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和宋献策作为李自成的谋士 他们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李自成和谋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失败后,李自成的首席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分别去哪里了?
牛金星和宋献策,乃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
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
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大军打得丢盔弃甲。
公元1637年,明代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代,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剩17人,不得不躲到深山老林中休养生息。
在这期间,李自成深刻反思自己为何会落入此番田地,最后他发现,自己缺少真正派得上用场的谋士。
刘邦、刘备、朱元璋的出身不比他李自成高,但是刘邦有萧何、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则有刘伯温。
而他李自成身边则什么人都没有,他需要一个这样的谋士。
因此,在第二年,他再次出山,意图东山再起的时候,特别留意招揽有见识的谋士。
不过情况并不乐观,毕竟当时有本事、有文化的人,都去考进士、入朝为官了。
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根本派不上用场。
不过老天还是眷顾他的,真的让他找到这么个人。
此人既不是牛金星,也不是宋献策,而是李岩。
这李岩,与牛金星、宋献策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从他说起。
这个李岩不简单,他是举人出身,据说其父亲曾经当过朝中高官,此时尚有争议,不过他确实颇有家产,在地方上也算个人物。
古装片里,一般这种人都喜欢欺压百姓。
但是李岩不一样,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当地方上闹灾荒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家中全部粮食救济灾民。
惋惜他只是个举人,虽然也能当官,不过等轮到他入朝为官,估计大明已经没了。
因此,当李自成的队伍来到李岩所在的镇子上,李岩第一时间便报名投军。他希望以实际行动拯救这个乱世,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李自成当时手下急缺各种人才,毕竟前面说过,他被打得仅剩17人了,因此招人的工作他也要亲力亲为。
当他和李岩聊了几句,便发现这人不简单,估计是个高人。于是拉着李岩到一旁详谈。
李岩替李自成分析了天下局势,并告诉他如何壮大队伍,如何争霸天下。李自成惊为天人,授予高官。
李岩的加入,使得李自成的大军焕然一新。
李岩建议李自成礼贤下士、维护地方治安,同时广施仁义、收拢人心,李自成都听他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纷纷拥护李自成。
而那句让李自成大军做大做强的口号“开了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出自李岩之手,可见其手段确实了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对李岩那是言听计从。
而牛金星能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则是得到了李岩的引荐。
这就好比萧何向刘邦引荐韩信一样,没有萧何,韩信就算有天纵之才,刘邦压根就不会了解。
所以说,李岩对牛金星有知遇之恩。
这牛金星也是个举人,原本在地方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背景不够硬,因为得罪了地方豪强,被削去举人身份,还要做苦役。
牛金星的生活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其心情可想而知,必然恨透了这个朝廷。
以他的情况,明代是混不下去了,于是当李自成的大军打到附近的时候,牛金星果断去投军。
他运气不错,刚好遇到李岩。一番交谈下来,李岩发现牛金星脑子灵活,有些见识,于是便将他引荐给了李自成。
虽然牛金星在明代混得不怎么样,但是到了李自成这里,却很受待见。
对于天下大势、大战略这些东西他看不透,但是解决具体问题,他却颇有见解。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
如果要比喻的话,牛金星对于李自成来说,就像陈平在刘邦身边扮演的角色一样。
到后来,李自成对于牛金星的宠信甚至超过了李岩,最好的例子便是:李自成将自己女儿许配给牛金星,笼络之意非常明显。
前面说过,李岩建议李自成多行仁义、收拢人心。
在此基础上,牛金星提出了更加具体可行的方案: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岩是将仁义当做目的来实现,而牛金星则将仁义当做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李岩是个理想主义者,而牛金星则更加务实。
无论是少刑杀,还是赈灾民,其最终目的都是收人心罢了。而收人心是为了壮大队伍、扩张地盘,夺取天下。
这反而更对李自成的胃口,毕竟他是没什么大理想的人,起兵纯粹是因为过不下去了,他的目标就是过上好日子罢了。
因此,到了后来,李自成更喜欢和牛金星商量事情。
