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正史——赵方 赵葵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赵 方(?—1221) 字彦直,潭州衡山(今湖南衡山)人。年轻时曾跟随著名理学家张栻学习,理学根底深厚。淳熙八年(1181)进士及第,历任蒲圻县(今湖北蒲圻)县尉、知池州青阳县(今安徽青阳)、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提点京西刑狱、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等职。

赵方善于用理学思想指导政治,以“勤谨和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在知青阳县时,曾把自己的政治经验告诉上司、知池州史弥远,说:“催租不惊扰民众,是催租中的‘抚’字;刑罚不出差错,是刑罚中的教化。”一时被传为至理名言。嘉定和议后,尽管宋金双方停止了战争,但赵方居安思危,对金军南侵时刻留心。嘉定七年(1214),宋廷任命赵方为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公事兼权京湖制置司公事。赵方以文官任京湖统帅,对军事格外注意。当时,别的州郡都不考虑战备,但赵方却招兵择将,组建民兵;并严格训练部队,规定将领饮酒不得喝醉,以便随时能够投入战斗。

嘉定十年夏,宋金第五次战争爆发。金军不宣而战,向南宋发动了全面进攻,枣阳军(治今湖北枣阳)、光化军(旧治在今湖北老河口市北)陷入重围。宋朝廷于是任命赵方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命令他率部救援枣阳。赵方一面向朝廷上疏,请求不要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定,应以战为守,并请求正式下诏伐金;一面派出部将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率军援救枣阳、光化等地。由于赵方对这次战争早做了充分准备,修建了堡垒,组建了民兵,因此,训练有素的宋军在枣阳城下很快就将金军击败,并将其驱除出境。赵方知道金军还会来犯,随即派兵保护百姓抢收夏麦,实行坚壁清野。

次年春,金将完颜赛不指挥数万金军,号称十万,再次进犯枣阳、随州等地。赵方命令孟宗政率部坚守枣阳、许国率部坚守随州,与金军相持。枣阳、随州攻防战进行了将近一年,金军损失惨重。赵方见金军日益疲惫,于是抽调兵力救援随州,先解了随州之围。赵方随即又命令扈再兴、许国等人率军救援枣阳。宋军集中兵力,在枣阳城下大败金军。

嘉定十二年春,金将完颜讹可又率重兵围攻枣阳。赵方派遣扈再兴率部救援,但因金军兵力雄厚,扈再兴所部受阻,未能进入城中,被迫撤回。赵方认为金军倾巢出动,后方必然空虚,于是改变计划,派许国率部向东进攻唐州,派扈再兴率部向西进攻邓州,命儿子赵范监军、赵葵殿后。宋军两路并进,攻入金境,在唐、邓两州境内进行扫荡作战。金军后方吃紧,对枣阳的进攻又接连受挫,士气消沉。赵方抓住战机,命许国、扈再兴等人回师枣阳,与守将孟宗政合力击败金军,击毙金兵三万人,获得大胜。

同年年底,因金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赵方为牵制金军、减轻两淮宋军的压力,抽调京湖制置司的主力六万人,兵分两路,命令许国、孟宗政率东路军进攻唐州,扈再兴率西路军进攻邓州。宋军遵照赵方的部署,进入金境后,摧毁金朝的保甲组织,焚烧金军粮食,拆毁金军堡砦,给金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嘉定十三年正月,扈再兴引兵进攻邓州,许国引兵进攻唐州受挫,被迫南撤。金军随后追击,乘势进围樊城(今湖北襄樊)。赵方命诸将严阵以待,金军因怯战,不战而退。

嘉定十四年春,金国枢密副使仆散阿海率军进犯淮西。赵方再次派遣扈再兴率领枣阳的宋军、许国率领桐柏(今河南桐柏)的宋军由东西两侧同时进攻唐州,以牵制金军,破坏金军的后方补给。因淮西的金军攻陷黄州、围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淮西战事吃紧,宋宁宗诏令京湖制置司紧急赴援,赵方只好改变计划,撤回进攻唐州的部队,命令许国留守鄂州,派扈再兴、赵范、赵葵率军赶赴蕲州。仆散阿海见势不妙,率军仓皇撤退。扈再兴等人指挥宋军在蕲州的灵山和黄州的神岗连续设伏,邀击金军,昼夜鏖战,将金军打得溃不成军。四月,在其他各路宋军的共同打击下,淮西的金军被迫全部撤过了淮河,两淮战事趋于平静。

