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江西西汉墓:墓主初步确定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竹简中出现《论语》、墓主身份初步明确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12月23日,西汉大墓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国内数十位秦汉考古权威专家对西汉大墓的发掘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表示,接下来将在学者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出版西汉大墓研究专著。
◎发现
竹简中出现《论语》
西汉大墓内出土了数量繁多的竹简和近百片木牍,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部分竹简经过清理和试读后,专家们发现出土的竹简最薄的仅0.1毫米,比此前0.7毫米的常规厚度薄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是,部分竹简上写有“子曰”等字样。
“这应该是《论语》或者其中的部分语录,要完整地了解竹简上记录的文字还要等一段时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表示,竹简的释读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目前已经交给北京大学的专家专门负责。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如果墓主最终确定为刘贺,我认为他最起码是崇尚圣贤的,为什么主椁室里会放置一扇绘有圣贤像和孔子生平的屏风?像座右铭一样摆放在寝室旁边,还有此前出土的两方砚台,再加上如此多的竹简,都说明刘贺属于文化人的形象。”
初步明确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西汉大墓考古领队杨军透露,西汉大墓地处文献记载的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十分清楚。此外,实用车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与文献记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类似。此外,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经初步明确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目前得到的证据都将墓主身份指向刘贺,还没有出现反证,但我们仍然期待内棺清理后,能得到最直接的证据。”信立祥说。
◎盛赞
开启了21世纪中国陵墓考古新模式
信立祥指出,西汉大墓的发掘,为研究中国汉代历史,特别是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提供了一批极其重要的资料。“西汉大墓的发掘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但提出的诸多学术问题,还需要全体秦汉考古人员共同研究、破解。”
“昨天参观了考古发掘现场,今天又听了介绍,感觉非常震撼。”专攻于秦汉考古研究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说,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是超一流的,在科学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非常不容易,这对研究西汉列侯甚至帝王陵寝都很有意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表示,与以往一些陵墓考古相比,西汉大墓的发掘更富科学性、规范性、亲民性,尤其是新闻报道十分高效,凸显了考古研究中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具有典范意义,开启了21世纪中国陵墓考古的新模式。
◎评价
南昌西汉大墓超过马王堆和南越王墓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表示,西汉大墓的发掘,是秦汉考古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现,意义已经超过长沙马王堆,目前提取的信息还没有完全展示出西汉大墓的价值,随着发掘和研究的深入,很有可能会产生出很多新的研究领域。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坦言:“西汉南越王墓比不上南昌西汉大墓,目前对西汉列侯墓的研究不太集中,西汉大墓的发掘,会对大家重新认识列侯墓葬、西汉丧葬制度等提供很多新的观点。”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段清波教授表示,西汉大墓带来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比如西汉大墓出土的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再次佐证了西汉时期黄金储备惊人的文献记载,而这些黄金究竟去了哪里,西汉大墓有助于学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建议
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文物保护、研究
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表示,目前西汉大墓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接下来还有大量的文物研究、保护、展示工作需要做,千万不要在考古发掘结束后,大家的热情就消减了,重视度就不够了。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能够见证和参与西汉大墓的考古发掘,是很多考古人一辈子都难得遇到的,更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因此西汉大墓的考古工作,一定要少留遗憾。在文物发掘和保护方面,有必要以日记的形式每天进行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龙国也建议,江西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西汉大墓的发掘、文物研究、文物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