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正史——金章宗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 女真名麻达葛,大定八年(1168)秋七月生。其父是世宗太子允恭。大定十八年(1178),璟受封为金源郡王,开始学习女真文字及汉文经典,以进士完颜匡及司经徐孝美等为侍读,每日先教汉字,汉字功课结束后再教以女真小字及女真语。初学《左传》。一日,精通儒家经典的耶律履认为左氏“率多权诈,驳而不纯”,唯有《尚书》、《孟子》载圣贤纯一之道。璟称赞此公是“醇儒”。大定二十五年(1185)六月,其父允恭病故,次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世宗的继承人。
大定二十八年(1188)十二月,金世宗身患重病,自知凶多吉少,于是诏皇太孙摄行政事,注授五品以下官。世宗又任命丞相徒单克宁为太尉兼尚书令,此人最受世宗信任,东巡时曾留克宁在中都辅佐太子允恭。太子突然病故,克宁“严饬宫卫,谨护皇孙”,所以没出大乱子。世宗返京后,他又再三坚请立皇太孙。完颜璟得以顺利确立为皇位继承人,确实是和他的这位守护神的努力分不开的。二十九年(1189)正月初二,世宗在迎新春的爆竹声中离开了人世,徒单克宁等宣遗诏立皇太孙璟为皇帝,即历史上的金章宗。
世宗在位期间,虽曾有放免宫籍监户的诏令,但只不过是为了争取契丹义军中的这一部分人前来归顺。至于人数众多的二税户,在李晏建议下,不过只放免了六百多。章宗即位后,即开始大量放免奴婢,光是北京等路放免的二税户,就多达一千七百余户,一万三千九百余口。在放免奴婢问题上,章宗的态度是明确的,就是对徒单克宁也不轻易随顺。当其初即位时,议放免僧道奴婢(即二税户)的问题,克宁认为,僧道畜奴已是成俗日久,不宜骤然变更。只要严格立法,防止滥度,以后僧道奴婢自然会日渐减少。内族襄不赞成这种说法,认为出家之人不应有仆隶,应当全部释放为良。章宗不顾徒单克宁等人的反对,采纳了襄的意见,将大批二税户都放免为良人。对于官奴婢宫籍监户,即位之初,大定二十九年(1189)即诏:“宫籍监户旧系睿宗及大行皇帝、皇考之奴婢者,悉放为良。”他这是以放皇家奴婢的办法,在这一问题上率先垂范。
金章宗还重视改善女真人与汉人的关系。明昌二年(1191)尚书省建议令女真屯田户与汉人通婚,以解决他们之间关系不睦的问题。他采纳了这一建议。他还采取措施,禁止汉人歧视女真人,禁止称女真人及女真语为“蕃”。
章宗重视改善吏治。他即位后,为田珏一案平反,并指出:“自田珏党事之后,有官者以为戒,惟务苟且,习以成风。”
不纠正这一冤案,就无从改善吏治。因此,凡与此案有关而未经任用即已身死者,准予恢复原有官爵;如果其子孙当时已有官职而因其父、祖受此案牵连被削除者,亦一并追复。这一措施使得一大批官吏,特别是汉族士大夫为官不至于终日畏首畏尾,对改善当时的吏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章宗还非常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当时金朝立国已近七十年,然而礼乐刑政多因袭辽、宋旧制,杂乱无章。章宗即位,乃更定修正,成为一代大法。元好问称赞说:“明昌承安间,文治已极。”明昌、承安间号称金朝“盛世”,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户口有了显著增加,至泰和七年(1207)十二月,金朝全境之内有户七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九,较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的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净增八十九万多户。
不过金章宗也如同历史上的其他“太平天子”一样,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在取得一些成就以后,不仅不再思进取,而且腐朽倾向也日渐滋长。正如刘祁所说,他“学文止于词章,不知讲明经术为保国保民之道,以图基祚久长。又颇好浮侈,崇建宫阙,外戚小人多预政”。所谓“外戚小人多预政”,是指李元妃一家。元妃李氏人称“师儿”,其家是因罪没入宫籍监的“监户”。其父李湘与其母王盻儿,皆出身微贱。大定末,师儿以监户女子入宫。当时张建任“宫教”,教诸宫女识字。依照规矩,宫教与诸宫女之间用青纱隔障分开,教者在外,学者在内,从不见面。宫女如遇字音、字义不明,即在障内映纱指字发问,宫教则自障外作答。所以,宫教虽未曾见过这些宫女其人,但却早已闻得其声。就中有一女子领悟最快,张建不知其为何人,只知其声音清亮。一日,章宗问及这些女子中有谁堪教,张建回答说声音清亮者最可教。章宗根据声音特征,寻得李师儿。章宗好文辞,师儿性慧黠,又能舞文弄墨,善于迎合章宗旨意,遂大受爱幸。明昌四年(1193)师儿受封为昭容,五年又进封淑妃。父湘追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陇西郡公。祖父、曾祖皆追赠。
