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博弈——红色的上海城
新妹来到上海后,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匆匆忙忙地跑到外面去,有时随意逛逛,有时去见些人。她说是去工作,但从不说工作的内容。理文不去打听,心里明白。上海有许多同乡,这使她壮了胆。对广东同乡,尤其是三合会会员,即所谓“洪门”中人,她天然怀有种亲切之情。过去匪贼时代的伙伴,大多是洪门中人。
“上海的气氛我很容易习惯。”她这样说。不过,在她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担心。当年,她热衷上帝会,改造自己的集团,她是那么热情洋溢,而现在,那热情早已消退得一干二净。新妹担心,现在从事这些活动的热情,会不会在哪一天又再次消退?为打消这担心,她尽最大力量来活动,忙起来就没时间思考过多的事了。
洪门中人此刻正在考虑夺取上海,同天京取得联系,进而推翻满人政府,创造一个官吏不敢作威作福、穷人能活下去的社会。太平天国现在这种状态继续下去是不行的,但是稍加修正,也可能会好起来。如果上海洪门同太平天国接触,太平天国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呢?
新妹期待着。在期待与担心中,她整日奔忙。
在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期间,上海附近的青浦爆发了农民暴动。暴动属于当时常发生的“抗粮”运动。收成不好,农民不能像往年那样缴纳钱粮。这本就是生死攸关的事,再加上又出现一个名叫周立春的优秀领导人,于是,这场抗粮运动的烈火就熊熊燃烧起来。官府派军队镇压,农民在周立春指挥下,用锄头、铁锹武装起来抵抗。官军败退。青浦抗粮事件僵持不下,官军虽败退,但并不意味着接受了农民的要求。周立春仍被看成是造反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还会再遭征讨。太平军攻陷南京,在这时期,上海必须要做各种防御准备。准备告一段落,还是会派军队来镇压的。
农民们担心。为防官军再次征讨,周立春考虑了种种办法,加强防御。一旦迈出反政府的第一步,再也无法回头。事已如此,那就不只是青浦一个地方的问题,要进一步扩大反政府运动的范围,从何处寻活路,是周立春考虑的事。上海有大批失业者,他们是周立春扩大势力的对象。周立春当然要与小刀会保持密切联系。
新妹在周立春与小刀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忙啊!忙啊!”这好像是新妹的口头禅。
在小南门附近一家茶馆里,她会见了周立春派来的一位年轻人。茶馆是平民的社交场。买一包茶叶,放进茶碗里,开水不要钱,可以给你冲泡多次。上海人口剧增,住房紧张,只有那些相当富裕的人家,才能在自己家中招待客人。普通人家有事,都在茶馆里解决。他们预先说好,周立春派来村塾里年轻的先生,新妹是斯文堂店员,她到这里来是让先生看村塾学生用的教科书样本。失业人一多,茶馆生意就兴隆。趁着人声嘻杂,进行秘密联络,确是个好主意,但绝不能放松警惕,闲杂人多,易隔墙有耳。
“大嫂什么时候生孩子呀?”新妹问。
“她倒是希望能快点,但她抱怨没有给她准备好,娘家要不给她做好完全的准备,她觉得有难处。”青年哭丧着脸。
“生孩子”意思是举兵起义。青浦农民们正处在悬空状态,他们希望上海小刀会能尽早举兵。
“不会太晚的。”新妹笑了。
“可周围的人都很着急啊!”
“这事暂且不说吧。我们这次印了一本精致的书,希望私塾能用它,你看行不行?”新妹从包袱里取出一本书,斯文堂刊印的《论语注解》。她翻开书页,印刷确实不错。
“这个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可不可以让我带回去跟大家商量一下?”
“可以。”
《论语注解》中,夹着一封联络信。
这时,茶馆的角落里发生了争吵。
“你这坏毛病,怎么就改不了呢!这样下去,官府非来抓你不可!”
“官府?开什么玩笑!现在官府能干什么?它都要倒了!南京没了,上海也撑不了多久啦。”
“这种话也敢瞎说!”
“有什么不敢的?官府都忙着跑路了,哪有闲工夫来管别人的坏毛病!”
“叫当官的给听到了,可别赖我啊!”
“瞧你那胆儿小的样!现在也就你还怕官府,连话都不敢说!”
“你这家伙!”
“怕什么!再大声我也敢!官府已经完蛋了!谁不知道,小刀会今年秋天就要起来推翻官府?听说青浦的周立春也会一块儿干呢。”
“嘘!你这家伙瞎说什么!”
