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
书籍:逻辑百科辞典
旧称拒中律,不容间位律。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通常表述为“A或者非A”,或“A是B或不是B”。传统逻辑的排中律有4方面含义。①事物规律: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者不具有某属性,没有第三种可能。②思维规律:任一命题是真的或假的,没有第三种可能。③认识的规范: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又否认该命题的负命题。即对一命题及其负命题不应持两不可之说。不能把排中律解释为: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断定一个命题或其负命题,而不可持犹疑态度。④语义规则:任一语词或语句在同一语境中应表达某一思想或不表达某一思想。后两方面的含义也叫做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在现代逻辑中,p∨p是命题逻辑的排中律;x(F(x)∨F(x))是一阶谓词逻辑的排中律;A∨A′=1是关于集合的排中律。由于构造性逻辑(直觉主义逻辑)不承认现实世界里存在着实无穷,只承认潜无穷,即无穷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构造性逻辑中涉及无穷对象时排中律不成立。同时,在构造性逻辑中不允许用反证法证明存在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