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抹书间韩遂,为何韩遂马超一定会上当?韩遂的生平简介
《三十六计》这样解释离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意思是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引申为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三国演义》中反间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计谋。著名的如周瑜利用蒋干离间曹操与蔡瑁,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但我觉得《三国演义》里最经典的反间计当属“曹操抹书间韩遂”。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即使知道是对手的计策,但仍旧免不了要中圈套。
曹操率领大军征讨西凉马超,吃了几次败仗,军队损失很大。面对凶悍勇猛的马超,曹操一时无计可施,心中不免忧虑。望着营寨前“往来如飞”的马超,又气愤又不甘心,只能狠狠地撂下一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就在战事迟迟没有进展的时候,曹操想到了离间计。
曹操的计策其实很简单。一共分三步。
第一步:趁马超与韩遂轮流守寨的时候,与韩遂单独见面。曹操故意避开军事话题,而是以聊天的方式谈一些私人事情。并且不穿铠甲,不带武器,“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表现出一副很友好和谐的姿态。
第二步:写一封信给韩遂。这封信态度含糊,语气模棱两可。关键是在要害处进行涂抹改易,就是要让马超觉得是韩遂心中有鬼,因而进行了涂改,让马超对韩遂起疑心。
第三步:让曹洪出马,用一种“既要表现出不让别人听到又要让别人听到”的姿态叮嘱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马超听到这话,气愤至极,于是“挺枪骤马,便刺韩遂”。
三步下来,马超韩遂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于是韩遂投降曹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韩遂不投降,也必会领兵离马超而去。二人分家,曹操各个击破,消灭二人易如反掌。
韩遂与马超乃是叔侄关系,韩遂有谋、马超有勇,二人联合,坚不可摧。曹操几次失利就是韩马联合的结果。韩遂与马超既是亲戚,又有相同的目标,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成功离间呢?
1、韩遂、马超之间原本就有分歧。这是离间的前提条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韩、马之间没有分歧,任凭曹操计策如何高明,也没法离间。曹操只不过利用一些手段把这种分歧扩大,最后达到无法弥合的地步。
曹操几次失利后,为改变被动局面,派徐晃、朱灵领一军暗地偷渡到马超大营后面,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对马超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军中产生了意见分歧。韩遂与一些部下主张言和,而马超则希望一鼓作气消灭曹操。在马超犹豫不决的时候,“韩遂遣杨秋为使,直往操寨下书,言割地请和之事”。就是说,马超还没有同意,韩遂就派人去割地求和。可见韩、马二人之间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已经影响到了军队的决策。
2、双方实力相当,彼此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这是离间能够成功的基础。如果曹操实力小,马超能够轻易击溃。那么曹操再高明也不可能离间成功。曹操部将徐晃、朱灵已经在马超大营后面下寨,马超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危险。这时候双方战事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马超、韩遂之间的分歧已经显露出来,此时用计离间,方能凑效。
3、曹操抓住了时机,并在细节上做得出色,不易被识破。马超、韩遂二人轮番守阵,为离间创造了条件,曹操不失时机加以利用;在抹书这一细节上做得逼真,不露出破绽;韩遂为证明清白要诱曹操出阵以杀之。但曹操不上当,而让曹洪出马,并且说“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这就让韩遂失去了自证清白的机会。正是在这些细节上做到完美无缺,这次离间才会如此成功、才显得如此经典。
面对曹操的计策,韩遂是坦诚的对待马超。他把与曹操的对话都告诉马超,又把曹操写来的书信原封不动交与马超看,在马超怀疑后又主动要求赚取曹操以杀之。他想用自己的坦诚来换取马超的信任。韩遂和马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以,任凭韩遂如何真诚,到最后马超仍旧不相信他。二人还是翻脸了。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原名韩约,后改名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享年七十余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