“你去向官府告发我啊!……”
新妹和青年互看了一眼。青年把《论语注解》放进自己的包袱里。他们就是这样地秘密进行联络。
可是,小刀会和青浦的农民组织之间进行的联络,好像大家都知道了。
“是有人透露了出去吗?”走出茶馆时,新妹小声说道。
“我们之间要进行联络,人们会认为是必然的。”
“我们是在干着必然的事情吗?”
“是的。”青年把包袱重新抱紧。
上海的街头巷尾流言纷飞。
“是秋天!”
“秋天小刀会就起来打天下啦!”
“据说是中秋节那天!”
有钱人都纷纷去避难了。有的人雇了保镖,但是到了紧急关头,这些保镖的也说不定会变成强盗。到了夏末,连开小铺子的小商人也几乎都跑出上海了。
“我们要是不走,恐怕会遭人们的怀疑吧!”连维材苦笑。
像他这样的大商人留在上海,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人们会怀疑,他之所以这么沉着,肯定是通贼了。
“还是走吧!”于是,连家也逃出了上海城。
阴历七月已是秋天。连维材虽出了上海县城,其实不过是回到了原来的老巢,即位于租界的河岸边的维多商会,也就是金顺记原址。商会门前挂着汉字写的招牌“威德公司”。当时外国公司一般都有中文名,从事鸦片贸易的头号大公司查顿—马地臣商会称作“怡和”,颠地商会称作“德记”,香港上海银行称作“汇丰”。同中国人接触时,用汉字名称比较方便。
“您打算待多久呀?”维多笑嘻嘻地问。
“我也不知道。”
“哈哈哈!要问密斯特刘才能知道吧。”密斯特刘当然指小刀会首领刘丽川。
“问刘丽川,他恐怕也不知道吧。”
“那么,问密斯特吴吗?把他二人的话对照一下,也许会有答案吧。”维多道。密斯特吴指上海道员吴健章。
“问三官,他的回答恐怕也叫你摸不着头脑。”连维材笑道。
三官是吴健章的别号,当时洋人所写的文章中,常写为“sam-qua”,大概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吧。
“看来还需要去问问北京皇帝和南京的天王,哈哈哈!”维多愉快地捻着鼻子下面的小胡子。
维多商会自独立拥有店铺后,营业顺利发展,早已超过维多原来所在的晨慈商会。就营业额来说,它虽不及查顿—马地臣或颠地商会,但在上海已成为谁也不能等闲视之的公司。维多背后有金顺记的支持,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你太久。希望他们能尽快解决。确实是这样!”
“不,我非常欢迎您的光临,对我而言,你待在我家的时间越长越好。”维多绝不只是口头说说,他比谁都清楚,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全靠连维材。
“洋人方面是怎么说?”连维材问。
“他们希望纠纷能尽快解决。都希望能早日做大买卖。”
“洋人有可能为此使用武力吗?”
“我们英国是绝对中立的,哪边也不向。不久前,公使去了趟南京,正为此事。”
“英国立场很清楚,因为哪方将是下一时代的政权还很难预料嘛。其他国家呢?”
“美国恐怕比英国还要中立,这是听欧立·福特先生说的,不会有错。”
欧立福特商会从在广州时起就是美国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他们绝不插手鸦片贸易,所以一向深受中方信任。有关中国的问题,美国外交官都要听取欧立·福特的意见。可以说,欧立·福特的意见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意见。
“问题是法国!”
“密斯特连,您什么都清楚,没有什么需要向我打听的,我倒是准备向您多多请教。我个人倒是希望这纠纷拖得久一点。哈哈哈!”
