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西夏金在卫生保健方面的情况现在已经了解不多,从辽墓出土植毛牙刷看,当时已有刷牙的习惯。又《辽史》卷18《兴宗纪》记:“重熙元年春,皇太后诬齐天皇后以罪,遣人即上京行弑。后请具浴以就死,许之。”说明辽人也养成了洗浴等基本的卫生习惯。

金人的情况,洪皓载:“胡俗旧无仪法,君民同川而浴。……吴乞买称帝,亦循故态,今主方革之。”这里虽然是从礼法的角度而言的,但也可看出金人虽然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很早就已养成洗浴习惯。金朝还设有街道司,“掌洒扫街道、修治沟渠”。说明金人还有一套管理城市公共卫生的措施。

西夏人的卫生情况在《文海》中有所反映,其对“脏”的解释是:“染污垢、沾污粪、烟熏之谓。”又释“弄脏”为“令臭,使不净也”。对于“净”则解释为:“清洁之谓”,“清净也,鲜洁也,无垢秽之谓也”。说明西夏人对于脏和净的观念是非常明确的。至于洗濯方面,《文海》释“濯”谓:“洗濯也,洗浴也,为除污垢之义是也。”又释“洗”云:“涤也,洗浴也,澡浴也,为除污垢之谓。”又释“澡”云:“澡浴也,洗浴也,为除污垢之谓。”说明西夏人也有浣洗和澡浴的习俗。在打扫清洁卫生方面,《文海》有关于“扫帚”的解释:“帚也,扫除帚也,扫除治清洁也。”而释“清扫”,一则谓“清除也,令清扫奉送神之谓也”;一则又谓“扫除也,扫洒也,表面好之谓也”。又释“扫除”云:“清除也,除却也,使清尘埃之谓”;释“拍除”谓:“除去也,使清尘埃之谓。”显然,西夏人不仅在举行送神仪式时要洒扫以表示虔诚,平时居家生活亦注意扫除尘埃以保持整洁。《文海》还有对“”的解释,谓“猫儿也,捉者之谓”,说明养猫灭鼠也进入了夏人的家庭生活。此然,西夏人还有烧尸的习俗,《文海》释“烧尸”云:“火上尸化之谓也。”又释“置尸处”云:“放尸处,执用之谓也。”这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于尸体的处理是比较卫生的。

在保健方面,契丹、党项和女真人早期都是以游牧经济为主体的民族,即使在农业经济有相当发展之后,他们仍然保有射猎等旧俗,这种运动生活对其体魄的锻炼大有益处。所以史书有西夏人多长寿的记载,这应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文海》对“食多、撑”的解释是:“食过之胃。”又释“喉涨”云:“食过多,饮食喉涨之谓也。”说明西夏人对于饮食过度的害处已有一定的认识。据《长编》卷162记载,夏国主曩霄之子宁明,“喜方术,从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气忤而死”。这应是炼气不得法所致。显然炼气养生,也进入了西夏人的生活之中。辽穆宗为了长寿,听信女巫肖古之言,“取人胆合延年药,故杀人颇众”。此事后来为大臣所谏止,也应该受到谴责,但从另一方面说明辽朝贵族也在通过种种方式来乞求延年益寿。金人也有学养生术者,如高仲振曾得异人教以养生术,“尝终日燕坐,骨节戛戛有声”,所练大概亦属于气功一类。


《宋会要》职官36之97,22之35。

《宋会要》职官19之13;《宋史》卷164,《职官志》。

《宋会要》刑法6之52;《长编》卷48,咸平四年二月条。

《长编》卷72,大中祥符二年七月辛未;卷289,元丰元年四月丁卯;周煇:《清波杂志》(四库全书本)卷12;蔡眥:《铁围山丛谈》卷6。

《宋史》卷178,《食货志》。

《长编》卷199,嘉皊八年十二月庚寅;李攸:《宋朝事实》卷15;《宋会要》食货60之1,68之129。

《宋史》卷19,《徽宗纪》;卷178,《食货志》。

吴自牧:《梦粱录》卷18。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宋会要》职官22之38。

《宋会要》职官22之35;《宋史》卷5,《太宗纪》;卷7,《真宗纪》;《长编》卷71。

《长编》卷167,皇皊元年七月己未;卷186,嘉皊二年八月庚戌;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宋会要》职官36之105。

《长编》卷4,乾德元年闰十二月己酉;《宋史》卷5,《太宗纪》;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48。

《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丙寅。

《长编》卷147,庆历四年三月条;卷181,至和二年九月戊辰;《宋会要》职官22之35。

《宋会要》职官22之36。

《宋会要》职官22之37;《宋史》卷157,《选举志》。

《长编》卷275,熙宁九年五月癸亥;《宋史》卷164,《职官志》;卷157,《选举志》。

《宋史》卷21,《徽宗纪》;《梦粱录》卷15。

《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十月丙戌;《宋史》卷4,《太宗纪》;王应麟:《玉海》卷63;《长编》卷105,天圣五年四月乙未;端临:《通考》卷222。

《玉海》卷63;《长编》卷186,嘉皊二年八月庚戌;《通考》卷222。

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卷12;李秠:《书林清话校补》。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2,卷3。

《枫窗小牍》卷下;《隆平集》卷2,《招隐逸》;文莹:《湘山野录》卷下。

《宋朝事实类苑》卷48;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巷19,引《友会谈丛》;《圣朝名画评》。

若虚:《图画见闻志》卷3。参见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卷3。参见《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28。