牛金星也没让李自成失望,每攻下一处地方,牛金星都亲自去说服当地的那些读书人,尤其是举人。
往往牛金星都被这些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然而他却毫不在意,一如既往。
于是在李自成建国称王,建立“大顺”的时候,牛金星硬是为李自成搞出了一群文官。
牛金星
顺便一提,这“大顺”的官制也是牛金星制定的,这可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可见此人确实有些本事。
而宋献策能够到李自成麾下效力,并得到其重用,则是靠了牛金星。
与牛金星还有李岩不一样,这宋献策并非科班出身,既不是举人、也不是秀才。他虽然也算饱读诗书,但是与科举无缘。
好在他读书比较杂,对于“术数”颇有研究,于是以卜卦为生,周游四方。
在途中他刚好遇到了牛金星,此时牛金星已经在李自成麾下效力。
二人一番交谈,牛金星发现宋献策颇有见识,于是便将其引荐给了李自成。
如果说李岩是理想主义者,牛金星是功利主义者,那么宋献策便是他们二人的综合体。
宋献策既关心百姓疾苦,又渴望建功立业,他一心想要辅佐英主开创太平盛世。
不过宋献策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底子薄,在学识方面无法与李岩还有牛金星相提并论,于是他另辟蹊跷,使用卜卦、谶语(可以理解为预言)来影响李自成。
比如宋献策第一次见到李自成的时候告诉李自成“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
然后宋献一句句地给李自成解释,告诉李自成他之前屡战屡败是天意,是老天在磨砺他,现在才是他建功立业的起点,此后他的势力将会做大做强。
我们了解,李自成此前两度被朝廷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虽然此时再次东山再起,但是他心里真的没底。
宋献策的一番话,给了李自成信心和动力。
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一旦心态不一样了,取得的成果也将不一样。
这也就是为何李自成第二次东山再起后,越战越勇、捷报频传的原因之一。
而宋献策也凭借此事得到李自成的重用,被任命为军师。
李自成的三大谋士,李岩只会和李自成讲道理,牛金星只会和李自成讲利益,而宋献策不谈这些,直接和李自成说“天意”,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李岩、牛金星说的那些,也就能和李自成说说,换成和大顺军的将士,或者普通百姓说,那说了也白说,人家根本听不懂。
反而是宋献策凭借卜卦、谶语往往能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
比如宋献策提出“十八男儿当主神器”,使得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声望突然暴涨,人们踊跃加入大顺军,因此李自成的势力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甚至打着卜卦的幌子,抓住过混入义军的“间谍”,至于这“间谍”是通过侦查发现的,还是压根就是演戏,就不好说了。
不过此举确实使得大顺军的士气高涨,人们都相信自己受到上天庇佑,自然勇往直前。
总之,在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三人的共同辅佐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发展迅速,后来干脆夺下了北京城。
此时的李自成,走到了人生巅峰,此时他的手下可谓是兵强马壮(至少在他看来如此),而且拥有广阔的地盘。
在他看来,下一步就该登基称帝,然后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了。
也正是因此,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开始变得安于享乐、不再从善如流了。
大顺军刚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秉持一贯的态度,约束手下不可骚扰百姓、抢夺财物。
结果没过多久,他自己先把持不住了。
进入明代皇宫后,他才了解什么叫人上人的生活,自己真的是没见过世面。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后宫的莺莺燕燕,那数不尽的珍宝,简直让李自成看花了眼。
于是,后宫的嫔妃、宫女被李自成和手下将领分了,宫中财物也被分了,但是这还不够,大顺军可是有十几万人呢,这点钱自然杯水车薪。
不过这也好办,他把这事交给刘宗敏来办,刘宗敏就是个大老粗,能有什么办法?自然是谁有钱找谁要钱了。
当时城中什么人最有钱呢?当然是那些明代的高官们了,于是刘宗敏将主意打到这些人身上,根据官爵明码标价要他们为大顺军“募捐”。
只要肯捐钱,大家都是兄弟,以后有事好商量。
如果不肯捐钱、或者实在没钱,没关系,刘宗敏准备了5000副刑具,他有的是办法让这些大臣们改变主意的。
正所谓上行下效,李自成、刘宗敏这些大顺军高层都这么胡来,那些底层官兵自然有样学样,去百姓家中“募捐”了。
朝局如此,正是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些谋士出马的时候,结果由于三人的行事风格不同,其结果也也各不相同。
李岩觉得李自成这么搞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拉上宋献策一起讨论对策,最后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
其一,将大部分大军撤出北京城,并严令大军不可扰民。
其二,停止由刘宗敏主导的“募捐”活动。
其三,赶紧安抚吴三桂,就算无法笼络,也要全力避免其倒向清军。
