盲者能说出白黑之名,不能区分白、黑之物,是不知白黑也,只有知其名又能取其实者,才能谓之知。墨子重视运用正确的定义方法揭示名的确定性。《公孟》篇曰:“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且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乐以为乐”是同义反复,不足以明确“乐”的含义;而对“室”的说明才是正确定义,起到了正名的作用。墨子强调“知类”和“明故”的重要性,并自觉地用“知类”、“明故”去反驳不知类和不明故。例如:有人承认“杀一人谓之不义”(杀少),却反说“大为不义攻国”(杀众)谓之义,墨子则说,“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辅》),而那些混淆“攻”(“大为不义攻国”)与“诛”(讨伐不义之君)的人则是“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非攻下》)

墨子提出立论的“三表说”,强调立论必须以“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和“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论据,这是对演绎推理方式的一种朴素表述。

上一篇: 下一篇:《〈墨经〉校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