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把北军打惨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2 属于: 通俗讲史

奴隶与主人并肩作战

战争是北攻南守,出于保卫家乡的情感,南方人参战的热情十分高涨。不但南方的男人们踊跃参战,甚至还有400名南方妇女女扮男装参加了战斗。

北方的报纸曾这样报道过:“在战俘营里,我们第一次看到男人生孩子。”

尽管南方在某种意义上捍卫奴隶制,但黑人在南军中却起到很大的作用,后勤工作基本是由黑奴承担的。家里有奴隶的士兵,带着黑人仆人一起参战,在很多情况下,黑人仆人跟主人并肩作战。

南方的很多工作包括造军火都由黑人承担,白人则去打仗。

南方一度担心的黑人起义造反,也并没有发生。

大战爆发前,里士满跟华盛顿一样变成了大兵营。里士满与华盛顿相距不到200公里,东边是弗吉尼亚半岛,西边是蓝山,南面是一平川,保卫弗吉尼亚就一定要守住里士满。

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训练新兵,仓促之下,他花了两个月时间练出了5万名新兵。

很快,南北战争中的第一场战役——马纳萨斯战役就爆发了。

南北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北方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当然是林肯总统。不过林肯没有什么军事经验,他只是在1831年跟印第安人的“黑鹰战争”中干过连长。

林肯之所以最终能够成为一位成功的军事统帅,并不是因为他会打仗,而是因为他拥有雄厚的兵力和资源,以及北方的物资优势。

林肯非常有远见,他认识到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战胜邦联军,而不是占领南方的领土。

司令都是走马灯

林肯任命军官的时候,是以政治画线的,只要公众要求他撤换没用的军官或者打了败仗的军官,他立刻照办,被撤换的军官很少能重掌指挥权。

北军后来崭露头角的军官,在内战初期都不在重要岗位上。

林肯的这种做法导致北军在战争过程中损失了很多优秀的军官。

胜败乃兵家常事,军官打败仗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林肯缺乏军事经验,过于在乎民众的反应,并向民众妥协,所以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撤换了大量优秀的军官,战争也不得不延长。

很多北军指挥官害怕背后的总统甚至超过害怕当面的敌人,由于过度紧张,他们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显得优柔寡断。

1861到1864年,林肯一直想寻找一位可以指挥整个战争的总司令。他最初选中的是美墨战争的老英雄斯科特将军,但是斯科特这时年事已高,1861年11月就退役了。

不过斯科特在离职前提出了一项非常明智的军事计划:第一,沿着密西西比河到墨西哥湾,打入一个楔子,把南方邦联分割成两半;第二,从海上击败南方邦联,才能从陆地上击败他们,陆海军必须有效协同作战。

斯科特退休之后,林肯选择了年轻的麦克莱伦接任总司令。

麦克莱伦号称“小拿破仑”,出身名门世家,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强,但是他这人生性傲慢,完全不讲战争策略,让林肯大为失望,于1862年3月被解除职务。

此后九个月,北方的军事指挥体系是在没有总司令的情况下运转的。

麦克莱伦的接任者哈勒克又被林肯发现没有战略家的气魄,一切重大问题还得由林肯来定夺。

一直到1864年3月,林肯才找到了一位真正可以指挥这场战争的将军。

这人就是乌里塞斯·格兰特,也就是布朗儿时伙伴的儿子。

南方军队的指挥权集中在戴维斯总统手里。与林肯不同,戴维斯毕业于西点军校,训练有素,是位职业军人,但是他没能建立起林肯那种有效的军事指挥系统。

南方州权很强大,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从联邦政府中分离出来的,反对加强中央集权,很像美国建国初期。

所以,罗伯特·李将军在南方只是担任首席军事顾问和东部战区司令。

南方的战争策略完全是由戴维斯一人做主。

一直到1865年,李将军才被南方邦联议会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几个月之后,内战就结束了。

南北战争初期,联邦和邦联双方的中层指挥官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背景。他们大多毕业于西点军校或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彼此熟悉,甚至还是挚友。