高承:《事物纪原》卷8;《宋朝事实类苑》卷59。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6。按:川蜀药市之期,据蔡汶所言在每岁之春,而杨亿记载则在七月七日,南宋陆游见到的情况则为九月九日,大致随时推移,且药市不止一地才有,故时间颇不一致。

《梦粱录》卷13,“团行”;《西湖老人繁胜录》。

《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29。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3;《长编》卷16,开宝八年十一月己巳。

《独醒杂志》卷3;《宋史》卷284,《陈叟传》;《长编》卷92,天禧二年八月丁未;《玉海》卷63。

《宋史》卷89,《地理志》;《长编》卷163,庆历八年二月癸酉;《通考》卷223。

《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戌;《独醒杂志》卷2。

《宋史》卷334,《刘彝传》;《独醒杂志》卷3。

龚鼎臣;《述医》;《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条;《宋史》卷300,《周湛传》。

《长编》卷84,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己巳;《宋史》卷426,《赵尚宽传》。

《宋史》卷287,《王嗣宗传》;卷356,《蒋静传》;《通考》卷222。

《长编》卷435,元皊四年十一月条;《宋会要》食货68之130;《避暑录话》卷上。

《宋史》卷288,《任中师传》;卷287,《王嗣宗传》;卷416,《胡颖传》;卷5,《太宗纪》。

《宋史》卷5,《太宗纪》;卷20,《徽宗纪》;卷30,《高宗纪》。

《要录》卷165,绍兴二十三年七月戊申。

《辽史》卷3,《太宗纪》,卷4;《太宗纪》;卷6,《穆宗纪》。

《辽史》卷14,《圣宗纪》;卷89,《耶律庶成传》。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73,《四夷附录》。

参见《辽史》卷45,《百官志》“承应小底局”条,卷46“局官职名总目”条,卷47“南面朝官”条。

《辽史》卷19,《兴宗纪》。

《辽史》卷53,《礼志》记载,契丹风俗中有为皇帝举行的“再生仪”,而产医妪就是这一仪式成礼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附《大事年表》。

《辽史》卷108,《方技传》。

《文海》75·132,82·132;《金史》卷134《西夏传》;参见史金波:《西夏文化》第200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参见吴天墀:《西夏史稿》增订本,第25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参见白滨:《〈文海〉所反映的西夏社会》,附《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文海》43·242,43·252,70·162,74·152,杂18·211,杂19·222。

《文海》杂14·171,87·111,78·262,13·111,54·222,73·21l,15·122。

《文海》60·241,79·122,88·141。

《金史》卷56,《百官志》;卷57,《百官志》。

《金史》卷7,《世宗纪》。

《金史》卷8,《世宗纪》;卷15,《宣宗纪》。

《金史》卷56,《百官志》;卷18,《哀宗纪》;卷25,《地理志》;王鹗:《汝南遗事》卷3。

《金史》卷131,《刘完素传》。

《宋史》卷6,《真宗纪》;卷7,《真宗纪》;卷178,《食货志》;《梦粱录》卷18。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1。

《梦粱录》卷13;《能改斋漫录》卷1。

《宋史》卷5,《太宗纪》。

周密:《齐东野语》卷10;《宋史》卷328,《蒲宗孟传》;《宋人轶事汇编》卷19;庄绰:《肋编》卷上。

《鸡肋编》卷上。

《梦粱录》卷13;《宋朝事实类苑》卷49。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29;《鸡肋编》卷上。

《齐东野语》卷10;周密:《武林旧事》卷6。

《宋朝事实类苑》卷60;《梦粱录》卷13。

洪迈:《夷坚支戊》卷3、卷7;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

苏轼:《东坡志林》卷1。

袁文:《瓮牖闲评》卷6。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8;《宋朝事实类苑》卷60;《岭外代答》卷6。

《岭外代答》卷8;《渑水燕谈录》卷8。

《梦粱录》卷13、卷16;《宋朝事实类苑》卷59“百药枕”条。

文莹:《玉壶清话》卷5。

《东坡志林》卷1,卷5;费衮:《梁溪漫志》卷9。

《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43,《续明道杂志》;《避暑录话》卷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梁溪漫志》卷9。

《独醒杂志》卷9;《懒真子》;《东坡志林》卷1;参见何应忠:《论两宋时期的医学发展》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渑水燕谈录》卷3;《东坡志林》卷1;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苏辙:《川略志》卷10。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8;《东坡应诏集》(四部备要本)卷4;《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43。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第327页。

陶穀:《清异录》卷下。

《宋史》卷457,《陈抟传》;卷461,《方技传》;《玉壶清话》卷1。

《宋史》卷462,《方技传》;《宋朝事实类苑》卷44。

《石林燕语》卷10;《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29《蒙斋笔谈》。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9;《东坡全集》(四库全书本)卷44,《龙铅汞论》;罗点:《闻见录》。

《东坡志林》卷2。

《宋人轶事汇编》卷4。参见《说郛》古代生活史——辽、西夏、金的卫生保健习俗 43。

洪皓:《松漠纪闻》(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上;《金史》卷56,《百官志》。

《文海》91·121,13·272,43·122,44·161,杂5·231,杂11·252,杂15·141。

《文海》81·252,78·172,杂9·211,87·121,87·132。

《文海》29·121,75·242,杂6·122。

《文海》48·261,57·111;《辽史》卷61,《刑法志》;《金史》卷127,《隐逸传》。

中国古代历朝的称谓,多有变迁。宋、辽、西夏和金的官制以其复杂多变为其主要特点,官署、官职的简称和别称等,官员和百姓的称谓以及排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也与前朝后代有很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