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湖

达里诺尔湖又称达里湖,汉语译为“大海一样的湖”。是内蒙古地区四大名湖之一,内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是低浓度盐水湖。达里诺尔湖湖周长百余公里,呈海马状,为封闭式苏达型半咸水湖,达里诺尔湖属高原内陆湖,湖水无外泻。总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水深10~13米,最大水深13米,面积238平方公里,达里诺尔湖的东西两畔又各有一个湖泊——岗更诺尔湖(牦牛泡子)和多伦诺尔湖(鲤鱼泡子),分列在达里湖东西两侧, 耗来河、贡格尔河、沙里河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形成高原湖区。

达里诺尔湖

生态特征

达里诺尔湖(即达里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水质为氯化物重碳酸钙镁型水,盐分以碳酸盐为主,酸碱度在9.4~9.6之间,由于连年干旱等原因,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有所收缩,达里诺尔湖水含盐5‰,还含有一定的碱分,水分滑腻,独特的水质,外来鱼种难以存活,湖内只产两种鱼,即鲤鱼、华子鱼(瓦氏雅罗鱼),年产鲜鱼60万公斤,达里诺尔湖产的鱼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丰富。

有鸟类134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白鹳、黑鹳、大鸨和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2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鹤等18种,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鸟类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序列的有21种。

内陆湖

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被称为“百鸟乐园”,也享有我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其他两个天鹅湖为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位于贡格尔草原西南部,距离克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90公里。

达里诺尔汉译“象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古称“鱼儿泺”、“捕鱼儿湖”、“答尔海子”等。

湖周长百余公里,呈海马状,湖周围草地缓升,百里际天,仅东南角地势下沉,曼陀山斜横而出,视为屏障。

达里诺尔湖还有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湖两个姊妹湖,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宛若引线一样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

鸟类

经过专家多次考证,这里鸟类有15目32科10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

此外,尚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鸟类。这些鸟类中,属于《中国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鸟类有62种。但为什么这些鸟类会居于此呢?回答很简单“良禽择木而栖”。

《口北三厅志》已记载“达里湖鸟屿,为水禽聚集之所。”鸟屿是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高,光照条件好,水面广阔,人烟稀少,其次湖域岛屿垒垒,不仅是当地鸟类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是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南沿海候鸟之重要繁殖地与歇脚地。

国家重点保护的丹顶鹤、白枕鹤等鸟类于此也有发现。

1985年春季的一天,目记白天鹅2300余只。

这些白天鹅起若飘飘仙子,荡如晴天铺素,溅落游弋,造成一种高雅华贵的气氛,使人不由想起柴柯夫斯基的《天鹅湖》,因此达里湖被誉为“天鹅湖”。

湖区游览观光,能感受“百鸟争鸣,百禽起舞”等也不是谣传。

1997年,已成为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风光及物产

达里诺尔湖历来就以瑰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闻名于世。正如清代诗人王枢所赞“中涵岛屿水平铺,绝妙禽鱼飞跃图,自古英雄勤远略,至今留保大日湖”。湖区盛产鲤鱼和当地俗称华子鱼的瓦氏雅罗鱼。这些鱼都以肉鲜味美名誉四方。传说当年康熙大帝幸临草原,从达里诺尔湖捕鱼后,又在草原上采集了白蘑、山花椒一起烹制,鲜香美味使康熙帝胃口大开,并说吃了这里的鱼,朕便不想天下的鱼了。回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以后又多次派人来捕鱼,飞马送入京城。的确,华子鱼鳞细肉丰,煎、炖、炸、烹味道鲜美。从传说到品尝全鱼宴,人人都说味美,但为什么呢?达里诺尔湖水质是苏达型半碱水质,而这些鱼都是耐碱性鱼类,加之湖水含有其他的成份,使这些鱼在湖里生活就添加了佐料。 

鱼类

这里的鱼全靠自然繁殖,勿需人工撒鱼苗。但据《克什克腾旗志》记载“相传清康熙用骆驼从黄河驮百条鲤鱼,放生于此。”从黄河至达里湖万千里路,康熙帝可谓用心良苦。但现在从清明到端午节前后,正是各类鱼产卵期,在这漫长的春季里,鱼群始终沿着牧草返青的河道溯流蜂拥而上,有时竟造成水流不畅。当地人说,手脚轻盈的人可以踩鱼背过河而不致落入水中。华子鱼有顶着冰凌产卵的习惯。《王国维遗书》上记载“每三、四月间,自达里诺尔湖溯河而上之鱼,堵塞河渠,殆无空隙,人马皆不能过,渔儿烁之名盖本于此。” 

保护区

达里诺尔是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候鸟集散地之一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保护区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积平原——湖盆低地——风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观生态格局,与之相应的是台地平原及湖积平原植被——低湿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奇特的自然景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