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霸主
春秋五霸之中的宋襄公,和其他霸主相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让他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让他饱受争议。有人说他做事儿荒唐,根本不具备当霸主的素质和条件,所以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才会出现不同的版本。那么,宋襄公的这个特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特点会引来如此大的争议呢?
宋国的公子都忙着跑路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业也就成了明日黄花。继他之后,又出现了一位新的霸主,不过这位霸主却是有争议的。
关于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五霸”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当然了,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但是这两种说法比较主流。
按照第一种说法,齐桓公之后,下一个霸主就是宋襄公。
宋国人是商的后裔。他们的第一代国君是商纣王的兄弟。西周初年,他们被封在了今天的河南东部。这个地方地处中原,表面看上去很富庶,但实际上却夹在几个大国之间。而且宋国四面平原,无险可守。只要他们敢不老实,很快就会被周王室派来的军队搞定。
其实,周王室对宋这个殷商后裔,还是很有防范之心的。不过面子上的工作还得做,周天子给宋国国君封了个公爵,跟鲁国是一个等级。
如此高贵的爵位,使其他诸侯在和平年代里,对宋国都比较尊敬。宋国的国君也有一种高贵的优越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之后,宋国还跟郑庄公争过霸。郑庄公死后,宋国又派兵攻占了不少郑国的土地。但是,由于第一代霸主齐桓公的闪亮登场,宋国国君也很自觉地审时度势,不再玩儿争霸,而是跟着齐桓公混了。
这时候宋国的国君是宋襄公,他爹是宋桓公。能跟齐桓公用同样的谥号,说明这个宋桓公也不是吃素的。宋襄公的童年很幸福,他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对他都很好。
宋襄公本来有一个弟弟,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于是宋襄公就要把太子之位让给这位弟弟。但是,他这个弟弟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非但没有接受太子之位,自己还出走了。
从这件事儿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宋襄公已经具备了仁爱的名声。但是也有人认为,宋襄公此举就是做给他爹和天下人看的,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仁爱的美名,是一场政治作秀。
这事儿没有因为宋襄公弟弟的出走而结束,反而越来越有意思。宋襄公一看弟弟跑了,他应对的办法不是去追,而是把自己的行李收拾了一下,也跑了。兄弟俩这一出谦让和睦的好戏,真是让其他诸侯好生羡慕。
当时齐桓公有五个儿子,他们为了争位,一个个都把自己的亲兄弟往死里整,对此齐桓公和管仲都很头疼。齐桓公还感叹道:“同样是公子,我齐国的公子和人家宋国的公子相比,差距咋那么大呢!”
有了这样两个好儿子,宋桓公特别高兴。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不起,他赶快派人到外面召回了宋襄公。老头怕这儿子不回来,还特意传话说:“你小子要再不回来,老爹我可就愁死了。”宋襄公这才回到了宋国。
到了第二年春天,宋桓公欣慰地闭上了双眼,宋襄公即位为君。随后,他让自己的弟弟也回国了,专心辅佐自己。这哥俩齐心协力,使宋国又有了一番新气象。
每一个小弟都有当大哥的梦
宋襄公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但在那个时代,理想往往要服从现实。在他即位之后,天下的形势很明朗,齐桓公是不折不扣的老大。跟着齐桓公混就有糖吃,唱反调就得挨揍。宋襄公当然不能犯二,站错队这种事儿他可不能干。
公元前651年,宋襄公还在服丧期间,就去参加了齐桓公主持的葵丘会盟。从此以后,只要是齐桓公召开的会,甭管大会小会,宋襄公是逢会必到。
宋襄公如此积极地追随齐桓公,也让宋国落了不少好处。但是,宋襄公不甘心一辈子都跟着别人混。在宋襄公的心里,一直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梦想,那就是取齐桓公而代之,自己称霸天下。
宋襄公能有这个想法,说明他也是很有实力的。他心想:“别看你齐桓公现在这么厉害,可是我比你年轻。别的我比不过你,但你肯定死得比我早。等你一死,我就有机会了。”
不久,齐桓公去世了。他虽然死了,但宋国也不可能立马拥有称霸的机会,因为齐国的实力仍然很强大。以当时宋国的国力,经济、人口、军力,都不是齐国的对手。只要齐国不出问题,几乎没人能够威胁到齐国的霸主地位。
但齐国还真就自己乱了。齐桓公在世时英明神武,但他在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上,一直不太英明。齐桓公本人喜欢公子昭,他活着的时候,就曾经托付宋襄公说:“我要不在了,你得帮我让公子昭继位。”
齐桓公一死,五个儿子都想登位,都想当下一个天下霸主。齐桓公生前有三个宠臣,他们分别拥立不同的王子,相互之间打来打去。
齐国的内战打了一年多,公子昭打不过别人,就逃到宋国来了,请求宋襄公帮助他夺位。公子昭一来,宋襄公特别热情地接待了他,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但是对于出兵帮助他这件事儿,却表现得特别冷淡。
公子昭是个聪明人,一看这个局面,立刻就知道宋襄公想要什么了。他就对宋襄公讲:“只要我能够登上国君之位,一定会以盟主之礼来对待叔叔您。”也就是说,只要公子昭能当上齐国国君,他情愿让宋襄公当盟主。
宋襄公得到公子昭这个许诺后,立刻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号令天下,要求各国出兵,帮助公子昭夺位。可是,宋襄公不是齐桓公,齐桓公活着时还有人拿宋国当回事儿,现在齐桓公不在了,谁还有工夫搭理他。
最后,只有三个小国带了一点军队来响应宋襄公,而这点军队根本就不能对付强大的齐国。宋襄公咬咬牙,心想:“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清点宋国全部的兵马,加上那三个小国聊胜于无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了齐国。
本来宋襄公心里是没底的,他也就是前去探探形势,若是不妙,随时准备掉头开跑。
但是,宋襄公的运气很好。这时候的齐国,各方势力已经打得精疲力竭。所以宋襄公一来,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帮助公子昭顺利当上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齐孝公。
这时候的齐国已经不是当初的齐国了。齐孝公也兑现了当初的许诺,真的就听从宋襄公的号令了。这下宋襄公可牛气了,他心想:“连以前的霸主都听我的了,那我岂不是真正的霸主!”
