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如何三招逼死刘伯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12-25 属于:刘伯温

  明王朝建立前,刘伯温还是块宝,待到朱元璋屁股坐稳后,就转眼间成了田间地头的蒺藜草。

  可是,刘伯温功劳太大,本领太高,分量太重,无法一锄头将他铲除。不然,您“老先生”、“吾子房也”恭恭敬敬地刚刚喊过没几天,突然就翻脸不认人那不是太流氓了吗?于是,朱元璋专门为其量身汀做了温水煮青蛙策略。

  降低刘伯温的威信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封侯者多矣,而这个功不下张良的国师竟然排到了第36名,只封为伯,年薪240石,而与其功劳不相上下,同为核心,同被朱元璋视为左右手的李善长却被封为韩国公,年薪4000石。职务上更是泾渭分明,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的丞相,而刘是负责给百官挑毛病的御史台的副长官。朝堂上一站,30多人都在你前边,完全是一副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架势,就这一招,你的锋头就打下去半截,你还吗?

  为刘伯温制造敌人开国初年,朱元璋以多年知己的口气异常诚恳地和刘伯温品评几个重臣。

  朱元璋问:杨宪如何?

  刘伯温答:杨宪有相才,但无相器。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伯温答:他的褊狭和浅薄比杨宪还不堪大用。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答:胡惟庸最为糟糕,好比一匹劣,叫它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

  朱元璋这样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刘伯温再次辞谢道:我这个人疾恶如仇,又受不了繁冗公务的劳累,真的干上了,会有负皇上重托。天下大才有的是,您细心访查定会得到的。不过,目前的这些人,一个都不合适。

  这样的对话句句都不露痕迹地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所幸杨宪素来敬仰刘,而汪广洋是个忠厚之人,二人都没有挟嫌报复。由于二人不能充分领会领导意图,因此很快就和相位拜拜,有的死得还很难看。而胡惟庸就不是这样了,他把刘的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仇恨让他一辈子也没有放下。

  撤销刘伯温的养老金刘伯温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岂能感觉不到朱元璋的心思,然而,儒家的理念和朱元璋的天威,使他只有在战战兢兢的心境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召见刘伯温,充满关心和体贴对他说:“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刘伯温就这样“光荣”地退休了。无官一身轻的他,偏偏轻不下来,处江湖之远还要忧其君,他看到某个地方社会治安隐患不少,于是热血了一把,上书朝廷,建议在这里设置一个管理机构。这本是个发挥余热的报国之举。应该大张旗鼓地表彰,可是在丞相胡惟庸的鼓动下,竟然有多名官员诬蔑他有野心,想占据有“王气”的地方图谋不轨。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应该成为问题,究竟事实如何,派员下去查一查不就完了吗?可是朱元璋偏不这样做,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下诏撤销他的养老金。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只不过是个借口,或者干脆就是个捕风捉影甚至是无中生有的由头。刘伯温只得赴京请罪,可是朱元璋却不给他辩白的机会。十分显然,知道你是冤的,但就是不给你洗清,让它永远成为悬在你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巨大的压力和看不到尽头的心灵折磨。60多岁的刘伯温病倒了。他这一病,朱元璋的机会又来了。他指示丞相胡惟庸拿着药去看望这个足智多谋的老人,万一他是另一个韬晦装病的司马懿呢!结果,胡惟庸的药太神奇了,刘伯温喝下去后,一个拳头大的石头一样硬的东西就横亘在了胸口。不久,这个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杰就驾鹤西去。

  从此,朱元璋再也不用担心这棵碍事的蒺藜草了。刘伯温的清除,也预示着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序幕就要拉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