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刘欣对美少年董贤的惊世断袖之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02-22 属于:刘欣

  董贤(公元前22年—公元前1年),字圣卿,冯翊云阳(今属陕西泾阳西北)人。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姿容端丽,身为男子的董贤有一种女性的柔媚。哀帝刘欣太子时,十五六岁的董贤初任执掌东宫宿卫太子舍人,并无什么要紧事务。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刘欣登基后,董贤升为郎官,负责在未央宫殿下传报时辰。《汉书·佞幸传》记载:“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

  在古代,远没有如当代这样花样繁多可供人们消遣的事物,而手机、个人电脑之类的玩意儿不只是在古代,就算是在八十年前,都是神话一般的事物。这么说来,其实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却是皇帝都没有过的享受。不过当皇帝毕竟还是天王老子,虽然比不了高科技,却能够有着大量的人力物力供他们消遣。

  皇帝是为一国之君,权力已经到了顶,后宫美人无数,甚至可以将国库当作零花钱来使。如果昏庸起来,那可真是无聊透顶的,毕竟能玩的也就那几样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那实在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不过古代的帝王还是能人所不能,玩腻了事物,总是要玩玩人的。不过,女人虽然是这个天下最可爱的动物,但对帝王而言,已经没有了新意,他们中有些人就“雄才大略”地把目光移向了男人。哀帝刘欣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

  建平二年(前5年)的一天,哀帝刘欣下朝回宫,在殿内远远看到门前正在传漏报时的郎官。那人亮丽的身姿,让哀帝怦然心动,想起了当年的翩翩美少年太子舍人;便亲切地问到:“那不是舍人董贤吗?” 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哀帝大为高兴,当场授予董贤黄门郎的官职,并让他坐在自己大腿上聊天。自此美少年董贤与哀帝刘欣就开始了超友谊、超君臣的同性爱关系。《汉书·佞幸传》曰:“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同悦)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

  由此,董贤开始走上荣华富贵之路。正所谓“一人得道,犬升天”,其父云中侯董恭也因为儿子的“美色”得益,被哀帝征召为霸陵县令,又加了个“光禄大夫”的散官(散官即只领薪俸不用做事,没有实权的官职)。《汉书•佞幸传》:“(帝)问及其父为云中侯,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爱日甚,为驸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

  受宠初时,董贤便担任驸马都尉、侍中等职,官职虽然不高,却绝对算得上是哀帝心腹之人,甚至于与皇帝同辇而游,当然,共枕而眠自是不在话下的。这俩基佬,如胶似漆,日日都是卷在一块,不曾片刻分开。这董贤是否有此癖好,倒让人难以推测,毕竟皇帝要“攻”,就算是天下最有英雄气概的男子,除了把项上人头不要,也只有“受”之一法,董贤这人算不上个英雄,甚至连汉子的血性也是弱向,逆来顺受才是最有可能的选择。不过,不论他心中是否甘愿,哀帝对他的宠爱总不是假的:三十天不到董贤便得到一万万钱的厚赐,一月之内三次升迁官职,朝野为之震动。

  董贤生性较软弱,到了这田地,只得百般逢迎哀帝,以期巩固已得到的地位。

  哀帝虽然对董贤有着极强的爱恋,但还是会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会给他安排休息日,一来让他回家看看,二来也是让他休养。不过太多的休息日都被性情柔顺的董贤给推掉了,一门心思只是留在宫内服侍哀帝。《汉书•佞幸传》:“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每赐洗沐(休假),不肯出,常留中视医药。”

  哀帝见董贤如此,当然感动,但他也很体贴董贤,不想让他长期离家。于是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下诏让董贤的妻子住到宫中董贤住处。他的妹妹因容貌与董贤不分伯仲,也被哀帝诏令进宫;进宫第二日董氏就被封为昭仪,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哀帝甚至将董昭仪的住处更名为“椒凤”;而皇后的寝宫,叫做“椒房殿”。由此可见哀帝对董贤用情之深。《汉书·佞幸传》:“上以贤难归,诏令贤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贤庐,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

  董贤整日跟随哀帝左右,董昭仪及董贤妻也常常随侍皇帝,得哀帝赏赐难以尽数。董贤之父董恭被擢为少府,又赐予爵号“关内侯”,后来累迁至卫尉府;董贤岳父被皇帝提为“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之官)”;董贤的兄弟被委以执金吾(统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汉书•佞幸传》:“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赏赐昭仪及贤妻亦各千万数。迁贤父为少府,赐爵关内侯,食邑,复徙为卫尉。又以贤妻父为将作大匠,弟为执金吾。”

  董贤的若干家人亦获任官职,甚至他家的僮仆亦受到哀帝赏赐。董氏家族迅速崛起,成为傅丁两氏之外的第三大外戚势力。哀帝还下令“将作大匠”替董贤在北阙下建造居舍,极尽奢华之能事,唯恐不能尽善尽美,规格直追皇帝的仪仗。阳宅修好了,哀帝还不算完,又下令为董贤就在义陵旁修建阴宅,其规模极大,远远超越了皇家礼制约定俗成的旧制。

  《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宅门自坏”的离奇故事,董贤的新宅第刚刚落成,建造得极坚牢,它的外大门却无故自坏,董贤心里厌恶。几个月后,哀帝驾崩,董贤便被王莽罢官,被迫和妻子一起自杀。《汉书·佞幸传》:“贤第新成,功坚,其外大门无故自坏,贤心恶之。后数月,哀帝崩……贤与妻皆自杀。”