不从维多那里打听,连维材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也足以做出判断。在对清贸易方面,法国是后进国,它一直想赶上英国。法租界紧挨着上海县城的北面,是沿黄浦江设立的,比英租界要小得多,法国一直希望能把租界扩大。现在差距已然很大,要想一下子缩小,就必须要采取相当果断的措施。英国标榜中立,法国便日益明确地偏袒清政府。这是一种赌博,向清政府买好,是想获得重大报酬。但是,清政府若垮了台,法国就会遭到新政权的排斥。法国认为,既是赌博,冒险是必然的。
“拖久了不利于贸易,你经得住吗?”作为同行前辈,连维材问。
“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支撑个两年吧。”
“那很好。不过,交战双方也都要过生活,不会不重视产业的,一定有买卖可做。”
“只是困难一点。”
“嗯,确实会困难一些。不过,越是如此,越是发挥实力的机会。”
“看来我们要经受考验了。”
“我倒觉得维多先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目光转向日本,佩里正在叩打日本门户,那是一种信号。”
“日本……”维多猛地挺起胸口,抱着胳膊。
小刀会预定中秋起义,实际上略微提前了。小刀会并非“闪电式”的起义,他们老早就在到处嚷嚷了,是以人们不在意它反不反,而在意它什么时候反。
这期间官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小刀会一旦起义,必将如暴风骤雨,官府对此是一清二楚的。道员吴健章和上海知县袁祖德等人在街上张贴告示,说什么“速散会解党,改恶从善”。当然,这不过是一纸空文。袁知县最后忍无可忍,指挥数百官兵逮捕了十七名行为过火的小刀会成员。接着,闽董李仙云立即到了县衙门口。
“你们做出这样的事,叫我实在为难,我已无法尽到闽董的责任,我决定辞职。这事后果如何,我就不管了。”李仙云带着半威胁的口吻说道。
“我也不想抓人。”知县道,“但他们太过分了,你身为闽董,若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制止,我不好办啊!”
“我已做了最大努力,情况仍是如此,我一旦辞职,将来情况如何,您等着瞧吧。”
“不,您不要急嘛!”袁知县惊慌。政府与民间,一向有着闽董、粤董这些人起着桥梁作用。没有这些人,官府只能与民间直接接触,那便必然会引起混乱。民间势力难把控,县政府根本没能力同他们周旋,这情况,知县自然十分了解。
“急也好,不急也好,要是不放那十七个人,我只好辞职了,不知继任者如何应付,但愿能有人来承担。”
知县无可奈何,即日释放了那十七名小刀会成员。
“警察局”的长官毛捕头是个顽固派,他一听说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来的人这么快就放了,当然心头火起。他给自己辖下各部门分发了会党花名册,通知他们一旦逮捕到名册中的人,立即处死。小刀会基本都是公开活动,要想抓捕干部并非难事。但只要照章办事的官兵抓住了一个头目,立即便会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上写:若不放人,要你性命。这些官兵捕快自然吓得脸色大变,赶忙放了人。后来,人们在垃圾堆里发现了浑身是血的毛捕头。毛捕头好不容易保住了一条命,回乡疗养,从此没再露过面。上海也再没有哪个大胆的官吏敢逮捕小刀会的人了。
“目前骚动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失业问题,若能给他们提供工作,骚动自会平息。给他们粮饷,把他们编入团练,正是一举两得之法。资金我们想办法筹措。”闽董李仙云和粤董李少卿向吴健章提议。
“可以。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吴健章表示同意。绅商们决定每年筹措三万两白银的经费。虽说此计确实是良方,但小刀会人数比预想的要多得多,三万两白银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真正分摊到每人手中的微不足道。所以现状基本上没变。
八月三日,周立春起义,占领了嘉定,贴出了“安民告示”,告示结尾提出了八条规则:
一、漏泄军机者斩
二、行伍不整者斩
三、奸淫妇女者斩
四、妖言惑众者斩
五、阻隔运粮者斩
六、探听军机者斩
七、私藏逃匿者斩
八、畏葸不前者斩
嘉定县衙被起义军捣毁,知县冯翰出逃。
该来的终于来了。
“要红布,把大红布全部拿出来。”新妹在布店里买布。
“红布?办喜事吗?”掌柜反问。
“别多问,给我红布就行。”新妹又说了一遍。
“需要多少?”
“我不是说了吗,全部!”
“要全部,可是……”掌柜不安地朝后面看了一眼。
这店铺也和其他店铺一样,老板全家早已跑到城外避难去了,留下这掌柜的看守店面。当时,除金顺记那样的贸易商行,其他上海商店,不分行业,店里从不存放货物,这家店里的高级商品也大多被疏散到别处去了。
“那么,你有多少?”
“红布十八匹。”
“全给我吧。”新妹也不问价钱,回头看了看,店铺前停着一辆车,车旁一个汉子大摇大摆走了进来。
“付完款,把它搬走。”新妹对那汉子道。
这汉子胖墩墩,三十岁上下,目光炯炯,下巴上有颗大黑痣。他高声问:“多少钱?”
