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个人交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四周封闭、由人抬的轿子在宋初不是很常见。11世纪,许多士大夫认为,用四人或八人抬的轿子来取代畜力不是很合适,只有官员年老或生病时才有权享用轿子。皇帝在京城居住,官员们必须骑行路,品级较高的官员可能会坐挂有红帘、车厢用皮革装饰的马车。上流社会的女性喜欢坐有香味的马车。

限制使用轿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11世纪末,而南宋时期轿子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交通工具了。人们对轿子态度的转变可能和新京城杭州有关,杭州的街道是用砖石铺成,坐轿子比骑马要安全些。坐轿子可以使官员在公众面前炫耀他们的特殊地位,当官员的轿子经过时,骑马的百姓必须立刻下马,远离官员。年老和生病的女性可能会喜欢带帘子的轿子的舒适性。除了她们之外,其他百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雇轿子。他们必须步行,或者——如果他们出得起钱的话——他们想舒服点,可以坐在由两人抬的做工粗糙的竹编椅子上。有时他们坐在或驴拉的小车上,忍受着路途的颠簸。

契丹武士和他们的妻子旅行时骑着有马鞍的马,而他们的家庭成员是坐在有圆顶帐篷的马车上。贵族喜欢用大车带着全家穿越广阔的原野和丘陵,他们所乘坐的车是骆驼牵拉的,车子上铺设有毯子。大车的轮子直径比一个人的身高还高,但车子既轻便又结实。车身较长的车子前窄后宽,车上分为三个隔间。前头的隔间铺有毯子,是车子主人的位置。白天的旅途中,青毡所做的帘子被卷起挂在车顶。当晚上休息时才把帘子放下来。中间的隔间四面封闭,是车轴的上方,这是女主人的位置。第三个隔间是留给奴仆的,结构上和前头的隔间类似,但相对小些。对宋朝人来说,这些骆驼牵拉的大车是相当蛮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