  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三月,哀帝欲授予董贤侯位,只是苦于没有理由。但俗话说得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赐爵位,总是有机会的。适逢孙宠、息夫躬等人控告东平王刘云之妻行巫蛊之诅,哀帝让有关部门处理好了这件事,却将最终的功劳记在了董贤的头上,诏封董贤为“高安侯”,食邑千户。其实此事之中,孙宠、息夫躬两人也得到了封赏。不久之后,董贤便增至食邑二千户。《汉书•佞幸传》:“上欲侯贤而未有缘。会待诏孙宠、息夫躬等告东平王云后谒祠祀祝诅,下有司治,皆伏其辜。上于是令躬、宠为因贤告东平事者,乃以其功下诏封贤为高安侯,躬宜陵侯,宠方阳侯,食邑各千户。顷之,复益封贤二千户。”

  丞相王嘉知道此事有疑点,对董贤三人非常反感,屡次进谏。王嘉认为董贤扰乱了国家制度,“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董贤应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但哀帝耽于董贤的“美色”,又因此事其实就是哀帝主谋,遂找了个借口将丞相下狱。王嘉胸中一股怨气难以舒解,在狱中绝食二十余日,呕血而死。《汉书·佞幸传》:“丞相王嘉内疑东平事冤,甚恶躬等,数谏争,以贤为乱国制度,嘉竟坐言事下狱死。”

  王嘉死后哀帝想要给董贤更大的权势,又遭到大司马丁明的反对。很快,丁明虽未步王嘉后尘被下狱,却也被免官回乡。同年,董贤便取丁明而代之,当上了大司马、卫将军之职。《资治通鉴•卷三十四》记载:“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此时董贤年仅二十二岁,便已位列三公,成为百官之首。但这一切却非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有一副好皮囊,和对皇帝柔顺的性格,说来也让人哭笑不得。

  元寿二年(前1年)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皇帝。宴会的时候,单于很奇怪大臣们中间有一个少年人。便问传译,少年是何人。哀帝令传译回答说:“大司马虽然年轻,却非常有贤能担任此官职。”单于信以为真,起身拜皇上,恭贺大汉有此少年贤能之臣。《汉书·佞幸传》:“明年,匈奴单于来朝,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董贤俨然成为了汉哀帝的禁脔和挚爱,那是谁敢得罪,哀帝就要削谁。当朝丞相就算在外面遇见了董贤,也得以下位之礼对待,否则难保丢官丢命。此时的董贤,官已至极品,又兼极受皇帝宠信,家族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权势一时无二。 当然,这些在历史上虽然荒唐,却是多见,在而今看来,其实也算不上太过震撼,但当你听到哀帝欲效法禅位于董贤,还觉得这宠爱不过分吗?

  《汉书 佞幸传》:“后上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王闳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侧。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闳进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上默然不说(悦),左右皆恐。于是遣闳出,后不得复侍宴。”若不是大臣王闳拦阻,不知哀帝这一出“禅让”戏码将会如何收场。哀帝从此冷落王闳,但以后也没有再公开提及此事。

  哀帝对董贤爱恋日深,常与董贤同起同坐,同睡在榻上。曾有一次午休,哀帝醒时董贤尚未醒,董贤头偏枕了哀帝的衣袖。哀帝不忍惊动董贤,只好用刀剑截断衣袖,才得起床。,《汉书 佞幸传》:“(贤)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此即成语“断袖之癖”的出处,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西汉此时在哀帝和一个没有能力的董贤的治理下,国势更加衰弱。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哀帝因荒淫太过而驾崩。《资治通鉴》:“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宫。”

  皇帝突然去世,令朝廷手足无措,大司马董贤仅以色相取悦于皇帝,却毫无政治经验,整日哭哭啼啼不成体统。皇太后王政君召见董贤,问他如何安排丧事。董贤内心担忧发愁,回答不出任何办法,只能向太后免冠道歉。《汉书·佞幸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

  太皇太后王政君以大司马无能为借口,立即召她的侄子王莽回朝主政,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董贤失去了靠山,眼见大势已去。

  六月二十七日,王莽派谒者以太皇太后诏书的名义给董贤下诏说:“自从董贤入宫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至,平民遭罪。三公,是皇上最重要的辅臣,高安侯董贤不懂得事物道理,担任大司马不能令众人满意,不能用来击败敌人安抚边远地方。收回大司马印绶,令董贤罢官回家。” 《汉书•佞幸传》:“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间者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臻,元元蒙辜。夫三公,鼎足之辅也,高安侯贤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冲绥远也。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

  董贤处在极度忧惧之中,与妻当天一道自尽,年仅22岁。《汉书·平帝纪》亦有记载:“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太皇太后诏曰:‘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贤即日自杀。“董贤死后,朝廷没收董家财产凡四十三万万,家人被徙往远处。《汉书·佞幸传》:“即日贤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父恭、弟宽信与家属徙合浦,母别归故郡巨鹿。“董贤这人枉有一副漂亮面孔,却在政治上极其无能,手握重权竟让人兵不血刃逼得自尽。不是以才能而得高官厚爵,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他所做的最大贡献,大概就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反抗吧。

  人们对董贤此人有颇多评价,不过大多直斥其非,却少牵连至皇帝。如班固“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董贤之宠尤盛,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臣无二矣。然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 丞相孔光:“贤质性巧佞,翼奸以获封侯,父子专朝,兄弟并宠,多受赏赐,治第宅,造冢圹,放效无极,不异王制,费以万万计,国家为空虚。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

  其实在董贤一事之上,汉哀帝过错更大;毕竟是皇帝昏庸,声色犬马之徒耳,又何以统治一个大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