“是……”掌柜一下子畏缩起来。
“你说多少就多少,不过若不实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那汉子伸出下巴。
“是,按进价赏个本儿吧,这是小店的进货账。”掌柜取出一本厚厚的进货账簿,在那汉子面前打开。掌柜已意识到买主定是小刀会。上海城迟早要落入小刀会手中。掌柜从乡下来上海已快六年,自然知道上海官府不可能镇压小刀会,待其夺取上海后,凡阻碍、欺骗过他们的人定会受到严厉报复,是以这掌柜直接拿出进货账簿,以证明自己绝不会从中取利。
“这样不就不赚钱了吗?”新妹在旁道。
“只要不亏本,就可以了。能帮助你们,我很高兴。”掌柜的鼻尖上冒着汗珠。
“买卖归买卖,按进价付款,再给他添十块洋银。”新妹对大汉道。
“好,就这么办。”那汉子应道。
新妹跑遍了上海所有布店,城内的红布叫她买光了。布店都知道这是小刀会要买的,但他们想不出这么多红布究竟有什么用处。直到阴历八月初五小刀会起义之时,他们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八月初四,新妹买好了红布,嘉定周立春预定在第二天举兵。同一天,一个汉子来到维多商会拜访连理文。恰好维多也在,他亲自到后面去找理文。
“理文先生,来了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说要见你。”维多双眼睁得大大的。
“究竟是谁呀?”
“小刀会的首领。”
“刘丽川吗?”
“不错,这个轰动一时的头号人物正在办事处会客室等着你呢,要去见见吗?”
“当然。”理文立即奔向会客室。
刘丽川的脸色比上次见面时好多了。
“新妹给了我们许多帮助。”
“是吗?”
“帮了很大的忙,到底是洪门之女啊!明天你进城吗?跟新妹好久没见面了,见见面也好啊!我跟你一块儿去。”
“你?”理文凝视着对方的脸。
刘丽川是官方通缉的头号人物,道、县衙门没有动手捉拿是因为害怕,但刘丽川却也不敢在上海公开露面。
“嗯,我准备明天去。”
理文于是明白了,起义就在明日。
“很早的,拂晓就进城。”
“从哪儿进?”
“北门。我在北门等你,你拿这个裹着头,这是标记。”刘丽川把一块红布递给理文。
八月初五拂晓,上海县城北门外聚集了六百来名头裹红布的汉子。他们手执刀枪,但并不准备攻城厮杀。城内的广东兵会从里面打开北门,城门一开,他们可直接蜂拥而入。守卫城北的七百广东兵已决定全体投靠小刀会。不过,说是全体,也还是有个别例外。有三名士兵受到怀疑。广东兵的领导人们密议时,决定不把开北门、做内应的事告诉他们。
厚实的北门“咯吱咯吱”地开了,起义军接连不断潜入城内。
“什么人在开城门?不准动!”传来意外的喊叫声。
天还未亮,什么也看不清。若知道前方有几百人,恐怕喊话的人就不会跑过来了。喊话的正是那三名被怀疑的士兵中的一个,他拿着刀朝城门跑来,没人告诉他做内应的事。在当时的清军中,他算是难得的有责任感的人。他一喊,自然就暴露自己所在的方位。
“听说有三条狗,这是其中一条吧,叫他尝尝厉害!”
跑来的士兵被潘可祥一刀斩杀了。
“找知县!把知县干掉!”潘可祥身上溅着鲜血,大声吼叫。
潘可祥是江苏省人,这在小刀会中很罕见。他身材矮小,但剽悍无比,爱打架斗殴,到处动刀寻衅,但他打架从未输过。潘可祥原是上海绅商徐紫珊的私人保镖,在城内同官兵斗殴时被捕。当时,袁祖德要将他严惩,“这家伙面貌凶恶,必是亡命之徒,要狠狠惩罚,绝不留情!”在“笞三千、鞭背二千”后,潘可祥被“枷锁示众”。从此,他便强烈地憎恨袁祖德,好像只有报仇雪恨才是活下去的意义。
这一天,天还没亮,有关人士陆续齐集到文庙来准备典礼,预定以道员为首,知县以下的地方主要官员都要参加。
主祭人是主考官,教育方面的人士和学生是这一天的主角。典礼准备完毕,专等道员和知县莅临,这时,小刀会进城的消息传到了文庙。
“北门已破,贼人数不详,但军势浩大。”
“士兵毫无战意!”
