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同治中兴?同治帝是同性恋吗?
"同治中兴"简单直白的来说,就是清朝在同治帝统治时期,相较于前三位君主,国力有了一些恢复,政治上也出现了一些鸣音。若是具体来说,就要从此次中兴,为政者的举措,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来看了。
公约1862年吗,到公元1874年,为清朝后叶,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统治的时期。同治皇帝当政期间,推出新政,开办实业,兴办洋学,并且还送出了一些国民,用以学习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以期能增强本国实力。那么在这么多的大范畴中,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从而带来了中兴呢?
面对太平天国的不断反击抵抗,地方上的官员儒生,在传统忠君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将太平天国之人,视为反贼,人人得而诛之。因此在官僚的带领下,农民与儒生自发组织湘淮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另外在经济上,兴办实业,开办军工厂等,大部分都作用于军事方面,虽然为后来民生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此时暂且不谈。真正使得经济得以恢复的,是对于内乱之后的经济调整。请政府颁布政策,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经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基于天平天国起义的教训,清政府大兴科举考试,以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
在外交上,与西方列强维持友好合作的关系。在同治帝统治时期,清政府与俄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当时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太平天国被消灭,给予了清政府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这才有了后来的恢复和中兴。
当然因为时局的特殊性,这个中兴阶段,历来存在争议。一些人说不是中兴,因为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也有人认为,当时兴办的洋务运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例,为后来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小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着两面性的,若要判断同治时期,是否有这么一段时间算是清朝的中兴,那当然要看当时的整体实力来看!
关于同治帝是不是同性恋,这么一个题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若是读史书,你会发现中国的好多皇帝,都有这么一个倾向,或者说是尝试。虽然并不鲜明,但有过隐晦的指出。特别是到了清朝,与男子厮混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是风流韵事。清末上海《申报》中《赛金花遇贵二志》一段说:名伶于庄儿之相好,如立侍郎、余御史等,皆以风流自命,自喜水旱并进者。于庄儿初为相公,乃‘旱路英雄’与立侍郎、余御史均有香火缘。""旱路英雄"与"香火缘"皆指同行关系。而大臣与优伶的韵事,被登上报纸,可见当时的风气。
事实上,清朝的皇帝很多都有这么一种与同性发生行为的情况。比如潘季桐的《末代皇帝秘闻》中写溥仪:"溥仪自成平民以后,坦白地对来访记者承认:小时候喜欢手淫,特别喜欢把漂亮的小太监叫到身旁,替我那样,而且我叫他们怎样,他们当然就怎样……溥仪甚至叫太监用口来替他手淫。换言之,也就是行同性爱罢了。"
而同治呢!对于与男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隐晦的语句指明。特别是他和大臣王庆棋的关系,更是耐人寻味。《李鸿藻年谱》评道:"因之宵小乘机诱惑引导,遂至日惟嬉戏游宴,耽溺男宠,日渐羸瘠,未及再祺,即以不起。"同治帝死后有人写就一副对联,用以描述讽刺天子的生活。上联是"弘德殿广德楼德行何居惯唱曲儿钞曲本",下联是"献春方进春册春光能几可怜天子出天花"。而在同治死后慈禧便发下上谕:"王庆祺著行革职,永不叙用,以肃官方。"这么一个处置,更像是坐实了同治与王庆棋之间的关系。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判断同治是同性恋,因为他还有后宫众嫔妃,并且还有人怀孕(皇后胎死腹中的孩儿),因此同治帝最多算是双性恋,而不能称其为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