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的荥阳究竟在如今的哪个地方呢?徐荣为何选择这里作为战场?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荥阳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正式打响。不过,各路诸侯都摄于董卓大军的彪悍战力,没有一个人愿意打头阵,纷纷避而不战。
为了打破僵局,曹操劝说刘岱、张邈等人主动出击,但二人始终不为所动。无奈之下,曹操只好主动请缨,计划率部攻占成皋,对董卓造成夹击之势。
同年二月,曹操率领帐下数千兵马向成皋开拔。与此同时,董卓部将徐荣也率军向荥阳集结,双方随即在荥阳以东的汴水岸边展开激战。不过,这场战斗的结果出人意料,曹操不但未能击败徐荣,反而损兵折将,卫兹、鲍韬先后阵亡,自己也身负重伤。若不是堂弟曹洪及时让出自己的坐骑,让曹操趁夜侥幸逃脱,荥阳险些就成了曹操的葬身之地。
那么,汉末时期的荥阳究竟在如今的哪个地方呢?徐荣为何选择这里作为战场?曹操又为何会遭遇惨败呢?
此战中的荥阳,即如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荥阳市。荥阳距郑州市中心约有三十余里,是郑州市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便是该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荥阳地区早在商代的史料中便有记载,当时称之为“隞”。到了春秋时期,期间曾更名为“敖”、“嚣”等,而荥阳的首次得名,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的荥阳属于韩国境内。韩国以荥水为名,正式将该地更名为荥阳,并一直沿用至今。
荥阳古城之东有一条人工开挖的沟渠连接淮河与泗水,成了荥阳东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此沟渠便是汉末三国时期所称的汴水。古城临黄河、依邙山与嵩山相望,城西十余里便是广武山,山势峻峭挺拔,绵延数十里。
荥阳这种背山面水的独特地形,使它成了一座天然的防御城关。秦始皇入主中原时,便将荥阳设为三川郡的治所,并在此地修建了大型的粮仓“敖仓”。
荥阳地区不仅水土资源丰富,地势险峻,便于防御且易守难攻,此地还是一处古道纵横的交通枢纽。自荥阳古城向西过虎牢关便可直通长安与洛阳,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冲。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自彭城一路败退,直至荥阳才稳住了战线,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荥阳独特的地形与特殊的地理位置。
荥阳古城背后就是经济与物产发达的三河地区,即当时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刘邦退居荥阳,除了它便于防御之外,利于兵马钱粮的补给,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此地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也只有千里之遥,进兵路线相比于关中地区要短的多。
东汉末期,董卓面对人多势众的关中联军,以洛阳为中心,布置了三道防线,其中,荥阳就是东部防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徐荣也就是看出了荥阳的重要战略价值和易守难攻的特点,便将此地选为与曹操交战的主战场。
在荥阳之战中,徐荣采用的战术非常特别。前面提到,荥阳易守难攻。不过,徐荣并没有采用消极防御的策略,而是利用曹操立足未稳的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而徐荣之所以采用这一战术,除抓住了有利时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利用了自己统率的这支部队的优势。
众所周知,董卓所部大都以来自凉州地区的士卒为主。凉州地处西北,由于长期受到塞外的羌、胡、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的袭扰,使得凉州青壮形成了民风彪悍、好勇斗狠的性格。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他们在长期与游牧民族作战的过程中,练就了在马上作战的硬功夫,在汉末三国时期素有“铁骑”之称,其优势在于冲锋,而并非固城坚守。
在野外对付彪悍的凉州铁骑,恰恰又是关东联军的短板。一旦拖住了城池防御战,凉州铁骑的特点和优势将难以发挥。因此,徐荣才果断选择了主动出击的战术,力图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徐荣主动出击的战术非常成功,他所选择的时机也正好是曹军还没有完成防御部署的间隙。因此,徐荣的这次突袭令曹操猝不及防。而曹操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没有料到徐荣会突然发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便是曹操所部作战能力低下。
曹操的兵员都是又卫兹和鲍信临时招募的,均为新兵,缺乏足够的训练。因此,战事一打响,士卒们便惊慌失措、仓促应战,自然不会是久经战阵的凉州铁骑的对手。
按照徐荣的战前设想,原本是想通过此战打掉对手的锐气,为以后的荥阳攻防战做准备,没想到这场突袭战却变成了一场歼灭战。
此战过后,曹操元气大伤,不但原本想夺取荥阳的计划化为泡影,曹操也因为部下伤亡太多而被迫前往扬州募兵。
对于关东联军和董卓而言,荥阳之战均意义重大。徐荣的胜利,令董卓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布置战线抵御关东联军的进攻。
而关东诸侯们也因此此次失利对董卓畏之如虎,整个战争陷入停滞状态。如果不是一年后长沙太守以一己之力打破僵局,这场讨董之战必将以关东联军的惨败而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