这三件事明显都是当务之急的要事,每一件都关系着大顺军的存亡。
奈何李自成可没什么见识,完全意识不到这三件事的重要性,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了解了,算是给李岩个面子,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至于牛金星,他确实进谏了,不过不是劝说李自成励精图治、振作起来,而是劝李自成登基称帝。
而且牛金星十分沉迷皇帝登基的那套礼仪,经常拉着李自成提前演练。
可以说,他是李自成登基称帝的幕后推手。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李自成后来被吴三桂还有清代联军打败后,退出北京城之前,还要忙着搞个登基大典了。
而且牛金星和李自成一样,进入北京城后开始贪图享乐了。
毕竟他是个功利主义者,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奇怪。
所以,指望牛金星能把李自成往好的方向劝,简直痴人说梦。
李岩和牛金星都不行,最后只得宋献策出马。
他明白,李自成此时已经满脑子登基称帝的事情,和他讲道理是白搭。
事实证明,讲道理谏言那不是宋献策的风格。他直接找来李自成,一脸严肃的说有要事相商。
李自成一直觉得宋献策此人神神叨叨的,深不可测,因此不敢怠慢他。
宋献策告诉李自成,天象不对劲,很可能是刘宗敏和手下的人到处“募捐”违背了天意,应该赶紧叫停。
李自成当时忙着想登基称帝,他还真怕违背天意,搞砸了登基大典,因此听取了宋献策的建议,让刘宗敏赶紧停手、放人。
至此,北京城的混乱才得到了控制。
不过宋献策也明白,他能做的也就这些,如果管得太多,怕是会因此李自成的不快,
至于李自成,由于没有听取李岩的谏言,放纵刘宗敏欺负陈圆圆以及吴三桂家人。不仅没能收服吴三桂,还将他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吴三桂一怒之下,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领兵出关,直扑北京。
李自成不得不停止操办登基大典,先率军消灭吴三桂再说。
吴三桂由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寻求清军援助,引来清代援军一起出击,最终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退回北京城后,立刻举办登基大典,登基称帝,接着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落荒而逃。
随后,李自成屡战屡败、且战且退,李岩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提出分兵,由他去中州稳定局势,避免周围郡县闻风而降。
而宋献策也支持李岩的建议。
事实上,在北京城的这段日子里,宋献策就在反思,也许李自成并非明主,想要创造太平盛世,李岩比李自成更合适,于是希望能拥立李岩成事。
而此次分兵,李岩将脱离李自成的控制,等张献忠、清代、李自成、南明打成一团的时候,李岩可以坐山观虎斗,慢慢发展势力,再逐步并吞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宋献策万万没想到,牛金星这人太记仇了,早就想将李岩除之而后快。
原来,李岩当初在北京进谏的时候,就指责牛金星贪图享乐、误国误民。
牛金星此人,本事不大,却很爱面子,还记仇。于是他一直想找机会报复李岩。
然而李岩在大顺军和他地位相当,而且他能有现在的地位,靠的还是李岩的举荐,他不想被人说过河拆桥。
因此牛金星一直隐忍不发。
此时李岩提出分兵,牛金星看到了报仇的机会。
他私下告诉李自成,李岩这是想自立为王,有了异心,建议将其除掉。
当时很多归顺李自成的明军,大多离开了大顺军,要么南下去了南明,要么归附了清代。
因此,李自成对于牛金星说的话深信不疑,于是采纳了牛金星的计策。
第二天,李岩收到李自成的邀请,前往其营帐中商量要事。
然而当他进入营帐,见到的确是牛金星。牛金星一声令下,营帐中涌入大批士兵,将李岩及其随行人员乱刀砍死。
牛金星心中的怨气是出了,然而此举直接导致大顺军中人心惶惶,很多将领都担心步了李岩的后尘。
此举加速了大顺军的衰败,导致了李自成的最终败亡。
而牛金星一看情况不妙,李自成的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果断抛弃了李自成,投降了清代。
不过,由于他在进入北京城以后的一系列表现,尤其是杀死爱护百姓的李岩,使得他在民间的名声极差,简直是声名狼藉。
即使清代也不敢重用他,只是任命其儿子牛佺担任黄州知州。
于是牛金星便在牛佺的府衙里安度余生,不敢出门一步。
他心里明白,一旦出门,必定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这对于爱面子的牛金星来说,比杀了他还痛苦。
到了晚年,他想通了,要求后人在他死后,闭门教子,不要在出来做官了,虽然清贫,但是能少很多麻烦。
至于宋献策,他就比牛金星有气节多了。他是与清军作战到最后被俘的。
清代自然也对其许以高官厚禄招安,然而宋献策拒绝了,他可不会认为清代是什么明主,能开创什么盛世。
当然,他也不是李岩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怕死,也许是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总之,他最后和清代应该达成了协议。
他并未入朝为官,替清代做事。但是,他以卜卦者的身份成为了旗人,出入都有护卫相随,至少让清代面子上过得去。
牛金星和宋献策,二人身份相仿,然而待遇却差距颇大。
牛金星追求名利,结果名利皆失。而宋献策追求着成就一番伟业,虽然没成功,但是在那个环境下,过得可比大多数人好很多。
为何二人的下场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