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是个怎样的人?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
嘉庆帝,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乾隆之后继位登基,为嘉庆皇帝。嘉庆帝是个很悲催的皇帝,因为乾隆帝这个人极为懂得养生,所以身体很棒,活的也长久。虽然康熙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乾隆帝却是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若不是他主动禅位,绝对超过康熙大帝,成为清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没错,你没有看错,乾隆帝是主动禅位的。也就是说嘉庆皇帝是在乾隆皇帝,还没有驾崩之时,由于乾隆帝的主动禅位,才登基为帝的。乾隆帝虽然禅位给了嘉庆皇帝,但实际上真正的国家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皇帝的手中,朝政被其牢牢把持着。嘉庆帝甚至都没有住进正常的皇帝寝宫养心殿,因为乾隆皇帝并不想搬走,因此嘉庆帝住进了毓庆宫,赐名"继德堂"。所以小编说,嘉庆帝是个悲催的皇帝,以成年之身登基,但却没有实权,所作所为与当皇子之时,并没有差别,最多是有人称呼他为皇上、陛下。
能在这么一个长寿的父亲底下耗着,还能老老实实的待到乾隆驾崩,才接触实权,只能说嘉庆帝是个极为能忍的人。嘉庆帝登基之后,乾隆帝并没有交出国家大权,甚至连基本的皇帝住所都没有让出,嘉庆帝是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位的。但嘉庆帝却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老老实实的随侍在乾隆身边。史料记载,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由这些说法,皆可以看出嘉庆帝能忍的心性。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嘉庆帝是具有孝心之人,所以才对自己的父皇言听计从。
嘉庆帝是一个想要办实事的人,他想要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以在登基之后,才立刻推出了"咸与维新",希望通过一系列在内政和朝政之上的变革,革新吏治,整顿朝纲,还朝政一个清明,从而让这个国家焕发生机。但可惜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想要肃清诸多弊端,但他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弊制。
嘉庆帝曾作诗: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由此可见,嘉庆帝实际上是一个受传统儒家教育长大的,重视帝王仁爱。
《遇变罪己诏》:"朕以凉德,仰承皇考付托,兢兢业业,十有八年,不敢暇豫。即位之初,白莲教煽乱四省,黎民遭劫,惨不忍言,命将出师,八年始定。方期与我赤子,永乐升平。忽于九月初六日,河南滑县,又起天理教匪,由直隶长垣,至山东曹县,亟命总督温承惠率兵剿办,然此事究在千里之外;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有执旗上墙三贼,欲入养心门,朕之皇次子亲执鸟枪,连毙二贼,贝勒绵志,续击一贼,始行退下,大内平定,实皇次子之力也。隆宗门外诸王大臣,督率鸟枪兵,竭二日一夜之力,剿捕搜拿净尽矣。我大清国一百七十年以来,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深仁厚泽,爱民如子,圣德仁心,奚能缕述?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惟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梃击一案,何啻倍蓰?言念及此,不忍再言。予惟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残生,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大概就是在平民起义,自己被暗杀之后,针对一系列事情,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