“广东兵已当了内应!”
士兵和官吏们气急败坏,络绎不绝地跑来报告。不到一刻钟,文庙里已没有一个人影,主考官带头,大家都争先恐后逃之夭夭了。普通人早已把家属送到安全的地方去了,但高级官员不能这么做。小刀会军从北门入城后,由城内内应者带路直奔县衙。上海县衙在城中心。知县袁祖德因要参加祀孔大典,已穿好礼服,正准备出发。
“袁祖德,把大印交出来!”刘丽川正声道。
“不行!大印蒙当今皇上授予,怎能交给你们这些流寇!大印就在这儿!”
知县拍着胸口,现场鸦雀无声,知县接着说道:“想夺大印,先杀了我!”
话音刚落,只见一人手持利刃跳出来,大声道:“呸!我就要杀你!”正是潘可祥。
“你是什么人?”
“是我!你忘了吗?我可忘不了你!死也忘不了!你要我杀你,我就杀你!哼!正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不知道这是你的葬服吧!”潘可祥一边说一边向知县走来。
知县眼里露出恐怖神色:“你是那、那个……流氓……”他终于想起来了。
潘可祥本就容易动火,“流氓”这词更如火上加油。
“到阴曹地府去胡说八道去吧!”他举起刀,身子一缩,刀顺势挥下。
潘可祥并不想把知县杀死,只想把他砍伤,让他痛痛快快地死掉那可不行。用一瞬间的死来报“鞭笞数千”、“枷锁示众”之仇,太可惜了。
第一刀,知县右肩被砍裂。暑热尚未消退,知县礼服下仅穿了件无袖内衣。右肩裂处露出白色肌肤,上有血痕。
“你那臭肉还挺白的哩,看我的肉!”潘可祥袒露出一只臂膀,那浅黑肌肤上,残留着几道鞭笞伤痕。
知县的脸毫无表情,冻僵了一般。
潘可祥“嗨”的一声,刀砍下去,又“呀”的一声,刀举起来。
知县身子贴在墙上,一动不动,任凭对方砍剁。
“可祥!住手!留活的!他让你枷锁示众,这次把他拉出去示众。要捉活的!”刘丽川在潘可祥身后喊道,但这话并未传到疯狂的潘可祥耳中。
知县已变成一个血人,蹭着墙溜下来,瘫倒在地。
潘可祥还在挥刀乱砍。“痛快!”他提着带血的刀,胸口一起一伏,喘着粗气,脸上溅满鲜血。他双脚踩在知县身上,血红的脸扭歪了,露出雪白的牙齿,不知是在笑,还是在叱骂。
“知县已经完了,道员可要捉活的!明白了吗?”刘丽川挨到潘可祥身边,大声喊说。
潘可祥伸出下巴,点了点头,刀从他手中掉下来,在石板地上发出凄凉的声音。吴健章没有像知县那样故作镇定,虚张声势。他高举大印,微微晃着脑袋,一副软弱无力的样子。
“把他关到后面屋子里去!”刘丽川带着厌烦的语气,命令道。
小刀会头目都知道首领与道员的关系。
“这家伙绝不能宽恕!”刘丽川情绪激动。
道员衙门没有流血,刘丽川的部下都觉得,首领没有像潘可祥那样发狂,是因为他在抑制自己的愤怒。不过,潘可祥对知县的憎恨和刘丽川对道员的憎恨是有本质区别的。潘可祥与知县非亲非故,他承受了数千笞鞭,这痛苦一辈子也不会忘。而刘丽川与道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友好关系,他的憎恨也正是由此而生。
“这家伙可以利用。”刘丽川如是评价。
吴健章既是官府大员,也熟悉实业,跟洋人交情也不浅。他担任江海关监督,跟上海所有的洋人都有一定的关系,洋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错。刘丽川不能不考虑小刀会未来的前途,因而私人感情必须要抑制。要以上海作为根据地,就必须要处理好对外关系,这工作要放在首要地位。吴健章或许会对此有用,且不论可能性有多大,总之只要有,就不能白白放过。
吴健章面色苍白,他现在更加后悔以前让刘丽川吃了闭门羹。他已经听说了小刀会杀了知县的事。他本想逃走,但他也穿了祀孔大典的礼服,不方便逃跑。等他换好平时穿的衣服时,道员衙门已被包围了。据说知县就是因为拒交官印被杀的。活着也好,死了也好,官印反正是要被夺走的,他干脆自己献出了官印。他的打算是:“尽一切努力活下去!最后还是被杀的话,就只好认命了。”
道员衙门的大客厅立即成了小刀会头目的会场。说不清究竟谁有参会的资格,大头目当中也有的正率领部下,在指挥城内的扫荡战,不能参会。理文跟小刀会并无关系,但他一直跟在刘丽川身边,自然参加了这次会。
在理文旁边的新妹,应该说是小刀会的优秀头目。
刘丽川跳上桌子,张开双臂说道:“现在商量一下如何处理道员。”