宋朝廷晋升赵方为显谟阁直学士、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旋即又提升他为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赵方此时已重病在身,但他仍抱病犒赏部队,替有功将士向朝廷报功。当赵方病情极为恶化时,他还坚持说:“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并把扈再兴叫到床前,勉励扈再兴努力报国;还给宰相写信,陈述军事计划。

同年八月十四日,赵方在军中病死。

赵 葵(1186—1266) 字南仲,赵方之子。赵葵少年时便随父亲抗金,与赵方的部将一道作战,遭遇敌军时则深入死战。在这种情况下,诸将唯恐长官的儿子遭到不幸,往往拼死相救,因而屡屡获胜。赵葵不仅勇敢,而且机警过人。一次,因赵方对将士的犒赏太少,将士们愤愤不平,眼看就要激起兵变。当时,赵葵才十二三岁。他见势不妙,急忙向将士们解释,说:“这只是朝廷的赏赐,本司另外还有奖赏!”一句话便稳定了军心。赵方对赵葵十分器重,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建功立业,他曾先后聘请郑清之、全子才、李燔等名士专门指导赵葵及其兄赵范的学业。

嘉定十年(1217),赵葵与其兄赵范随父亲率军救援枣阳,击退金军。嘉定十三年,赵葵受命与都统扈再兴一道进攻邓州,扰乱金军后方,在高头、沘河等地连续击败金军。次年,赵方又命令赵葵与其兄赵范担任扈再兴所部监军,率军救援蕲州和黄州。在久长(今湖北新洲东),宋军与撤退的金军遭遇。赵葵见金军几十名骑兵从山顶冲下,便率领宋将杨大成等十四人将金兵逐退。接着,宋金两军展开激战。第二天,宋军向金军主动挑战,但金军却不理会。赵葵根据这一反常情况判断,认为金军会在夜间发动袭击,便建议在军中预备大鼓,准备夜战,命令宋军听鼓声行动。由于赵葵判断正确,宋军在夜战中占据主动,并在黎明时分发起反击,大败金军。赵葵因战功而被提拔为承务郎(当时的文官共有三十七级,承务郎为三十级)、知枣阳军。

赵方死后,赵葵被调出京湖制置司,任通判庐州、淮西安抚司参议官。赵葵在庐州,为融洽上下级关系,曾几次出钱招待部将击球、射击取乐。然而,淮西制置使曾式中却对此极为不满,大加指责。赵葵一怒之下,离任而去。赵葵随即遭到弹劾,被罢为只领取薪俸的宫观官。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赵葵复官,任将作监丞。次年,出任知滁州。

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冬,李全发动叛乱,进攻扬州。朝廷任命赵葵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兼制置司参议官,率领雄胜军、宁淮军、武定军、强勇军步骑一万四千人马赴扬州,增援赵范,讨伐李全。

十二月十日,李全指挥人马开始攻城,气焰极为嚣张。李全狂叫:“我不要两淮的州县,而要渡江浮海,直抵苏、杭。谁能挡我!”李全出动全部人马并强迫几十万民众环绕扬州修筑起一道土城,围困扬州,屡败前来增援的各路宋军。赵葵与赵范沉着应战,不时组织兵力发动反击,给李全以沉重打击。从十二月下旬起,李全不敢再贸然进攻,只是命令所部坚守土城,打算长期围困宋军。绍定四年正月十五日,赵葵、赵范设计,让数千精锐宋军换上经常被李全打败的宋军部队的旗帜和服装,引诱李全出战。李全作战历来骁勇而冒失,果然率部冲杀出来。与宋军一交手,李全才知道上了当,慌忙后退。然而,退路已被宋军截断。赵葵一马当先,亲自搏战,率领制勇军和宁淮军将李全所部分割包围。李全率领几十人,向新塘逃跑。新塘是一个刚放干水不久的水塘。由于连日放晴,表面已经干燥。李全及其随从跃马冲进新塘后,全部陷入数尺深的泥淖。李全冲着宋兵大叫:“不要杀我!我是头领。”由于赵葵怕将士争功而影响作战,早就下达了“抓获敌军头目不准争抢功劳”的命令,所以蜂拥而前的宋军用乱枪刺死李全后,又将他碎尸万段。

