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大将军窦宪是怎么成为一代权臣的?为何最后死在一个小孩手里?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汉大将军窦宪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甚为严重。但外戚揽权并非是东汉王朝建立之初便有的,而是始于一位不循旧制的皇帝——汉章帝。正是由于汉章帝重用外戚,对其揽权现象坐视不管,致使外戚窦宪逐渐权势熏天,甚至意图谋权篡位。
然而命运弄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权臣窦宪,最终却死在了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手中。今天就让我们回到汉朝,一起探寻探寻这位窦大将军的往事。
谈到东汉一朝的外戚干政,上一篇说完了何进,今天我们再来聊聊窦宪。
之所以把这俩人放在一起写,就是因为二人虽同为东汉掌握大权的外戚,也都是凭借做皇后的妹妹上位,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说二者不一样,首先就是在出身背景上不同。上一篇提到,后来权倾朝野的外戚何进,起家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屠夫。
而窦宪则不一样,他出身于军功世家,家里是当时有名的豪强贵族,可以说人生起点非常高。
原来,早在两汉之际,窦家就出过一位地位显赫的大将军窦融,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窦融侄窦固之妻为光武帝之女涅阳公主,窦穆子窦勋之妻为东海恭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
从这里不难看出,窦融的家庭背景非常硬,而窦家跟皇室那更是亲上加亲。
看到这也许有人就会问,窦家到底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皇亲国戚呢?这还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
我们知道,当年刘秀建立东汉,主要依靠的就是一帮地主豪强的势力。因此即使政权建立以后,想要长久延续下去,还是离不开这些豪强的支持。
那怎么让这些人一直支持自己呢?古人重视宗法血缘,所以自古以来巩固两家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血缘关系——通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皇帝看来,一通婚就都成了自己人,这对维持彼此之间互利的关系有很大好处。
但古代的皇妃都是选出来的,那怎么能保证选到的妃子都是豪强贵族家庭出身的呢?东汉就制定了一套这样的选妃规则:
“汉法常八月箅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明慎聘纳,详求淑哲,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年轻貌美自然不用说,真正的硬规定在于对女子背景的要求。首先,选妃的范围被限制在洛阳,还必须得是良家。
洛阳是什么地儿呢?乃是当时尤为富庶、又人才辈出的豪强贵族集中营。“良家”虽说的含蓄,但你说可能是一般人家吗?
往后读,还要求女子要知书达理。可古代有几个平民家的女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标准中提到的“合法相”,就是说得有一副富贵的面相。
因此,从这层层选拔标准中就不难看出,东汉选妃的对象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直接指向豪强贵族。
不过由于窦家权势太大被打压了,再加上窦融的后代子孙一代不如一代,曾经煊赫一时的窦家也就由盛转衰。
为什么要介绍这一点呢?有句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窦融的这些后代不争气,但窦家的高贵背景在那摆着呢。
有这种家庭资本在,即使这一代没本事,下一代也很容易就能出强人。这不,窦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窦皇后。
窦皇后上位,窦宪成外戚
这个窦皇后,也就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据说汉章帝非常宠爱这位窦皇后,她说的话汉章帝是没有不听的。
本来汉章帝就比较任性,不遵循祖宗旧制,喜欢任用外戚。再加上心爱的窦皇后经常给他吹枕边风,不久窦皇后的哥哥窦宪就接连升任,官至侍中、虎贲中郎将。
这可以说是窦宪真正步入政坛的开始。不过,此时的他虽然有了一定的地位,却还是非常收敛的。
毕竟这时章帝已经成年,虽宠爱窦皇后还不至于昏庸,比较注重压制外戚的势力。窦宪也很识趣,依旧低调为官。
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机会。等什么呢?等小皇帝汉和帝即位。
不久之后,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刘肇登基了。不过这个刘肇可不是窦皇后的亲儿子,那为什么由窦皇后临朝呢?因为刘肇的生母早就被窦皇后害死了。
不仅如此,窦皇后还曾公然提拔自己的娘家人、打击其他外戚,在外戚势力中形成了窦家独大的局面。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这位窦皇后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手段的狠角色。
