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结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3 属于:人生故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非常随意地分给A和B两组训练员,他对A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高的一群老鼠,对B组训练员说这是智力最低的一群老鼠。他让两组训练员分别负责训练这两组老鼠穿行迷宫。半年后,他对两组老鼠进行测试,结果A组的老鼠很快就全部走出了迷宫,而B组的老鼠却被困在了迷宫里。直到这时,罗森塔尔教授才告诉训练员,这两群老鼠的智力是相同的。为什么最后的差距如此大呢?问题出在训练员的身上。由于A组的训练员认为这是一群聪明的老鼠,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真的把这群老鼠训练成了聪明的老鼠;而B组的训练员则认为这是一群智力低下的老鼠,就用对待智力低下的老鼠的方法来训练,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了智力低下的老鼠。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罗森塔尔教授对于教育界提出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倡导:“把你的每个学生都当成顶级的人才来栽培,他们会真的成为顶级的人才,但你如果认为他们是一群笨蛋,你就真的會把他们教育成笨蛋。”

这使我想起考前分班。这种名义上叫因材施教的分班,更内在的本质只是一种“选择性的重抓与放弃”。分班的名称在各地各校都不一样,但无论怎么叫,老师和学生或者家长都心知肚明,无非就是学霸班、普通班、学渣班。诚然,分到哪个班都能继续接受教育,但客观来说,老师会不会也像那些训练员一样,对学霸班的学生尽我所能,对普通班的学生尽我本分,对学渣班的学生却只剩下我陪你们混时间了呢?同样的,学霸班的学生们当然会全力以赴,普通班的学生也会打起精神,而学渣班的学生会不会只剩下了我是学渣还学啥?分班,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甚至可以说是人为地制造了教育不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