在美国的影视、文学作品中,这种既是朋友又是敌对双方的戏剧性一再被演绎、书写。

首都就在边界线

内战爆发初期,北方急于迅速消灭南军,重新完成国家的统一,所以对南方采取了猛烈的攻势。

1861年,林肯拒绝了将首都迁往费城或纽约的主张,坚持和政府一起留在了距离南军很近的华盛顿。

华盛顿成为边界线上的首都,人们站在波托马克河边就可以看到对岸南方的地盘。

美国南北双方的首都就这样在前线对峙。

1861年7月,北军3.5万名只接受过部分训练的士兵,从华盛顿出发,冒着酷热向里士满进军。

7月21日,在距离里士满只有40公里的马纳萨斯镇,缺乏战争经验的北军与2.5万名同样没有经验的南军士兵狭路相逢。

很有意思的是,北军指挥官麦克道尔将军和南军指挥官博雷加德将军在西点军校是同窗好友。

现在俩人就像中国古代的孙膑庞涓一样展开同门之间的较量。

南方将这场战役称为“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而北方称为“布尔溪战役”,南北战争中第一场大战爆发了。

内战中南北双方对历次战役的称呼也不一样。北方喜欢用河流、山岗等自然景观为战役命名,而南方则偏好用战场附近的村镇或人造景观命名。所以不同的书中记载的“马纳萨斯战役”和“布尔溪战役”实际上是同一场战役。

战斗打响之前,北方人认为凭借着自己兵力上的优势,叛乱的南军肯定不堪一击。

很多新闻记者、老百姓和政治家为了看热闹,带着老婆、孩子、仆人、野餐篮和香槟酒,跟军队一起赶往战场,就跟看橄榄球比赛似的那么高兴。

他们觉得去观看这场战斗相当于一次周日的远足,很多人甚至还带上了望远镜。北军打扮得花花绿绿,他们模仿法国北非部队精兵,穿着深红色的裤子、蓝色制服夹克,头戴穆斯林头巾或土耳其毡帽。

布尔溪的遭遇战打得十分激烈,战局摇摆不定。

打仗不是旅游

南北双方统帅都制订了相似的作战计划,都想进攻对方的左翼。

北军首先得手。危急关头,南军杰克逊上校指挥的一个旅像一堵石墙一样横在亨利山上。

此地是南军战线最薄弱的地方,杰克逊成功地阻止了北军前进,直到2300名南军新兵乘火车抵达前线,才一举结束了当天的战斗。

经此一战,杰克逊名声大噪,得到了“石墙”的外号。

杰克逊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加过美墨战争。内战爆发前,他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教授自然哲学和炮兵战术。1861年,他曾奉命带领弗吉尼亚军事学校的学生前往里士满训练新兵。内战中,他担任第一步兵旅和北弗吉尼亚集团军第二军团司令,是南军赫赫有名的大将。

北军第四宾夕法尼亚团的士兵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天服役期满,于是战斗刚一打响,这些退役老兵就离开了战场。他们一边说说笑笑,一边舞弄着肩膀上的枪。

由于天气炎热、指挥混乱,再加上没有作战经验,北军新兵们惶恐不安,一看有人往下撤,就跟着一窝蜂地撤了下来。

成千上万的北军士兵扔掉武器甚至军服,吓得高喊,黑马骑兵来了!

“黑马骑兵”指的是李的高徒斯图亚特的弗吉尼亚骑兵团,因为他们都骑着黑马,被看作南军的精锐士兵。

看热闹的人和溃兵一起狼狈地逃往华盛顿周围的设防阵地。

一位英国记者撰文描述了他看到的惨况:“我看到一股被雨水淋湿的、浑身泥泞的人流,看起来没有任何秩序,散乱地涌上宾夕法尼亚大街,朝着国会大厦的方向前进,脚步匆匆。我急忙跑下楼,问一位军官这些部队从哪儿来的。这位军官回答,先生,我猜我们这些人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从弗吉尼亚撤回来的,而且我们一败涂地了,我打算回家,我受够了,这辈子都不想打仗了。”

联邦军队确实是一败涂地,但是南军缺乏经验没能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南军约翰斯顿将军承认,他的士兵杂乱无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加上没吃的,没有力气追击联邦军队。

双方在这次战役中死伤不到5000人,但双方打仗乱糟糟的局面证明南北双方军队都没啥专业水准,并且暴露出了严重的后勤问题,胜利既不会来得那么快,也不会来得那么容易。

这场战役结束后,南方的政客对他们军人的英勇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大情绪,而对北方的兵力估计过低。

布尔溪战役的失败终于让联邦政府如梦初醒,国会批准征用50万正规军,并拨款2.5亿美元作为军事预算。

林肯撤掉了麦克道尔,起用麦克莱伦少将担任指挥官。

“石墙”不是吹的

1862年春天,重整旗鼓的北军出兵合围里士满,南方面临着覆巢之危。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李将军表现出名将风采,先放手让“石墙”横扫千军,然后合兵一处,把麦克莱伦赶下海。

