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与肚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9-04 属于:禅理故事

唐朝,张延赏是个有脾气的人。

张延赏的脾气源自他的底气。他的老爸很,就是开元名相张嘉贞。他也不虚名,饱读书,博涉经史,而且很有胆略。建中四年(783年),张延赏出任西川节度使,立足未稳,就被造反的部将赶出了成都。他不动声色,悄然杀了个回枪,一举将叛乱平定,稳定了唐朝的西南一隅。 张延赏发起脾气来,有时并不管对象。

大历十四年(779年),吐蕃和南诏联合向唐朝发动了进攻。当时有天下第一名将之称的李晟率神策军入蜀,击败了入侵的贼寇,大获全胜。不过他从四川撤军的时候,悄悄带走了一名叫高洪的营妓。张延赏听说后,勃然大怒,立刻派出部队追上李晟,把高洪带了回来。 有人说张延赏是因为也喜欢高洪,才如此的争风吃醋,但在这件事上,张延赏发脾气并非纯粹耍混。在唐朝营妓是有编制的,也是正式的国家录用人员,即使你是元帅,要带人走,也得走个调动手续吧,所以张延赏占在了理上,李晟就是再牛也没办法。 问题是,李晟从此黑上了张延赏。

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准备任用张延赏当宰相,征求李晟的意见,李晟态度明朗,坚决反对。 德宗为难了,两个人都是国家的顶梁柱啊,他们闹起了矛盾,国家的大厦不就有坍塌的危险吗?于是,他急忙当起了和事佬。德宗找来了德高望重的韩愰,让他出面做李晟的工作。韩愰曾经有恩于李晟,李晟又十分豪爽,一说即通。韩愰说:你干脆好事做到底,给皇帝写封推荐信,大家都有面子。李晟二话没说,也照办了。 德宗非常开心,特地把张延赏也召入京城,亲自宴请二人。当着皇帝的面,两个人把当初的结子也说开了,德宗命人拿出一段瑞锦,分别系在两人的胳膊上,表示和解之意。这场由皇帝导演的和解大戏演到此几乎皆大欢喜,然而接下来的事,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几杯酒落肚后,李晟突然站起来对张延赏说:古人说不打不相识,我们也算有缘分。我听说张大人有个女儿,在此愿替我的儿子求亲。 张延赏本来就是被和解,有皇帝的面子关着,不敢不如此,此时听到李晟竟然登鼻子上脸,要与他结亲,再也按捺不住他的脾气,面色一沉,断然拒绝说:我女儿还小,请李大人另觅高枝吧! 李晟也来了气,愤然说:我是武夫,有什么旧恶,一杯酒之间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们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脾气倒是大得很,冒犯不得呢。虽然表面笑眯眯的,其实心里还是含恨。你不许婚,肯定是因为你心里愤怒未解! 一场将相和,就这样演砸了。 不过张延赏并没有在这场争斗中落下风,他照样当了宰相。此后在他的精心运作下,把李晟提拔为太尉、中书令,官职是不断地提升,但权力却逐渐地减小,只是奉朝请,按时参加朝见而已,山呼万岁之后便靠边站了。 吐蕃人敏感地捕捉到了大唐内部将相不和的情报,他们施展了反间计,在贞元二年(786年)提出与唐朝和谈。李晟凭借长年与吐蕃作战的丰富经验,上书德宗说:戎狄无信,不可许。然而现在朝中掌权的是张延赏,他的原则是你李晟赞成,我就反对。于是力主会盟。 这一年闰五月,朝廷任命侍中浑瑊为会盟使节,前往平凉川进行和谈。可是就在双方歃血盟誓,然后载歌载舞庆祝和平的到来时,吐蕃突然撕下友善的面具,图穷而匕首现,发动了突然的攻击,唐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张延赏彻底没了脾气。他惭惧交加,一病不起,不久即一命呜呼。更糟的是,大唐的国势从此愈加一蹶不振,滑向了衰落的深渊。 一个人的脾气与肚量往往成反比,脾气越大,肚量越小。从成就事业的角度说,需要的常常是肚量,而不是脾气,而这正是张延赏所欠缺的。

生活里,只有让脾气小一点,肚量大一点,才能让我们攀上人生的高峰。

上一篇:花开一树,馨香满怀 下一篇:陌生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