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见深:给老百姓免债最大方的皇帝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12-28 属于:朱见深

1,极品宅男

明朝皇帝中奇人众多,而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却堪称奇葩一位。

这人的奇葩程度有多强,仅说几件事就知道:专宠年长他十九岁的万贵妃一辈子,还因为这女人的任性胡为,差点要了亲儿子明孝宗的命。执政生涯极少上朝,首开明朝皇帝歇班怠工先河。兴趣爱好也广泛,除了沉迷炼丹修道,连平日爱不释手的文学读物,好些都还成了后来明代畅销情色图书,亲手绘的《一团和气图》,创意之独特艺术水准之精彩,后世代代艺术家都衷心叹服,仿品都能随便卖高价。而这个极品宅男的工作业绩,历代史家,更是热情高涨的轮流批判。被批的最体无完肤的,正是“任用奸佞”这条。身边宠爱的亲信,不是炼丹的道士,就是败坏佛门的淫僧,还有写成人文学的阁老与研究生理卫生科学的御史。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一度气焰熏天,专业陷害朝臣的宦官汪直。这群魔乱舞的景象,还为后来的武侠片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反复重拍依然被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门客栈》,就以这段时期为历史素材。

被批的如此狠,也是有原因的。群魔乱舞的直接后果,就是这时期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几乎彻底歇菜。地方报上来的奏折,十天半个月能盼到回复的,就算是业绩良心。从内阁到六部,更集体不干正事,人送绰号“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十分生动形象。这样的奇葩政治景象,在后世十分出名。但后世不出名的,却是这位奇葩皇帝的治理成果。以骂他最起的《罪惟录》上的话说,就是“幸斯小康”。这简单四个字,有多么了不起。

6.jpg

“小康”二字,是中国历代有作为的帝王,都无比期待的治世理想。比如那位十分生猛的永乐大帝,登基之初就鲜明提出了“斯民小康”的目标,并一直奋斗终生。可这位明宪宗朱见深,既极少喊口号,更没见怎么干活,反而因为懒到极品,被后人反复痛骂。竟然就不动声色,把这伟大理想做到了。因为这位皇帝,也许可以总结出千般不好,却有一样公认的好:对老百姓大方。

2,出手阔绰的帝王

明宪宗朱见深,一辈子干的最大方的事,就是蠲免。也就是减免百姓的赋税。这事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一项传统福利。特别是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蠲免就是稳定人心的首要法宝。即使是和平年月,风调雨顺的时节,有时候皇帝发了善心,也会大手一挥蠲免一把,树个爱民形象。而发展到明朝,蠲免更成了一件常事,手笔更素来大气。以朱元璋的遗嘱说,只要有地方闹灾,不但当地要免税,就连临近的省份州县,也都要减免。后来还形成成一套完整的科学评估体制。根据灾害的破坏程度和灾区的所处位置,设立不同的减免份额。而说到减免的力度,许多当代史家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从数字说确实可观,但清朝的蠲免,与明朝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常常“缓征”,也就是暂时给你免,过后要补齐,免得了初一免不了十五。

而且在征税手段上,清朝更是十分强硬,交不上税就抓差拿人,从来都是寻常事。明末清初一代文豪金圣叹,明末的时候抗税成习惯,过的极舒坦,入清以后继续抗税,立刻被抓了砍头。至于乾隆驾崩时还闹的欢的白莲教大起义,导火索也是清朝催“缓征”,把老百姓活活催反了。而明朝的皇帝,除了晚期用钱急红了眼的崇祯等少数人外,在这件事上,多数都是既热心又实诚。比如定下明朝蠲免规矩的朱元璋,一生给百姓减免钱粮的数字,按照《续文献通考》的话说,是“岁不胜书”,也就是多得统计不过来。都是事后不逼债,大手一挥的真免。而在数据统计比较详细的帝王中,明宪宗朱见深,是十分大方的一位。

朱见深这个皇帝,其实运气很不好。他登基以后赶上的,恰是明朝俩个自然灾害多发期之一,从他执政的整个时期,到其子明孝宗在位的早期,中国自然灾害爆发的频率和烈度,照《罪惟录》的说法,是“无有酷于此二十三年者。”仅大规模的水旱蝗雹灾害,他在位时期时期就有52次,另外还有多次地震。年年都闹心。自然灾害意味着什么?一辈子被李自成折腾崩溃的明末崇祯帝肯定深有体会。而比起那让崇祯皇帝气的抓狂,拼命杀官祭旗都震不住的明朝官场,朱见深身边的干部,更出名的集体歇菜。除了相互勾心斗角,就是卖力逢迎拍。内乱也连着折腾了好多次,单一个荆襄流民起义,就连续闹了俩回。广西大藤峡叛乱,更一度震动全国。

5.jpg

北方鞑靼侵扰的边患,也骤然升级到剧烈。他刚登基的时候,每天看奏折,都急的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对大臣叹气。怎么看,这都是要崩溃的节奏。可所有的内外危机,他都平安度过。华中和西南一度闹翻天的暴乱,不但得以顺利平定,更开发了湖广经济区。北方的鞑靼,也被他几度派兵痛打,还差点活捉了鞑靼可汗。这还说得过去的业绩,正来自他出名的优点:大方。

朱见深有多大方?先说一个情况就知道,后人总津津乐道朱见深软弱,听到国事奏报,就忍不住叹气。但被选择性失明比较多的事实是,能惹朱见深叹气最多的事,就是地方闹灾,听说老百姓吃不上饭,更常愁眉苦脸。但他动完了感情,就动真格。每次都命令户部立刻安排赈灾,一旦户部喊没钱,他更“辇内帑以给之”。也就是拿私房钱亲自买单。他一辈子单给老百姓蠲免的钱粮,数额就庞大到恐怖。仅“官田”的税粮,二十三年间就一口气减掉近两千万石。民田的税粮减免更翻倍。仅成化二十一年这一年,减免山东,南直隶,四川河南山西五省的田赋,数额就高达二百五十万石。以国榷的说法,这基本是每年的平均水平。

