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濬宠爱冯氏,她为什么还要自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12-19 属于:拓跋濬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因为什么拓跋濬宠爱冯氏?冯氏为何要跳火自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北魏冯太后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而且她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会比武则天相差很大。冯太后的身上有着很多的标签,能够让人提起的有两度临朝、辅佐三代皇帝,并且还有诛杀乙浑等等很多事情。不得不承认的是,冯太后她也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一生当中有着很大的作为。这直接就是让有很多的男人都自愧不如,尽管冯太后她有着多大的作为,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说一些冯太后跟她丈夫北魏文成帝的一些相爱的事情。

  冯氏她是出身在北燕的皇族,其祖父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的冯弘。但在冯氏出生之后没多久,北燕也就被灭了。不过由于冯氏她的北燕皇族身份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在突然之间冯家遭到了飞来横祸,自己的父亲冯朗却被太武帝下令给杀死了。太武帝他之所以把冯朗给杀死,有着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比较忌惮冯朗在曾经是北燕皇子的身份吧。

  当时冯氏因为年龄比较小,并且还是一个女孩,所以她也就逃过了一命,但是在之后冯氏就被没入皇宫为奴。也就是因为这样,冯氏她就成为了在皇宫当中最小的婢女了,冯氏在进入皇宫当中因为在冯昭仪的庇护之下,平平安安地长大。随后随着太武帝去世,身为太子的拓跋濬便继承皇位为帝,那个时候拓跋濬才刚刚十三岁,也就是因为拓跋濬当上皇帝之后,直接成为了冯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身为11岁的冯氏被选为了拓跋濬的妃子,冯氏就是因为这样从一个小小的婢女变成了冯贵人。

  冯氏离开了姑母冯昭仪的保护,只身一人来到了拓跋濬身边,其实冯氏她自己来到拓跋濬身边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担惊受怕,因为在冯氏那里,拓跋氏毕竟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自己也根本就不知道拓跋濬会不会像他的祖父太武帝那样,对自己北燕皇族的身份根本就不喜欢,所以冯氏她对自己的未来是一片迷惘,也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走。

  但是冯太后对既来之则安之的这种道理也懂,想着自己能够安安分分做人,把拓跋濬伺候好的话,自己根本就不会大祸临头了。不过冯氏她还比较幸运,因为冯氏她比较乖巧,很容易就得到拓跋濬的欢心,所以说他们二人之间的夫妻感情很好,就好像是一对神仙眷侣一样。而因为这样,在冯氏十四岁的时候,直接就是被拓跋濬给封为了中宫皇后,跟着拓跋濬一起来共掌天下。

  拓跋濬他之所以立冯氏为中宫皇后,除了是拓跋濬对冯氏的美貌跟聪慧,其中还因为冯氏她在皇宫当中生活了很多年,对于后宫当中的事情也都了解,并且拓跋濬也是对冯氏特别喜欢,最终冯氏便成功当上了皇后。而冯氏的这个皇后也是很称职,在对外的时候,冯氏她就为文成帝成功打败柔然而大扬声威,欢呼声也是极其高,跟着文成帝一起来出席庆典活动,冯氏显现出来的就是一国之母威仪。

  对内来说,冯氏她对文成帝的母亲常氏很是孝顺,就如同是自己亲生母亲一样。冯氏还尽心来抚养太子拓跋宏,专心来教导北魏以后的继承人。在冯氏被封为皇后的第二个月,拓跋宏才被拓跋濬立为太子,因为北魏当时的制度是子贵母死,所以说拓跋濬为了可以防止外戚专权,就在立拓跋宏为太子之后,拓跋宏的亲生母亲李氏就被拓跋濬赐死了,而也就是因为这样,冯氏就担任起来抚养太子的责任。

  在此之后,冯氏抚养太子跟侍奉常氏很是用心,她的这种作为,在后宫跟朝廷当中直接得到了很大的称赞,所以文成帝对冯氏的举动也表示特别欣慰,在这之后,拓跋濬就对冯氏更加宠爱。因为冯氏的温柔体贴,几乎每次都可以化解一些文成帝在朝廷当中烦心事,冯氏就好比是一朵懂人心的解语花。

image.png

  但令人可惜的是,冯氏跟拓跋濬夫妻之间的生活也就只是维持了十年时间。因为在和平六年,文成帝他突然间就去世了,当时文成帝也就才刚刚二十六岁。因为文成帝的突然去世,这让冯氏悲痛欲绝,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幸福给抓住了,但是老天却不让你如愿,硬生生把文成帝的生命给带走了。之后冯氏每天是以泪洗面,也根本就不吃任何饭菜,就好像是跟着文成帝一起去了。

  在文成帝去世之后的第三天,按照当时北魏的习俗,死者生前的衣服跟用品全部都得给烧了,并且朝廷当中的百官跟嫔妃都要前来哭泣哀悼。就在大火熊燃起来的时候,冯氏的哭声突然就变大了,直接就是把自己身边的宫人给推开了,然后就一下扎进了火光当中。冯氏说的举动直接把很多人给吓到了,在众人回过神来,紧接着跑到大火当中救人。

  还好救的比较及时,然而也是因为冯氏伤心过度,所造成身体比较虚弱根本就没有跑远,冯氏也就是被烟雾给熏倒了而已。不管冯氏以后会如何,但在这一刻,冯氏的心中确确实实爱着文成帝,要不然的话,冯氏根本就不可能要跳进大火当中陪着文成帝一起去死。而冯氏跟文成帝的生死相随,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