“没必要商量了,咱们就是为了反抗官吏压迫才起来斗争的。咱们活不下去,要把那些家伙打倒!咱们是向大家这么呼吁、号召而举兵起义的。吴健章是全上海官吏的总头目,知县比道员地位低多了,杀了知县而留下道员,不合情理。”说这话的是大头目之一的陈阿林。
陈阿林和林阿福都是小刀会中福建帮的重要人物。刘丽川凌驾于广东、福建两大集团之上。他是广东人,所以对福建帮的大头目不能不格外重视。
“阿林啊,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最想杀道员的是我。不过,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阿林在斯金纳商会工作过,你很明白,要想在上海举兵起义,必须同洋人搞好关系。鞑虏很快就会攻打过来,这上海城即使遭到包围,我们也可以从外国商人那儿购买到物资。他们的力量,你不会不知道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决定起义时就反复考虑过。吴健章因在海关工作,同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借助外国力量,他肯定会有用,所以不能杀,要让他活着,为我们所用。”刘丽川热情地说了一通道理。
陈阿林在英国斯金纳商会里当过马车夫,亲眼看到过外国的实力,军舰、商船、财力。小刀会起义一直指望能获得太平天国的援助,但首要条件是,洋人要确认严守中立,起码要认定有进行贸易的可能。小刀会首要的大原则是不能把洋人推到敌人一边去,因此就不能杀吴健章。
“对,一旦杀了吴健章,斯金纳他们会不高兴的。”陈阿林逐渐明白了,“那就暂且把吴健章当作俘虏吧,能不能用还不清楚,先不杀了吧。”
陈阿林表示同意,福建帮不会再有不同的意见。不过,刘丽川实际上早就在考虑释放吴健章。“我在困苦时候,为吴健章所瞧不起,那时他若能帮我一把,我会为他干任何事情。”刘丽川想,“吴健章现正处在生死关头,给他一个大恩惠,不仅要饶他一命,还要让他逃到上海城外去,从外面来做利于小刀会的工作。”
道员衙门成了小刀会总部,各种报告不断传来:
“道库里储有大量银钱,尚未清点,据说有三四十万元。”
“城内根本没有任何抵抗。”
“清军守备李大钧自杀了。”
有的在报告同时,还提出问题请示:
“城内有几个洋人,应如何处理?”
“可以把他们领到这儿来,听明白了没有?一定要以礼相待!”刘丽川命令道。
上海城已经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街上巷内,撒满了新妹采购的红布。人们都争着拣起红布缠在头上。有些人觉得,若不这么做,会被错当作敌人,把红布裹在头上,起码表明自己不想与小刀会为敌。
小刀会很快控制了上海。
人们头上缠着的红布,好像是庆贺上海新主人公的诞生。这在人们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之大,远远超过原来的预想。在小刀会占领上海的当天下午,美国公使马歇尔来访问。小刀会入城时,城里的洋人是为了参观祀孔大典而特意住进来的。这些洋人受到礼遇,并有人护送他们到城外。在出城前,刘丽川请他们传话,表示愿意接待马歇尔。
刘丽川对马歇尔有所了解。刘丽川会说英语,以前因商业关系,同洋人有过接触,也有几个相熟朋友,但他特意选中马歇尔,不仅因为马歇尔拥有美国公使身份,他和吴健章关系也特别亲密。吴健章保住一条命,但还未被释放。不管刘丽川怎样努力,要释放吴健章肯定会碰到强烈反对。若硬要这么干,他的领导威信就有下降的危险。
“理文先生,我想请你陪同美国公使。公使回去时,想请你送到城外。”刘丽川对连理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吧。”理文从对方的态度中感觉到这是件不寻常的事。
“送回公使时,可能要多增添一人。希望你能了解,这人虽改变了模样,但你还是认得的。我需要你掩护这个人。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理文明白刘丽川的打算。从昨天的情况,他已看出刘丽川想释放道员,他认定刘丽川是想利用美国公使来释放吴健章。