鉴于北军波普与麦克莱伦各率一支人马,采取兵分两路的战略,李将军决定趁波普和麦克莱伦合兵之前先打败波普。

波普要求下属部队迅速集结起来以对抗南军,可是如期到达预定地点的只有邦克斯将军的1.1万人。

杰克逊带领手下2.4万人,打算趁这个机会粉碎邦克斯。

8月9日,战斗打响。

邦克斯曾是杰克逊的手下败将,上次以3.5万人对抗杰克逊的1.5万人,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一次杰克逊兵力比邦克斯多出一倍,他相信对付邦克斯更是手到擒来。

杰克逊下令进攻。

尽管南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北军有火力上的优势。而且邦克斯人品总爆发,变得非常猛,下令趁南军列阵未稳,发动进攻。

战斗刚一开始,杰克逊手下最出色的温德师长就战死了。

温德被认为是南军中不逊于杰克逊的名将,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温德的继任者指挥不当,造成南军几乎全线溃败。

关键时刻,“石墙”抢过军旗,一马当先冲向敌人。

一看统帅玩儿命,南军士气大振,很快稳住了阵脚。邦克斯缺少预备队,只好匆忙后撤。

波普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集结部队,沿河列阵防守,等待李的进攻。

北军的援兵陆陆续续赶到,波普军团很快拥有了7万人,但是因为不知道杰克逊的底,不敢贸然进攻。

波普想等麦克莱伦率军赶来再行动,以便集中优势兵力跟李决战。

杰克逊手下2万多人就像一阵烟一样从波普的视野中消失了,搞得波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之后,北军占领了此地,把它建成了军队的供应中心。

8月27日,一伙南军士兵冲进了联邦供应中心,击退了保卫部队。紧接着,这伙南军像土匪一样哄抢食物、衣物,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大餐。

北军一个旅闻讯赶来,想驱散这批散兵游勇。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遭遇的竟然是杰克逊的大队人马,北军被打得满地找牙,旅长阵亡。

南军随即破坏铁路,掀翻铁轨。

南军刚把铁轨掀翻,三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呼啸而来,结果出轨的出轨,相撞的相撞。

杰克逊手下的骑兵又一次完成了高难度的行军,他们携带少量装备,两天内急行军60英里,迂回敌后,占领了马纳萨斯。

波普马上下令全军右转追赶杰克逊,想把“石墙”消灭在马纳萨斯,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爆发。

这次战役中,杰克逊的部队英勇冲锋,“石墙”高举军旗冲在最前面,一名被俘的北军士兵很钦佩这位英勇的军官,就问看守他是谁。

得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石墙”之后,这名俘虏大为激动,举着一把断剑高呼,“石墙”杰克逊万岁!

他这种自发鼓励南军士兵奋勇前进的举动,让看守非常感动,立刻把他放了。

美国同胞之间的这场战争,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有意思的小闪光点。

在“石墙”的激烈冲锋面前,波普军坚守不住,逃过了之前的鏖兵之地奔溪,北军如今又添新败。

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北军损失了1.6万多人,南军伤亡9000多人。

波普手下剩余6万人,士气低落,斗志全无。

战役结束之后,波普被派往西部对付印第安人。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林肯只能再次命令深得士兵喜爱的麦克莱伦统率全军。

麦克莱伦之所以在北军大兵那儿人见人爱,是因为他轻易不发动战争,爱兵如子,士兵们觉得这样的将军才是好将军。

间谍团伙扒火车

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中,南军上演了后来中国抗日战争中铁道游击队的经典好戏,掀翻了铁轨。

就在这一年,北军也针锋相对,给南军来了一次铁道游击队作战行动。

1862年4月,一列客运火车驶出佐治亚州玛利埃塔站向北行驶。

列车开出一段距离之后,火车上通知要开饭了,乘客们纷纷跑向餐厅,列车长和火车司机不慌不忙地跟在后面。从玛利埃塔站上车的一群人一起下了车,奔向了火车头方向。

没有人留意他们,尽管车站附近驻扎着南军。

其中一人迅速爬上了火车头,另一个则溜到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拔掉了连接销,对此哨兵毫无反应。另外一些人爬进了一节敞篷车厢,最后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跨上站台,对着火车头里的同伙点头示意后,迅速跳进了驾驶室。火车上大部分乘客正在餐厅里狂吃海塞。

突然,一声刺耳的枪声响起,营地里的士兵一跃而起,列车长匆忙赶到站台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他刚刚除了听到枪响,还听到铁轨上车轮滚动的声音。他看到火车一分为二,一半正在与火车头分离。

哨兵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赶紧开枪报警,但为时已晚。

火车头加速驶向远方,火车居然被盗了。

方圆数英里之内都没有机车,怎么才能追上这群胆大妄为的盗贼呢?