李全一死,李全的人马丧失了斗志,急忙后撤。宋军乘胜反攻,收复了淮东的失地,迅速平定了李全之乱。战后,宋廷赏功,赵葵先后被授予枢密副都承旨、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等职。不久又升为兵部侍郎,担任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宋理宗召见赵葵,表扬他说:“卿父子兄弟为国家出力甚多,卿在作战时又能身先士卒,舍身报国,这是儒臣很不容易做到的。”

端平元年(1234),南宋与蒙古联合出兵将金国灭亡。亲政不久的宋理宗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大的作为,对蒙古军不如约归还河南愤愤不平,宰相郑清之也一反旧日史弥远的所作所为,提出了乘机收复三京、据河守关以防备蒙古军毁盟南侵的建议。郑清之是赵葵的老师,赵葵因此上疏请求进兵,积极支持郑清之实现其计划。宋廷于是任命赵葵为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即应天府)留守兼淮东制置使,同时任命赵范为知开封府、东京(即开封府)留守,全子才为知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西京(即河南府)留守,率部进军河南。

同年六月十二日,全子才率领淮西宋军首先从寿春(今安徽寿县)出发。由于蒙古军掘开了黄河河堤,开封以南地区的道路被水淹没,宋军行军困难,粮运不继。经过艰难跋涉,淮西宋军于七月五日进入开封。赵葵率领五万淮东宋军随后跟进,于七月二十日到达开封。赵葵对全子才迟迟不进军洛阳、潼关极为不满,责问全子才,说:“我们的目的是据关守河。先生到开封已经半月,不立即进兵洛阳、潼关,还在等什么呢?”全子才回答说缺乏军粮。赵葵认为兵贵神速,于是催促全子才命令淮西宋将范用吉、樊辛、李先、杨义率二万四千宋兵立即出发,任命徐敏子为监军。赵葵同时也派部将胡显率领四千淮东兵配合淮西宋军行动。七月二十一日,宋军携带五天的粮食,在徐敏子的率领下出发,于二十八日抵达洛阳。这时,军粮已尽,宋军只得采集野菜充饥。

蒙古军元帅塔察儿得知宋军进军河南的消息,派遣部将刘亨安率军反击宋军。七月二十九日,蒙古军在洛阳东郊设伏,击败杨义所部宋军,乘势进攻洛阳。八月二日,宋军与蒙古军交战,斩杀蒙古兵四百余人。由于已经断粮四天,宋军无力再战,只好向南突围,取道汝州(治今河南临汝)、蔡州,撤回淮西。蒙古骑兵随后掩击,宋军大败。

赵葵、全子才得知徐敏子兵败,又见开封的军粮也发生困难,于是决定南撤。为防备军队惊慌溃散,赵葵封锁了徐敏子兵败的消息,命令宋军立即整装出发,增援洛阳。次日,军队一开拔,宋军才知道是在南撤。因赵葵果断南撤,淮东宋军得以全师而还。

因这次军事行动的失败,赵葵受到官降一秩的处分,仍担任淮东制置使,在泗州驻扎,屯田备边。嘉熙元年(1237),赵葵奉命移驻扬州。他前后在扬州八年,垦田治兵,淮东战备得以加强,成功地抵御了蒙古军的南侵。淳祐二年(1242),朝廷赐赵葵进士出身,任命他为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又改知福州。其后,历任同知枢密院事、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等职。淳祐九年,宋理宗任命赵葵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宋理宗又以“宰相须用读书人”为由,将赵葵罢相。

不久,赵葵出任湖南安抚大使。接着,又宣抚广西,改镇荆湖,任沿海制置使,沿江、江东宣抚使,江东、江西宣抚使等职。景定元年(1260),赵葵任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因受贾似道排挤,免官奉祠。咸淳二年(1266),赵葵病逝,终年八十一岁。

评:方文武兼备,注重调整军民关系,发挥民兵的作用。他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善于整军经武,培养军事人才。南宋后期的著名将领,多出自赵方麾下。

赵葵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作风,作战时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在平定李全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南宋后期的名将。然而,他持锐轻发,欠缺稳重,在“端平入洛”的失败军事行动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