“不过,人一到城外,就不一定按你预想的那样去做了。你的期待也许会落空。”
吴健章是政府高官,尽管可以说他是拼着性命从贼营中逃出去的,但一段时间内还会遭到朝廷怀疑。为消除通敌嫌疑,他绝不能做任何对贼有利的事,反而要尽量严厉对待小刀会。
“我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你的担心是对的,但我有我的想法。我了解这个人,他不会忘恩负义。再说,他很聪明,会看时势。”刘丽川很有信心。
“你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那我就做吧。”连理文知道选中自己承担这任务的原因——不仅是自己会英语,而且因为吴健章脱逃的问题即使暴露,若了解到该问题涉及连维材的儿子连理文,福建帮的态度也会软化。对于福建人来说,连维材拥有绝对权威。
马歇尔一行回去时,天已相当黑。
他访问了小刀会总部,说了番客套话后,刘丽川对他说道:“我们请连理文先生送你们到城外。另外,赠送你们一辆马车作为纪念。马车上有车夫,请笑纳。”
根据刘丽川策划,吴健章藏身在作为礼品赠送的马车里,平安无事地逃到城外。因为今后要和外国公使搞好关系,守城门的小刀会士兵对马歇尔一行非常客气,连马车也没有检查。数天后,大家才知道吴健章已脱逃。在公使来访两天后,有两名美国人来访问小刀会,也受到热情欢迎,被护送回去。
“不是美国公使就是后来的两个美国人帮助吴健章逃跑的。”人们都这么认为,福建帮的人尤其感到气愤。
“是不是首领因同乡之谊而放跑了这个重要的俘虏?”有人提出怀疑。
陈阿林代表福建帮,跑来质问刘丽川。
“我恨不得把吴健章活活打死,怎么可能放他逃跑呢?”
“那就是美国人干的!闽帮里有人要求攻打租界,你看这事儿怎么办?”陈阿林紧逼不放。
“真这么干小刀会就毁了。这种蠢事不能做,要着眼于大局!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能理解,但闽帮的年轻人究竟能不能理解,还是个问题。我回去试试,看能不能说服他们吧。”
“一定要说服,这关系到小刀会的命运。”
“我尽量吧。据说库里公款的数额已经弄清了,是吗?”
“近四十万元。”
“我们闽帮中有人主张把这笔款与粤帮均分,分开使用,你看怎么样?”
“那样做小刀会就一分为二了,不行,小刀会是统一的。”刘丽川用舌头舔了舔嘴唇。
“不过实际上,粤帮在守北门,闽帮在守东门,我们本来就是分开部署的,军费分开,也许反而方便。”
“这事以后再商量吧。”刘丽川逐渐感到疲劳。
小刀会在占领上海后不久,本来结成牢固同盟的广东、福建两个集团很快露出了分裂的苗头。两个集团中都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
广东集团中有流言:“闽帮那些家伙准备了船只,想把道库银子全部运走,送到台湾去。”
不过,不信任的根源,还是在于刘丽川释放了吴健章。
青浦的周立春占领了嘉定,本来是预定进入上海的。在这之前,他派人去上海,这人回到嘉定报告道:“上海城内两帮对立十分严重,这样下去,小刀会可能不会持久。”
“是广东和福建吗?……”周立春沉思。
在两派明争暗斗时,地方势力周立春若插进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也许会成为三足鼎立之势!”周立春心想。若他是个野心家,可作为第三势力插入,搞得好也许还可以掌握小刀会的主导权。但他是农民运动领袖,没有这样的想法。
“还是不去吧,卷进矛盾旋涡,说不定连我们也给弄垮了。我觉得我们对小刀会有点看错了。”周立春决定不进上海城。
小刀会政权刚一成立就出现矛盾。不过,表面上还是充满朝气。
一面写着“顺天行道”四个大字的绿色大旗,在城头上高高飘扬。国号定为“大明”,看来他们要复兴明王朝。刘丽川的官职名称是“统理政教天下招讨大元帅”。他的下面,分别封李成池、陈阿林、林阿福三个福建人为“平胡大都督”、“左元帅”、“右元帅”,取得两派平衡,潘可祥成了“飞虎将军”。
这个政权一开始就不稳定,但小刀会占领上海的时间还是坚持了近一年半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