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导致江山易主的悲剧?
黄子澄是明朝初期官员,就是他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从而引发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虽然他很有作为,一度开创了永乐盛世。然而世事无常,对待建文遗臣这方面做得实在太狠,一代大儒只因不肯投降朱棣而被诛灭十族。除此之外还包括齐泰黄子澄等人,顿时南京城一片血雨腥风。按理说朱棣所统领的军队很有限,根本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燕王仅仅靠着北平这座城池能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起兵夺取天下,除了自身实力极度强硬之外,建文帝身边的猪队友帮了大忙。其中就包括这个黄子澄,是个忠臣可惜能力太差。
011:从洪武到建文备受重用,削藩不彻底迫使燕王铤而走险
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公认的精力充沛果断机智的伟大帝王,凡是所有敢于和明朝江山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老朱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决定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自己百年后承继大统。
老朱临死之前把功臣诛杀殆尽,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最大的弊端就是这些藩王,因此给朱允炆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黄子澄便是其中一位,他在洪武十八年中的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经常陪伴在太孙跟前,和他说起削藩的事情。
他的主张就是削藩,汉代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里,朱允炆性格仁柔做事情没有什么主见。老朱除了安排三位辅政大臣辅助孙儿朱允炆,让人诟病的封藩政策其实有一定道理。太子朱标死后秦王晋王都在,假设燕王这时候起兵断然毫无胜算。
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洪武三十一年秦王,晋王相继去世。晋王死的时候朱元璋一病不起,临终之前把自己的驸马都尉梅叫到跟前:“燕王不可不虑”。朱棣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况且他也没犯过什么错误,总不能一刀杀之。
随着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朝廷中央跟各地藩王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朝廷想要专权就必须要剪除这些藩王的实力,假如他们不听皇帝指挥,很有可能重蹈汉朝,西晋覆辙。朱允炆继位后黄子澄便和齐泰方孝孺三人一起商讨削藩大事,身为兵部尚书的齐泰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他建议皇帝先从燕王下手,身为藩王之首的他实力不容小觑。太常寺卿黄子澄死活不同意,理由就是燕王的实力太强大,周王是燕王的同胞弟弟,从他入手最为妥当。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毫无主见的人,黄子澄经常在他身边说道,慢慢也就听了他的话。
周王全家先是被流放到云南,后来干脆囚禁在应天。之后的齐王等藩王相继被削,更有甚者湘王被逼得全家自焚而死。这就形成了一种政治理念,朝廷要对这些藩王下手,燕王始终没有动。朱棣这时候写了一封信到朝廷,跟朝廷诉说亲情的可贵。无形之中朝廷成为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朱棣反而成为正义的一方,诸多藩王纷纷倒戈投靠朱棣这一边。朱四爷这会在等待时机,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
022: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朝廷完败而告终,黄子澄被诛灭九族
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五月是朱元璋忌日,按照礼制规定各地藩王理应前往京城吊丧。朱棣担心自己的安危,于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派到京城去吊唁。兵部尚书齐泰建议皇帝把朱棣三个儿子扣留下来,身为腐儒的黄子澄认为这样做是打草惊蛇,错过了扣留人质跟朱棣谈条件的机会。事实证明朱棣在27岁的时候就停止了生育,然而这样的机会错过可就没有了。
回去之后这三个儿子发挥了自己的力量,长子朱高炽主要负责驻守北京城;次子朱高煦主要跟朱棣一起打天下。朱棣从北平正式起兵这段出现了小插曲,朝廷不放心燕王曾经派遣官员前往北平担任省长,军区司令的官职。为了麻痹对手,一方面他暗中打造武器准备给朝廷致命一击;另外一方面他在表面上装疯卖傻,给朝廷一个误导。
当时朝廷上下基本都是笨蛋,再加上朱棣本身就做得极其隐蔽。朝廷犯的诸多错误当中,最关键的就是临阵换将。就因为耿炳文知道燕王善于作战,于是坚守城门不出来。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贪生怕死,结果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草包将军李景隆前来。他的父亲李文忠非常有名,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可是他丝毫没有继承其父善于领兵作战的特点,整个一公子哥不打败仗才怪。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军师姚广孝给朱棣一个非常微妙的建议,让燕王直接带着军队横扫江北,目的直指南京。朝廷主力这时候陷于在黄河以北作战,根本离不开身。黄子澄虽然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得很差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扳倒燕王朱棣的机会。
可他是一个忠义之人,朱棣攻下南京城后他并没有逃跑。反而在苏州招募兵马准备勤王,途中得知建文不知所踪的消息很失落。没过多久黄子澄便被燕王的侍从抓住,建文帝的头号忠臣自然成为他的杀戮对象。最终的下场很悲剧,处以凌迟酷刑,被诛灭九族。
结束语:我们经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明显黄子澄本人的失败跟自己关系密切,因为自己的愚蠢导致江山易主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