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12-03 属于:崔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崔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到北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北魏——这个南北朝时期国祚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北方王朝。而提到北魏,就不可能绕过一个重要的人物——崔浩。崔浩是北魏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和谋略家,他先后辅佐了北魏三代帝王,算无遗策,深得历代帝王信任,是北魏统一北方的重要推动者和奠基者。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氏族大举南渡,成立了东晋王朝。但不愿南渡,或者南渡失败被迫留在北方的氏族也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一等大族,当年家族也曾想南渡东晋,结果被后赵石勒拦了下来,被迫留在了北方。于是崔氏的族人很多都在北方的各个政权中任职。

  到了崔浩的父亲崔宏,文才出众,被称为冀州神童,被拓跋珪所欣赏,留在了北魏任职,官居吏部尚书。所以崔浩成年以后也就职于北魏,做了著作郎,大约是秘书一类的职务。由于他的书法非常好,所以拓跋珪就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image.png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介绍过拓跋珪其人,年轻的时候也算是英明神武,在他的带领下,鲜卑拓跋氏击败了战神慕容垂创建的后燕政权,从而入主中原,开创了北魏王朝。不过当时的北魏只是北方众多政权之一,实力也算不得出类拔萃。而晚年的拓跋珪脾气暴躁,动辄就将身边的臣子们治罪,甚至杀戮。所以拓跋珪身边的属僚无不胆战心惊,纷纷躲避。只有崔浩依旧勤于职守,终日埋头工作。拓跋珪虽然脾气变的暴戾,可是心里也是明白的,命人给崔浩送去御粥,以示对崔浩勤于王命的嘉勉。

  拓跋珪晚年的暴戾性格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次子拓跋绍为救自己即将被处死的母亲,带领死士趁夜杀进宫里,杀死了拓跋珪。为了让大臣们拥护自己继位,拓跋绍打开府库,拿出大量绫罗布匹来分赏给众臣,只有崔浩的父亲崔宏拒绝接受。

  年轻德薄的拓跋绍终究难成大器,很快便被太子拓跋嗣杀死。叛乱平定后,因为崔浩的才能和立场,深得拓跋嗣器重,被封为博士祭酒,并经常为明元帝拓跋嗣讲经授书,实际算得上半个帝师。尤其对于阴阳术数,天文占卜等领域,崔浩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所测算的吉凶祸福都非常灵验,令拓跋嗣啧啧称奇。

  在拓跋嗣的时代,北魏最主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在强敌环伺中求存求强,这个时期的政局相对安定,而崔浩也逐渐的取得拓跋嗣的信任,慢慢进入了朝廷中枢。

  公元415年,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连年遭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短缺,很多地方都有百姓饿死。为了缓解压力,拓跋嗣和大臣们商量,打算把都城迁往邺城(今河北临漳)。但遭到了崔浩的极力反对,崔浩向拓跋嗣说了这样几点原因:

  山东之人(泛指太行山以东)不了解我们大魏的虚实,以为大魏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今我们把鲜卑人都迁过去,他们发现我们原本没有多少人口,会被他们轻视,最终导致叛乱。

  把鲜卑人迁往山东与汉人杂居,容易使鲜卑人水土不服,疫病流行,导致士气低落。

image.png

  我们南迁之后,等于把北方的土地拱手送给了柔然,当他们的来攻打我们的平城,云中的时候,因为地理遥远,我们来不及救援。

  饥荒只是暂时的,明年就可以得到缓解。

  拓跋嗣觉得崔浩的话很有道理,遂取消的迁都的打算。

  公元416年,刘裕大军北伐后秦的时候,崔浩极力反对北魏出兵救援,拓跋嗣虽然参考了崔浩的意见,但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派一支偏军袭扰刘裕。结果吃了不小的亏。(详情参阅:《两晋南北朝风云(十):气吞万里如》)

  在立储君的事情上,拓跋嗣也郑重的咨询过崔浩的看法,并在崔浩的极力主张下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公元423年,拓跋嗣病逝,临终前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来辅佐太武帝拓跋焘,除了崔浩外,其余五人均为鲜卑贵族。

  经过崔浩的慷慨陈词,北魏最终统一了思想,出兵讨伐柔然。在出征之前,崔浩的好友天师寇谦之曾私下询问崔浩,这次出兵可有必胜的把握。崔浩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他说:打败柔然是必然的事情,不足论。我只担心将士们不肯深入,不能全胜。

  后来北魏大军果然击溃柔然主力,拓跋焘带兵长驱直入,一路追杀柔然到琢琊山。众将怕柔然在此有埋伏,不愿再追。拓跋焘也没有了战意,遂下令退兵。当时天师寇谦之用崔浩的话来劝说拓跋焘追讨穷寇,但拓跋焘不听。后来在俘虏的口中众人才知道,当时柔然兵将只顾逃命,哪有什么伏兵。只要在追出去两天的路程,就能全歼柔然。拓跋焘听到这个情报后后悔不迭。

  在其后剿灭北凉的战斗中,崔浩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崔浩的远见卓识令拓跋焘深自叹服,他对崔浩不仅仅是信任,而有一种油然的亲近感。他曾经很诚恳的对崔浩说:你才智渊博,先后向我的祖父和父亲尽忠,所以我特别器重你。凡事你想到的,就直言不讳的跟我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可能当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但我静下心来以后,一定会认真思考你的话。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久可不深思卿言也。

  有一次投降北魏的高车渠帅们前来觐见拓跋焘,拓跋焘指着在座的崔浩对众人说:你们别看这人纤弱不堪,手无缚之力,但他胸中所怀,却远远胜过甲兵。在我征战前犹豫不决之时,都是他使我下定决心,而且总是大获全胜。这都是他的功劳!汝曹视此人,尫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至此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