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之狱,大神崔浩是怎么被杀的?
崔浩,出身清河崔氏,这是当时中国一等一的望族,且不说讲究士族门第的南北朝,哪怕到了唐朝,所谓五姓七望,里面依然还有清河崔氏这一家,可见这家确是望的可以。而崔浩,可以说是这家中最顶尖的人才了。
作为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历经了道武帝、明元帝、 太武帝三朝,辅佐拓跋焘 建立起媲美五胡十六国时期苻坚统一北方的功勋。明元帝时力谏不可迁都,刘裕北伐时提出隔岸观火,太武帝时更是数度力排众议,在破赫连昌灭亡胡夏、平定北凉、击破柔然,平息薛永宗 、盖吴暴乱,征讨吐没骨部落,吐谷浑以及南征刘宋等战争中屡献奇谋,屡建奇功,也因为如此,拓跋焘对他也是十分的信任,曾经对老崔说:"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久可不深思卿言也。"
意思就是说老崔啊,你这人聪明有才,跟着我,我爹还有我爷爷干活,三世尽忠,所以我和你亲近。希望你有什么想法就跟我讲,不要藏着掖着,我呢,虽然脾气有时候不好,可能就不听你的话,可冷静下来一想,还是你说的对。。。。。。
这还不止,拓跋焘还经常对着那些投降的高车族老大们说,你们都快看看,这个崔浩别看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开弓持矛,可是他心中所藏,岂是甲兵可以代替的!我这几年厉不厉害,是不是打到哪胜到哪,全是他的功劳!
当然除了降臣,当着本国大臣他也要夸崔浩:“以后的军国大事,要是你们这些尚书啊决定不了,那就让崔浩看看,听他的。”
拓跋焘对崔浩可不仅仅是倚重,而是很亲近。他经常时不时到崔浩家串门,请教各种各样的大小事务,崔浩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次都让拓跋焘满意而归。不过呢有时候拓跋焘来得太突然,老崔也没啥准备,仓促之间就大着胆子用家常菜肴接待,拓跋焘也不介意,一边和崔浩谈论事情,一边大口大口吞食。
同样的,崔浩要找拓跋焘,地点也不限于朝堂,可以直接进入后宫,径奔拓跋焘的卧室。
当年崔浩评论天下豪杰时曾说,如王猛治秦,其人堪称苻坚之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其人堪称慕容暐之霍光;刘裕平定桓玄祸乱,却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不过,若是把他本人带进去,那他又何尝不是拓跋焘之管夷吾?
拓跋焘既已完成了统一北方大业,又在崔浩的指导和支持下,于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率兵平灭卢水胡人盖吴;于刘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攻略南朝兖、青、冀三州;于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派大军攻伐西域,灭焉耆等部;于刘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出三路大军讨伐柔然;于刘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二月再攻宋国,摧城拔寨,杀戮无数。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扑灭盖吴暴乱的过程中,拓跋焘更听从了崔浩的劝告,下令关闭长安沙门,焚烧寺院,捣毁佛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佛”行动。
因为这场行动,拓跋焘暴得大名,位列“三武一宗”之首。
“三武一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他们四人,都曾对佛教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因此受到佛家的万世唾骂,但是这四位皇帝,说实话都算得上明君了,可能就唐武宗李炎差点,毕竟那时候的唐朝经安史之乱后江河日下,已非人力可以挽回的。
这四人中,拓跋焘跟宇文邕都是鲜卑人,也就是胡人,而这也是他们支持灭佛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雄才伟略,都想着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汉文化为主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故而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我也是炎黄的子孙啊,我们家上数多少代,那也是轩辕黄帝的亲儿子啊。如拓跋焘,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这俨然是一个汉族之王道正统的形象。而宇文邕也有类似的以汉文化为正统的表现。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佛教自身的问题,如北魏晚期,上下信佛,整个国家竟有佛寺三万余座,僧人、尼姑更是达到了两百万人,简直可怕。而当时北魏的人数,最高峰约3500万,这僧侣比例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些所谓遁入空门的老少爷们,不纳税,不赋役,潇洒的很哪,所谓“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这才是封建王朝灭佛的根本原因。