除了免债大方外,发钱也大方。除了多次打开官仓,给灾区赈济外,还经常自掏腰包。仅看数据习惯性缩水的《明史》中的统计,他几乎每年都从自己的内帑中,拨出至少三十万两白银,用以赈济灾区。

更常见的情况是,有时候灾情紧急,户部钱粮调拨来不及,官员一叫苦,明宪宗眼皮都不眨,立刻自掏腰包先垫。类似的桥段,以《明实录》的说法,每年都要上演好多次。

而大方砸钱的效果也极好。客观说来,明宪宗虽说工作懒惰,宠爱奸佞。但一样远强于崇祯帝的本事,却是关键岗位的干部选拔。那些有歪才的弄臣,可以陪他耍乐,也能适当捞好处,但绝不能放在要害部门。真正担当关键岗位,特别是关键地区的封疆大吏的,都是个顶个的能臣。扫平大藤峡叛乱的韩雍,平定荆襄流民暴乱的项忠,统筹荆襄战后重建的周洪谟,痛打鞑靼的王越,全来自他慧眼识英,大胆启用。所谓“主昏于上,臣奋于下”,就是他执政二十三年的真实情景。

也正是在这个情景下,由于关键岗位用人得力,哪怕整个国家机器常歇菜,只要朱见深砸钱够大方,也就给钱就能活。于是有惊无险,度过多次难关。

而要问朱见深为什么砸的起钱?其实也简单:首先他设立了皇庄制度,皇帝从此有了自己名下的地产,收益就是皇帝的私房钱。第二他经济上也小聪明,虽说这时明朝土地兼并严重,田赋锐减,但商品经济开始繁荣,朱见深适时的设立了八处钞关,适度调整商业税,果然收益大赚。腰包这样鼓,补国家的窟窿,也就有底气。

4.jpg

因此也正是在朱见深的大方下,即使自然灾害频发,成化年间中国的民生经济,依然是高速上扬阶段。除了《罪惟录》里“幸斯小康”的评语外,《明史》也给了他一个高度评价:仁宣之治于斯复见。也就是重现了大明仁宣之治黄金十年的辉煌。

而就明朝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成化年间更成为一个重要转型期:由于老百姓手里有了闲钱,政治风气也宽松,奢靡风气开始流行起来。消费热潮升温,民间手工业蓬勃发展,过往衣食住行格外朴素的明朝人,开始讲究吃穿的品味,甚至还闹起了“韩流”。朝鲜使团进贡的时候,穿的马尾裙很吸引眼球,结果明朝人格外感兴趣,男的女的都纷纷效仿,成了一时时尚。

在这样的潮流下,明朝人的生活品质,从此更加精致。后来空前繁荣的市民文化,也正是从此开始升温。精美的成化瓷器,也成为这个时代不朽的见证。如上风景,在历史上也有个熟悉称呼:成化新风。

3,同样是大方,手段各不同

但绕是朱见深如此大方,却难掩一个尴尬现实:整个王朝的行政效率,在他执政二十三年里,却是连年锐减。等他儿子明孝宗朱佑樘上任时,大明已到了严重人浮于事的地步。而恐怖的自然灾害,依然在没完没了的折腾。而拜朱见深长期不作为所赐,大明虽说赈灾积极,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到了明孝宗登基后,立刻惹出了大麻烦:黄河连闹了俩次大灾,一向富庶的江南也闹出空前灾害。而一辈子大方的朱见深,留给儿子的私房钱内帑,也早已囊中空空。

在危急局面下,明孝宗也十分淡定,他比父亲强的一点,正是行动力。首先借力打力,不动声色整顿官场风气,裁汰贪腐慵懒老臣。当年朱见深亲手选拔并长期窝在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比如王恕马文升等干练人物,也高升到京城里主持大局。大明行政,全面提速。

钱的问题更下狠手,一是割肉,从个人生活割起,宫廷开支一减再减,牙缝里抠钱。二是开源,比起父亲的小聪明,明孝宗更是大动作。农业税推出了实征策制和折纳银钱制,就是后来改革家张居正的俩大法宝: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的前身。工商业也采取鼓励政策,打破官面垄断,推出开中法来繁荣经济。国库收入,终于直线增加。

而在减免税粮和赈济上,明孝宗除了和父亲一样大方外,更推出了新手段:以工代赈。他发起了自明朝开国后最为彻底的黄河整治行动,先后动用灾区二十五万人,任命杰出水利学家白昂和刘大夏先后主持,又以最新科技整顿了江河积淤问题。这几件事办好,北方黄河确保了近百年太平,江南大地更从此一直是粮仓。更直接的意义是:大规模的工程,充分吸纳了灾区劳动力,把民变的风险,成功降到最低。

3.jpg

而成功度过灾难威胁的明王朝,也就因而迎来了其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弘治中兴。

东晋时,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在庐山修行三十余年间,从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不越过溪。一日,儒生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俩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而没发觉。直到越过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此典故也是宋人力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反映。成化帝以虎溪三笑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儒、道、释虽属三家信仰,但却可以“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霭一团之和气。”

从表现形式和构思方法上,《一团和气图》符合古代漫画的特点和要求,但在主题上却没有讽刺意味,反而有歌颂漫画的味道,这是它的特殊之处。

据史学者研究,朱见深有鉴于其父朱祁镇(英宗)制造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冤狱的教训,继位之后下令平反昭雪,并在朝廷上下提倡团结,大概就是这位威严的皇帝之所以作此诙谐图画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