章宗未即位前有元配蒲察氏,早在大定二十三年(1183)就已病故,即位后,追册为钦怀皇后。章宗一直未立后。看中了李氏之后,章宗就要立她为皇后,但却遭到臣下的一致反对。监察御史宗端修、右拾遗路铎、翰林修撰赵秉文、御史中丞张公著等都因在立后问题上与章宗意见不合而丢了官。他们反对李氏为后,理由是“国朝立后,非贵种不预选择”。所谓“贵种”,即女真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他们与皇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皆不出这个范围。李氏出身微贱,因此不当立为皇后。
由于权贵们反对,师儿未能立为皇后,只进封为元妃,但她“势敌正后”。其兄喜儿早年曾为盗,因其妹的关系,官至宣徽使,弟铁哥至近侍局使,一家权势熏天。就连他家的私奴也仗势欺人,人们也是只敢怒而不敢言。趋炎附势者竞相走通李氏门路,李炳、李著等人与之通谱系,胥持国依附李氏,因而位致宰相。有个“优人”(艺人)瑇瑁头,在章宗面前说凤凰“其飞有四”,而且应验不同:“向上飞则风雨顺时,向下飞则五谷丰登,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李)飞则加官进禄。”章宗明知这是讽刺李氏,但也只是一笑置之。李氏干政,尤其令一些士大夫愤愤不平。进士出身的宗端修就曾上书要求章宗“远小人”。章宗不知所谓“小人”究竟何所指,于是李喜儿传诏,让宗端修讲出姓名来。宗端修告诉喜儿:“小人者,李仁惠兄弟。”仁惠是章宗赐给李喜儿的名字。喜儿被宗端修斥责为“小人”,不敢隐瞒,据实上奏。章宗虽然并不怪罪宗端修,并且责备了李喜儿兄弟,但仍然离不开他们。监察御史张公著,更是把矛头直指元妃李氏,上书竟有“妾上僭后,夫人失位”之语。
章宗即位以后,金的武力已大不如从前,原来勇敢善战的胡里改路女真人此时“视旧则稍知礼貌,而勇劲不及矣”。中原的屯田军更是武备废弛,而新兴的蒙古在北边为患则日甚一日。正因为如此,所以章宗对宋一直坚持固守和议。然而,宋自宁宗即位以来,权臣韩侂胄却日夜谋划“北伐”。泰和三年(1023)十月,奉御完颜阿鲁带使宋返回,反映宋权臣韩侂胄“市马厉兵,将谋北侵”。然而,章宗却因此动怒,以为阿鲁带“生事”,笞之五十,并将其赶出朝廷,到彰德府任判官。泰和五年(宋开禧元年,1205)正月,小股宋军攻入巩州(甘肃陇西)来远镇,同时唐州(河南唐河)又捕获宋朝间谍,获悉韩侂胄屯兵鄂、岳,将谋北侵。直至这时,金章宗才认识到,他所不情愿的一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于是他一方面命枢密院“移文宋人,依誓约撤新兵,毋纵入境”,另一方面,则命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调集军队防备宋朝大规模来攻。但是,章宗仍不改初衷,告诉仆散揆说:“朕非好大喜功,务要宁静内外。”五月,宋镇江都统戚洪“遣忠义人朱裕结弓手李全焚涟水县”,但不久即为金军夺回。
泰和六年(宋开禧二年,1206)正月,宋贺正旦使陈克俊等南返之前,金章宗派人当面向克俊说明金朝对宋“涵容之意”,并要求以此意转达宋朝皇帝,表明直至此时,金仍无意用兵。无奈宋朝北伐决心已下,五月间,宁宗下诏伐金。金对宋朝一心要诉诸武力的意向也并非毫无准备。章宗早就获悉韩侂胄对四川宣抚使吴曦甚为妒忌,因此千方百计诱其归降。章宗向吴曦提议:在金宋战争中,如果他闭境不出,按兵不动,使金军无西顾之忧,则金朝不仅保证他仍然拥有对全蜀的统治权,而且循皇统间册赵构(宋高宗)之例册封他。吴曦经不起金章宗的利诱,以阶(甘肃武都)、成(甘肃成县)、和(甘肃西和)、凤(陕西凤县)四州献金,求封蜀王。
金章宗于当年十二月命完颜纲派出太仓使马良显携诏书、金印,册立吴曦为蜀王。吴曦在兴州(即沔州,今陕西略阳)称王,金军抓住有利时机攻占了淮南大片土地。此时,金章宗非常得意,一反原来的保守立场,以为“淮南既为我有,际江为界,理所宜然”。但是,金朝的国力难以支持长期战争,再加上吴曦自立第二年初即为部下所杀,宋朝的主和派史弥远又取代了韩侂胄,于是,泰和八年(1208)金宋重新议和。宋交付金朝的岁币增至三十万,另加犒师银三百万两。金亦适可而止,从所占南宋的领土上撤退了。
章宗继嗣不立,泰和八年(1208),他带着无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评:金章宗即位初期,与其祖父世宗一样锐意求治,故历史上有所谓“大定明昌之治”。他在缓和社会矛盾以及完善法制、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超过了世宗。在处理金朝境内的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以及金宋关系等方面,他都采取了更为实际的政策。因此,他在位前期,金朝才真正进入了“盛世”。但是,由于腐朽倾向的滋长,以及新兴的蒙古的威胁,金章宗统治后期也是金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