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有哪些早年经历?朱厚熜生平简介
明世宗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兴献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初十日降生于兴王府凤翔宫,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王府大道12号,朱厚熜幼时聪敏,兴献王亲授书史,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其父母皆葬于钟祥明显陵。
即位后,在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又发生冲突,史称“大礼议”,经过两年多的争辩,最后以君权的高压结束,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
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自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
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从此心中留下阴影,移居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
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可以说朱厚熜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虽然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嘉靖帝是明代实际执政时间仅次于孙子明神宗的皇帝,嘉靖帝继位之初,面对“正德危权”,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做一位后世称颂的明主圣君。
一是大赦天下,抑制宦官,整顿朝纲,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
二是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
三是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
四是体恤民情,集异纳谏,勤于政务;
五是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
这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文化科技空前繁荣,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不过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大礼议之争”,也是明朝中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进京的时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与朝臣们就迎接的礼仪发生了争执,结果以朝臣的妥协告终,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生母兴王妃蒋氏进京,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让步。
嘉靖三年(1524年),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遭到吏部右侍郎何春孟等200余人的反对,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员受到不同惩罚,其中杖死17人,终于追尊其父为后帝,改献陵为显陵,按皇帝陵寝的规模扩建,耗费白银48万余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