一个只有十岁的皇帝面对如此有手腕的太后和外戚,试问他有多少真正掌权的几率?总之在窦宪看来,这位只有十岁的新皇帝就是个十足的软柿子,太好捏了。
扶持窦氏组亲信,里里外外都成了窦家人
窦宪表面上对小皇帝毕恭毕敬,在大臣面前也谦卑诚恳,看似没什么动静,实则这都是表面文章。
事时则是,窦太后一临朝,就和窦宪联手,迅速提拔了窦家的兄弟子侄。以此和窦宪形成合力,来壮大外戚势力。史料记载:
“窦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诰命;弟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环并为中常侍兄弟皆在亲要之地。”
从这段记载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窦宪已经秘密跟一些有权力的人频繁来往了。
不仅如此,窦太后还重整朝臣,换掉了一大批旧臣,用跟自己亲近的人代替了他们。更为过分的是,窦宪还严重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组建了自己的亲信班子。
这种现象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从朝中重臣到地方小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其中无不遍布着窦宪的势力。
此时的东汉王朝虽然名义上还姓刘,实则几近成了窦家人的天下。朝廷里里外外,没有哪个敢跟窦宪作对。
击败匈奴,成为无敌大将军
要说真正让窦宪在朝廷里确立不可撼动地位的,还是由于他击败匈奴。匈奴问题早就有,一直以来也都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但汉王朝面对经常骚扰自己的匈奴说到底还是没辙。
为什么不能打呢?一方面是因为经常用兵不符合和为贵的理念,且容易伤及无辜。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匈奴根本灭不干净,这次打完了还得来。索性,汉朝就对匈奴的侵扰置之不理了。
但窦宪不这么看。他了解此时匈奴那边正因矛盾重重乱成一锅粥,就认为这是打击他们的极好时机。何况,匈奴冒犯在先,打击他们还能重振国威。
最重要的是,窦宪认为这是一个立功的绝好机会,能极大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他有十足的把握能打胜仗。
在窦宪的一再坚持下,最终也没几个人敢反对了。于是,窦宪亲自率兵西进,打击匈奴。
果不其然,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料范围之内,窦宪打赢了。更重要的是,窦宪直接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使得西域重新回到了汉王朝的统辖之中。
这一仗的胜利,让窦宪一下成了名震天下的大将军。甚至有人把他跟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而朝中大臣更是无一不依附于他。
此时窦宪在朝中是真正坐稳了位子,权势熏天,无人能敌。他究竟牛到了什么地步呢?有官员迎见窦宪时,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议欲拜之,伏称万岁。”
古代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万岁啊?只有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个小小官员,没人教他都能是这般反应,可见窦宪在当时人心中是什么地位。
而窦宪貌似也把自己看做皇帝:
“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
窦宪的气焰这般嚣张,已然跃到了汉和帝之上。纵然此时的和帝虽然只有十几岁,也绝不可能感受不到窦宪的杀伤力了。
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终究死在了未成年小皇帝手里
窦宪最终是怎么死的呢?是被年仅十四岁的和帝谋杀的。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确实是,和帝精心设计了一场谋杀案,不仅干掉了大将军窦宪,还瓮中捉鳖,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
和帝谋杀窦宪被后人赞颂颇多,比如有个非常有名的评论就写道:
“夫帝固冲主也,而即位之初遽能去奸而进贤,夫睿谋雄断岂下孝昭哉!”
意思就是说,皇帝虽然冲龄即位、年纪轻轻,却非常有人主的风范。这即位之初,就能除去奸臣任用贤良,勇敢决断又知孝尽善,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不过要多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和帝杀害窦宪这件事还有些可悲。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缜密的心思,心机深似海,或多或少也是受窦太后的影响。
见惯了皇家的争权夺势,他也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
总结:
窦宪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光辉无限的。出身于名门望族,到后来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然而最终竟死在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手中,这大概是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