列车长害怕为此受到惩处,撒腿就追。一个叫墨菲的铁路技工跟他一块儿追。没等他们的体力耗尽,他们意外地发现一辆手摇车停放在铁轨边,俩人急忙把它抬上轨道,跳上车,继续追。

南军把北军打惨了

一人迅速爬上火车头,另一个则溜到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拔掉了连接销,火车一分为二,一半正在与火车头分离。哨兵这时才意识到出了问题,赶紧开枪报警,但为时已晚

一开始追了一两英里还算顺利,不幸的是手摇车撞上了铁轨,列车长和墨菲都被甩进了泥沟。

列车长很快爬了出来,身上毫发无伤,墨菲同样安然无恙,手摇车也没坏,俩人赶紧把车扶正,费了九牛二之力才抬回轨道继续追。

那伙盗贼虽然身穿灰色衣服,戴着南部邦联军队的军帽,但这是伪装,他们真正的身份是北方联邦军的职业间谍。

他们乔装改扮进入南方,目的就是窃取一列火车,并在逃离时烧毁身后的桥梁,切断南部邦联当局向查塔努加派兵的唯一一条铁路。

当时的查塔努加正面临着米契尔将军领导的北方联邦军的威胁。

这帮人雷厉风行,扒了车之后赶紧跑,但他们没有想到,如此偏僻的小站上居然驻扎着南部邦联军队。

他们的头领安德鲁斯带着他们闯过一道道难关,突然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危险:铁路沿线一路都有细细的电线,这些电线会以超过火车1000倍的速度发出有关他们行为的信息,必须要切断这些电线!

所以他们把火车停在城外,爬上电线杆,切断了电线,然后再次上车飞驰而去。

一路上他们停过几次车,添柴加水。

每当有人盘问,安德鲁斯都声称自己在为南军运送军火。

虽然安德鲁斯是一位老练的间谍,足智多谋,但是为了应付盘查的问题,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他也大伤脑筋。

最糟糕的是,他突然发现前方的道路居然被匆匆驶向南方的火车堵塞了。

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之后,铁轨终于通了,安德鲁斯让手下立刻启动火车,往前飞奔。

但是他们一路上耽搁的时间实在太长,最后还是被追兵所抓。

最终安德鲁斯和七名战友被处以绞刑,他们的墓碑在今天的查塔努加军人公墓。

到北方抢鞋子

1862年春夏之交的三个月内,罗伯特·李将军临危受命,指挥南军东部军团以少胜多,连续力挫强敌,不仅解了南方首都里士满兵临城下之围,而且在弗吉尼亚境内让北军消失得无影无踪。南军在东部战场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在西部战场,1.2万名南军进入了肯塔基州,南军在东西两线都捷报频传。

开战以来,北军连战连败,士气低落,反战呼声越来越高。

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结束之后,北弗吉尼亚军团统帅波普撤回城里,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林肯知道这小子有几斤几两,就把他发配到最北方的边境去防御印第安人。东部军团只能再次交给麦克莱伦,麦克莱伦二度挂帅。

麦克莱伦和他的对手李一样,也是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美军历来重视工兵,只有高才生才能当工兵,然后是炮兵、骑兵,最后才是步兵。

因此,李和麦克莱伦毕业后都作为工兵服役。

麦克莱伦和杰克逊都赶上了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从学校一出来直接上战场。

麦克莱伦作为李的手下在斯科特的司令部工作,因为表现出色,获得过三枚军功章。他曾经在欧洲观战,跟大多数美国军人一样,也以拿破仑为榜样,自称“小拿破仑”。

麦克莱伦擅长军事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征召来的乌合之众训练成军人,但是他这人有妇人之仁,爱兵如子,舍不得让士兵牺牲,打起仗来非常谨慎,一遇到阻击就停滞不前,要求增援,也因此深得军心。

林肯希望速胜,对麦克莱伦这种作风很不满,但是没人替代他,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麦克莱伦屯兵华盛顿,自己无所事事。

