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的医闹事件:扁鹊逃秦、曹操杀华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02-07 属于:华佗

  近些年来,中国的“医患关系”应该是比较紧张的。令人费解的是,医生和患者,原本联系二者的温情脉脉为何屡次转为兵戈相向,相濡以沫的愿景为何总是演变成相“恨”于江湖的尴尬。其实,放眼整出中国历史,也许我们也就平静地释怀下来:原来中国历代的“医患关系”,一直如此。

  譬如,战国时期有位叫扁鹊的名医,就曾遭遇类似事件:某日,扁鹊按惯例给蔡桓公出诊,体检时查出点异端,于是说道:“君侯,您气色不佳,恐怕有疾病在身啊。”蔡桓公不悦,道:“我每年按时出体检费,难道不是想听些好话吗?你们这些医生啊,不要整天钻到钱袋子里啦。”(“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韩非子》)。如此三番,扁鹊看出蔡桓公有当“医闹”的潜质,于是回家悄悄准备了后路。果如其然,后来蔡桓公病发,派人到扁鹊闹事,好在我们的神医同志早已打理了行装,逃到秦国。(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在此出事件中,蔡桓公固然是不对的。不过,这位倒霉的“医闹”倒也道出了两千年后的今日依然存在的某种现实:“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但凡行医的,总寻思着靠着本事捞点油水,至于救死扶伤,也许只是为了生活吧。

  史书记载:曹操长期患有头痛的慢性病,就是头痛起来很要命那种。当时三国最好的医生,应该是华佗。于是,曹操高薪请到了华佗。华佗的专业水准,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应该算是翘楚。了解了曹操的症状,华佗采用了针灸保守治疗(“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志》),几针扎下去,曹操顿时耳聪目明,世界一片敞亮,心中大喜,重赏了华佗。于是,华佗就势就当了曹操的私家医生(“使佗专视”)。

  不过,华佗曹操的蜜月,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病在脑内,针灸治疗只能是止疼,起不了根治的作用。曹操于是喊来了华佗,询问如何是好,华佗坦白道:“大王,您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曹操一听,不觉搬出蔡桓公那套“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理论,心中忿忿道,华佗这家伙,本能治好此病,却放着慢慢治,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曹操本就是多疑的人,越是寻思,越是生气,于是再次喊来华佗,压声问道:“先生你看,如要根治,可有他法?”华佗是个明白人,隐约觉察到这位位高权重的病人对自己的不满,于是答道:“办法倒也有,不过得做手术,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这个说法,源于《三国演义》,这里我们不做考究,姑且认为是这样的)曹操一听,暴跳如雷,认为华佗存心为难自己,坚决不肯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华佗见此情形,不发一语,次日递上了一份辞职信,收拾行装回了老家。

  医生怎能如此没有职业操守,无视患者的安危自行离去?被放了鸽子的曹操心里自然强烈不满,于是派几名“会办事”的手下充当“医闹”,拉个横幅冲到了华佗老家,就是一顿打砸抢拆。如此几番,曹操仍不解气,恰巧头风又犯,心中无处发泄,于是干脆自己出担当“医闹”头子,三拳两脚之下,华佗这位大牌的医师,在更大牌的“医闹”曹操面前,终于一命呜呼。

  中国自古就有医闹现象,曹操就是医闹的鼻祖,华佗和曹操是同乡,俩人没有什么利害冲突,为什么曹操一定要杀华佗呢?我认为曹操和华佗没有建立好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