回到正文,拓跋焘对崔浩,就是这样信任着,基本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然而公元450年七月五日,拓跋焘突然狂性大作,下令诛杀崔浩。
七十岁的崔浩在被押送往城南就死途中,数十个卫士站上囚车,往他的头上撒尿,嬉戏笑骂,呼声嗷嗷。史称,自古宰相被戮,未有如崔浩之惨。而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
拓跋焘对崔浩的做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拓跋焘怒斩崔浩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说什么宣扬国恶,但是崔浩的死,原因却不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胡人建立的王国,从开国君主拓跋珪开始,学习汉文化一直是主旋律。不过拓跋珪习惯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更别提手底下的一帮大老粗了。为了部族的前途,洗白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呢他努力结交那些自永嘉丧乱留在中原的衣冠巨族,借助这些文明人,依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信念来洗白队友,然而效果不好,大家该怎样就怎样,反而让他染上五石散。
就这样,带着大家走向文明社会的重任,拓跋焘当上了皇帝,这位统一北方,武功赫赫的皇帝,深知自己办不成这事,不过他手下有大神崔浩,于是呢就把这事交给他了。
作为望族出身的崔浩,首先开始从思想上改变这些鲜卑人:来吧,我的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不能信佛了,拓跋焘本来就反感这些胡教,灭佛立刻开始,鲜卑人对崔浩恨之入骨!
然后,老崔又开始针对大家族进行整治,所谓“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也就是排了一个家族榜,这下真是把鲜卑贵族气坏了。因为这个榜单不考虑你有多大的功劳,就看你的家族是不是望族。对于北方的汉人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可那些鲜卑人,上去找个先辈,说不定还光腚骑马呢,怎么比!
而且,你要是上不了这个榜单,那不好意思,举荐的人里面就没你或你家人的份,只能是什么那些汉人贵族。信仰终是虚的,放弃一下也就忍了,可仕途关系到荣华富贵、身家性命,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鲜卑人对崔浩更加的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崔浩此时全然不顾,他开始在历史方面着手改革。
公元439年,拓跋焘就授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负责主持撰修国史。
在拓跋焘看来,国史无非就是给皇家人看的,让后代知道本朝开创之不易,借鉴得失,以使本朝延续万年。所以,他特别叮嘱了,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编撰。
崔浩既不虚美,也不讳恶,按拓跋焘的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凡涉及魏王朝先辈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一概照写。于公元450年,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记录魏国历史的《国记》。
但是,崔浩将《国记》上呈给拓跋焘的同时,没经拓跋焘允可,于天坛东三里处,构建了一个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将《国记》刊刻在石碑上,以彰直笔。
石碑既树立在交通路口,前来观看的自然是人山人海,当人们读到拓跋氏那些原本见不得光的事迹,什么祖先偷鸡摸狗之类的事情时全都傻了眼,议论纷纷。
好你个崔浩,这岂不是有意暴扬国恶?!
鲜卑贵族终于怒不可遏,大家都是成年人,这种事情要公开说的?!齐声高呼打倒崔浩,成群结队去向拓跋焘告状。
拓跋焘忍无可忍,忘记了自己曾对崔浩说过的“卿才智渊博,又是三朝元老,故朕引以为腹心,卿宜竭尽忠心,直言规劝,勿要有什么隐瞒。朕虽时有盛怒,不从卿言,但是最终还是深思卿所说的每一言每一语”,一声令下,诛灭崔浩九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也得灭族。仅此一案,被诛杀的近两千人,北方的名门几乎为之一空, 史称“国史之狱”。
崔浩的用心其实非常良苦,借鲜卑武力的外壳,将华夏文明注入其中,达到华夷融合的效果,以期重振汉人的荣光。毕竟五胡乱华以来,整个北方几乎沦为胡人纵横的地方,不过可惜当时拓跋鲜卑贵族的力量过于强盛,而他的改革过于激进,使得鲜卑贵族与赵、魏等北方大族矛盾爆发。
毕竟崔浩此前的名气、地位,已让鲜卑贵族忌恨不已,灭佛以及按照汉族世家的传统思想,“大整流品、明辨姓族”,在北魏整理、分别和规定氏族高下的主张触及到了许多鲜卑贵族的利益,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