更让林肯担心的是,南方一直在游说英法,想得到它们的支持。

英法等欧洲国家十分依赖美国南方的棉花,战争已经导致美国对英国的棉花出口大幅度下降,造成上万名英国纺织工人失业。因此,让美国南北停战,恢复对欧洲的棉花出口,是跟英法利益密切挂钩的事。如果英法支持南方,英国还有可能伙同印第安人从加拿大南下,让美军腹背受敌。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林肯总统就只能自杀了。

距离华盛顿不远的里士满城里,南方总统戴维斯同样肝肠寸断、头疼欲裂,因为南方的海岸被北军封锁了,棉花不能出口,经济一落千丈。

南方急切地想要得到英法的支持,但是英法只给他们以道义上的支持。弗吉尼亚虽然富甲天下,可是历经一年战乱,已经不堪重负。

马上就要到收获季节了,必须让弗吉尼亚休养生息,才能供养大军。

所以对于南方政府来讲,只有把战火引入敌占区,才能向英法显示南方有能力赢得战争。

与弗吉尼亚相邻的马里兰可以为部队补充给养,因为它是农业州。更重要的是,北方可以给南军士兵提供衣服和鞋子,尽管南方盛产棉花,但纺织厂都在北方。南军士兵缺衣少穿,很多人冬天都光着脚,而宾夕法尼亚是鞋业中心,马里兰是蓄奴州,南军进入马里兰很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又可以包围华盛顿,所以戴维斯和李将军决定入侵马里兰。

第二次马纳萨斯战役结束之后,李将军等不及部队休整完毕,立刻挥师北上,跨过波托马克河,入侵北方。

李率领大军渡过波托马克河进入马里兰之后,由5.5万人组成的北弗吉尼亚军团中,有1万人没渡河,这些人全开了小差,因为他们认为保家卫国是自己的责任,可是侵略别的国家是不对的,在他们看来,北方并不是自己的国家。

而当李退回弗吉尼亚后,他们又重新加入了部队。

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很残酷,但其间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小拿破仑”居然先发制人

李现在手下名将如云,他的北弗吉尼亚军团下辖两个师团,师团的统帅分别是“石墙”杰克逊和人称“老皮特”的朗斯特里特,骑兵司令是他的得意高徒斯图尔特。

美国内战结束之后,英国军方曾经评价近200年来世界上一共有五位讲英语的名将,分别是马尔巴勒(丘吉尔的直系祖先)、乔治·华盛顿、威灵顿公爵 、罗伯特·李和杰克逊,这五位名将中有三位是美国人。

近百年来,杰克逊的名气渐渐在李之上,原因在于俩人对战争的看法不同。可惜杰克逊英年早逝,没有机会作为南军的战场统帅带兵打仗。

李和杰克逊对战争都很厌恶,对奴隶制也反对,他们之所以效忠南军,是因为军人对家乡的忠诚。

他们也知道南北实力对比悬殊,战争拖下去,南方肯定要完蛋的,但是俩人对于采取什么战略迫使北方停战,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

李是传统军人,希望主力决战,一举消灭北军在东部的主力——波托马克军团,迫使华盛顿方面停战。因为麦克莱伦龟缩在华盛顿不出来,他才入侵马里兰,希望能逼出麦克莱伦跟他决战。

而杰克逊建议深入敌境,避开北军主力,破坏铁路,骚扰大城市,攻占巴尔的摩、费城,让北方居民无法忍受,这样就能逼北方停战。

杰克逊的建议一再被否决,李进行了折中,准备挺进宾西法尼亚州,解决部队没鞋穿的问题。

既然统帅主意已定,杰克逊表示服从命令,并自告奋勇请求进攻哈伯斯渡口——北军的军需供应基地。

李制订了特别详细的行动计划,称之为“特别命令191”,下达给所有指挥官,让他们分头行动。

李命令杰克逊率领2万人攻占哈伯斯渡口,对付驻扎在那儿的1.2万名北军士兵,李则率领剩下的人马监视华盛顿方向的动静。

就在杰克逊和李分兵的那一天,麦克莱伦居然出动了。

麦克莱伦并不想离开华盛顿,但是国会强烈要求他把敌人赶出去,“小拿破仑”万般无奈,只好整军出发。

他本来希望能够全军出动,但是林肯怕“石墙”偷袭华盛顿,硬是留下7万人由邦克斯指挥守城。

麦克莱伦出城之后犹疑不决,因为他手下只有9万人,他一向高估敌人的兵力,想当然地认为李有12万大军,所以他不敢贸然前进,慢吞吞地赶到前线和李的军队对峙。

得知麦克莱伦出动之后,李开始忧心忡忡,下令各部向自己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