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是什么人?被誉为先秦时期谋略家的巅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10-11 属于:端木赐

  很多人都不了解子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古时的谋略、博弈,我们一定会想到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纵横家。这些人头脑精明、目光如炬、思维缜密,仅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嘴上功夫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断言:这些鬼谷子的弟子,就是先秦时期谋略家的巅峰?极有可能也许并不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即端木赐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他的一次出使,改变了天下发展大势:保全鲁国、扰乱齐国、灭掉吴国晋国强大、越国称霸;短短十年内,五个诸侯国迎来巨变,并对其后乃至战国初期的局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我们的印象中,儒生应当是满口仁义、博爱的道德模范,为什么也会干这种类似于“政治掮客”之类的业务?我们先大致了解下子贡其人。

image.png

  子贡虽然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但他不仅富有经商头脑,而且能言善辩、伶牙俐齿,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儒生形象完全不同。孔子就曾赞扬这位弟子是“瑚琏之才”,即能够安定宗庙的治国大才。

  在拜师孔门后,子贡常年跟着孔子周游列国。那时正处于春秋末期,是孔子口中“礼崩乐坏”的年代:

  一方面,周王室跌落神坛,诸侯国强势崛起,原本有序的天下逐渐沦为弱肉强食的兽性丛林。齐、晋、楚等老牌诸侯国各领风骚,南边的吴国击败了楚、越后强势崛起,小国则在夹缝中小心翼翼求生存;

  另一方面,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维系天下秩序的宗法制度也逐渐崩溃,各国内部也出现了“公室弱而卿族强”的现象,晋国的六卿视晋君为无物,齐国的田氏也跟高、国、鲍等贵族斗得不亦乐乎。

  一句话:这是个以下犯上、比拼拳头大小的野蛮时代(相对而言),像孔子的故乡鲁国之类的小国,只能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公元前483年(疑似),东方的老牌强国齐国大举攻鲁,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心系故土,派口齿伶俐的子贡前去搞定这一危机。

  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概念:子贡此行,纯粹是以个人的名义;他既不是鲁国的使节,也不是请来的外援。这就意味着,他既不能命令任何鲁国官员,也不能调动鲁国的军队,更不能借用鲁国的资金、承诺等任何资源。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自己。

  在分析局势后,子贡赶到齐国,拜见了主政的齐相田常。没用几句话,他就直接点破了对方发动这次战争的真实动机:借着对外征伐之机,消耗高、国、鲍、晏四大家族的实力,为自己彻底篡夺齐国政权铲除强敌。

  田常对此无法否认,子贡则迅速指出了这一计划的最大漏洞:想要消耗几大家族,挑选的作战对象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如果攻打鲁国这样富却弱的小国,无异于是给几大家族的口中送肥肉,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子贡替田常挑选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作战对象:南边的吴国。吴王夫差野心勃勃,吴国实力强大,跟这样的敌人交手,一定会对齐国四大家族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

  听完子贡的计划,田常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但此时的齐军已经开拔,如果贸贸然下令掉头攻吴,一定会引起国内贵族们的怀疑,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但子贡早有预案:只要田常确保齐军按兵不动即可,自己会让吴国主动攻击齐国。

  如子贡所言,当时的吴国正处于国力的巅峰期。继吴王阖闾以小博大痛击楚国后,吴王夫差在位期间,首先降服越国,其后为了实现问鼎中原的梦想屡屡北伐,多次与老牌强国齐国交锋,一度斩获颇丰。

  因此,当风尘仆仆赶来的子贡进献攻齐之策后,夫差再次蠢蠢欲动,但他心头尚有一个疑虑:南边的越国。

image.png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越王勾践虽然表现得低眉顺耳、服服帖帖,甚至不惜亲自为夫差当;但越是这样的狠人,越是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夫差担心,当自己挥师北上时,越国会趁机在背后捅刀子,所以他的想法是先搞定越国再北伐:“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客观而言,吴王夫差的这一思路无比正确,但如果落实的话,鲁国就要彻底凉凉了。不过子贡早就为这种情况准备了说辞:

  其一,如果放任齐国吞并鲁国,那以后吴国想要北伐可就难了;

  其二,担心越国捅刀子?我这就去说服勾践,让他派出全部精兵跟着您一起北伐。

  听说大名鼎鼎的子贡来访,勾践连忙命人清扫道路,前往城外迎接。其后,他更是亲自赶到子贡的下榻处,毕恭毕敬的询问来意。

  双方都是聪明人,子贡直奔主题,他首先把吴王夫差的计划和盘托出,即消灭越国再北上争霸。勾践闻言,惊恐无比,子贡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越国不仅要继续忍辱负重,而且还要主动派兵协助吴王北伐,这样的话,既能打消对方的疑心,又能消耗吴国的实力。

  当然了,勾践也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他也有一个担心:假如吴国北伐大获全胜,国力获得空前增长,那越国岂不是助纣为虐,复仇大计哪还有指望?

  子贡微微一笑,为勾践分析了两种可能的结果:

  吴国伐齐失利,遭受重创,对越国而言正是天赐良机:“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吴国战胜齐国,必定不会就此收手,而会跟中原的头号强国晋国一争高下;而我会提前建议晋君做好准备,对吴国的挑衅迎头痛击。到那时,吴军精锐被齐、晋消耗,“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勾践的反应不难想象,他不仅满口答应,甚至还赠送重金来表达对子贡的感激。

  各国在接下来的举动,几乎完全遵照子贡的剧本:

image.png

  五天后,越国大夫文种奉勾践之命拜见夫差,不仅送来了大量珍宝,还表示越王愿亲自率领精兵3000人替吴国打前锋;

  夫差对这一态度极为满意,大手一挥,没让越国劳师动众,自己征调了吴地九郡的兵力挥师北上;

  面对各怀鬼胎的齐军,彪悍的吴军获得大胜,野心进一步膨胀,果然逼近晋国,和晋国人狭路相逢;

  但晋国早就得到了子贡的提醒,面对早就严阵以待的晋军,吴军疲态尽显、遭受惨败;

  越王勾践获悉吴军惨败的消息,挥师渡江偷袭吴国,一路摧枯拉朽,兵锋直抵吴国都城;

  吴王急忙赶回,从此陷入了与越国鏖战的泥淖。公元前473,吴国灭亡,夫差自刎而死。

  现在我们整理下子贡出行的成果:

  鲁国全身而退、免于兵祸;

  齐王室以及四大贵族的实力惨遭削弱,田常家族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为后来田氏代齐奠定了根基;

  不可一世的吴国,成了首个被彻底灭亡的强国;

  卧薪尝胆的勾践大仇得报,越国崛起,成为春秋最后一霸;

  晋国击败如日中天的吴国,中原霸主的地位得到加强。

image.png

  由此可见,鲁国、田氏、越国、晋国都是赢家,输家则是吴国、齐国。最惨的自然是吴王夫差,由于自己的野心,他落入了子贡的陷阱,被坑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纵观子贡的整套游说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算无遗策,关键在于抓住了以下几点:

  首先,情报工作一流,对天下的局势、各国的战略诉求、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了如指掌;

  其次,洞悉人心、掌控人性,田常、夫差、勾践,这些当时的顶流大佬,在子贡面前几乎都没什么秘密;

  其三,沟通方式高明,无论面对谁,他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根据对方的诉求,提出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解决办法。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子贡才能在极端危急的局面下,见招拆招,迅速拟定、落实了一系列错综复杂却又逻辑缜密的方案,没有消耗任何成本(除了自己的体力脑力),不仅圆满完成了老师孔子交给的任务,还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天下格局的走向;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无不名噪一时,但面对前辈子贡,也许只能甘拜下风。更何况,子贡的游说是为了完成师命,而孙、张二人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秦战略家与后世政治掮客的最大区别:嘴上功夫只是表面,深思熟虑、料敌机先才是撒手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