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旦和西施并称"浣纱双姝" 郑旦为什么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郑旦和西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就是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她,在苏轼的心中的地位,比波光粼粼的西湖更甚。
古往今来,作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她的美貌一直是国民心中的天花板。但在西施的光环下,有一个比她更美丽的女子,被她四溢的光芒所掩盖。这个女子,就是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的美女郑旦。
大多数人对“郑旦”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西施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美女之首,离不开郑旦的鼓励。春秋时期,人以面大为美,因此西施总为自己脸小而自卑。郑旦却觉得西施是一个十足的美人,心生倾慕,想要与她成为朋友。于是,她便将西施的美貌公之于众,同时,为了让西施克服自卑,便带她去浣纱溪。两人以水为镜,两双美丽的眸子如同四条鱼一般。郑旦说,水中的鱼看到西施的美貌,自惭形秽纷纷游走了。这,便是西施的沉鱼之美。
西施的美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越国上下。而郑旦“默默无闻”的美貌却鲜少有人吹嘘,因此略逊了一筹。春秋末期,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太过久远。而郑旦又非王公贵族,对她的记载并不多,因此关于郑旦众多结论大多以推测为主。后来,郑旦入吴王宫后,很快便香消玉殒,因而被安上了“妒西施之宠”而亡的骂名。但笔者认为,郑旦入宫的目的是帮助越王收复疆土,吴王的宠爱对着一双越国美女来说,或许并不值得付出性命。对于这样一个心怀报国之志的爱国女子来说,将封建后宅妻妾的妒忌嘴脸安于身上,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
在异国他乡的女子,心中暗藏着报国的秘密。她一边害怕着秘密被发现,一边又憧憬着越国重新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的那一天。那个叫做范蠡的人很珍爱她,她知道。郑旦明白,自己和西施一样,就像两个美丽的珍宝一般,任谁见到,都会想要据为己有。她一边恨透了把自己当成物品,随意交换买卖的人;一边又因为自己的美貌无人赏识,只像个金丝雀般被吴王关在深宫里而黯然神伤。西施远在姑苏台,几道城墙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根据史学家的推测,吴王更喜欢西施。他与西施夜夜笙歌,徒留郑旦一人在清冷的吴王宫中。郑旦昼眠听风,夜坐听雨,面容沉静依旧,心中却愈发杂乱。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姑苏台的朋友,但她却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弱女子,深深的无力感。终于,在那个并不晴朗的午后,她怀着无奈,香消玉殒了。至此,浣纱双姝只剩下了西施一人。
对于郑旦这样一个未能完成任务的美人,史学家不愿过多关注。而西施是一个复杂的人,与夫差、范蠡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因而他们更愿意将目光放在西施的身上。
只是可怜了郑旦,倾国倾城的美人,愿你下一世寻一个挚友,一生安然无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