谁是真正的男主角
宋襄公自以为当上老大后,就想放几把火,威风一下。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国。因为曹国在他发文请天下出兵时,很不给他面子,所以这时候宋襄公就想发兵把曹国的国君砍了。
收拾完曹国后,宋襄公又把矛头对准了滕国。滕国的国君过去因为一件小事儿得罪过宋襄公。宋襄公眦睚必报,就把滕国国君杀了祭神。
这时候的宋襄公一点都不仁爱了,而且还有些心狠手辣。但是,宋襄公忽略了一个问题,霸主不是靠继承得来的,而是靠拳头打出来的。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让一票诸侯心服口服。那么,宋襄公有这个实力吗?
其实,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宋襄公的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在干掉了滕国国君之后,宋襄公挟此余威,组织会盟。但他心里清楚,就凭自己这点影响力,肯定不行,他必须得到一个强国的支持。那么,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谁呢?楚国。
宋襄公想得到楚国的支持,他心想:“我在诸侯中名声最好,楚国实力最强,如果我们哥俩一起合作,定能成就我的一番霸业。”
其实,宋襄公对于称霸这件事儿,自己心里也没底。他也不好好想想,楚国实力如此强大,它为啥不自己当霸主呢?
宋襄公没想那么多,他立刻去联络楚国。一开始他也有点担心,怕楚国不配合。没想到,楚国答应得特别爽快,表示不仅会参加宋襄公组织的会盟,还愿意以自己的名义,联络各路诸侯。
所以宋、齐、楚三国牵头的盟会就召开了。宋襄公特别高兴,有楚国捧场,老霸主齐国力挺,再加上他自己这些年为人称道的仁义美名,这次会盟肯定会顺顺当当。
这三国一出面邀请,来的诸侯国就多了。到了约定开会的日子,楚国、陈国、蔡国、许国、曹国、郑国都来了。
宋襄公首先致辞道:“咱们在此地会盟的目的,是仿效当年齐桓公的做法,共同辅佐王室,停止相互间的战争。”
这时候,楚成王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他问道:“你这个想法挺好,但不知这盟主之位应该由谁来担任呢?”
宋襄公一听,还以为楚成王是帮他的,就说:“咱们论爵位,这里面谁爵位最高,谁就当盟主。”
他话音刚落,楚成王就说:“我们楚国早就称王了,你宋国虽说是公爵,但比王还是低一等吧。所以盟主的交椅,应该由我来坐。”还没等宋襄公反应过来,楚成王就坐到了盟主的位置上。
宋襄公这时候才明白,人家才是男主角。宋襄公指着楚成王的鼻子就开始骂:“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你那王是自己意淫的,你有什么资格做盟主?”
楚成王都懒得搭理他。这时候,楚国的一个大臣脱去了外面的长袍,露出了里面穿的铠甲,手举一面小红旗,轻轻挥动。
只见跟随楚成王来的这些人,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他们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士兵。这帮人往台上一冲,吓得各路诸侯四散而逃。
宋襄公被楚国士兵一把抓住,拖到车上带走了,成了楚国的人质。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楚成王觉得关着宋襄公也没啥用,才把他放走。
荒唐的“仁义观”
被楚国这么羞辱一番,宋襄公还不清醒。他认为这次失败是因为楚国使用了奸诈的手段。
会议结束后,归国的各路诸侯纷纷变脸,不承认楚成王的盟主地位。因为楚成王实在干得不地道。宋襄公一看有机会,就想报仇雪恨。
宋襄公虽然很想找楚国的麻烦,但他却没有进攻楚国的胆量。楚国他是惹不起的,但楚国的小弟还是可以打一打的。于是,宋襄公就把矛头对准了郑国。
郑国和宋国的仇恨老大了。特别是在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宋襄公经常欺负郑国。郑国为了不再受气,就成为中原诸侯中第一个投靠楚国的。
宋襄公打的就是这只出头鸟,他要让世人知道,跟楚国合作不会有好下场。宋襄公的想法是没错,但打起来就不是一回事儿了。因为宋国一打郑国,楚国必然救援,到时候宋、楚两国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按照宋襄公的想法,他一打郑国,楚国要是不救援,他就灭了郑国。楚国要是救援,他就设下埋伏,打楚国一个措手不及。
但楚成王可没宋襄公想的那么傻。他不仅不去救郑国,反而率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上演了一出“围宋救郑”。
宋襄公这下可慌了,再也顾不上攻打郑国,连夜带领着宋军往国内赶。等到宋军在泓水边扎好了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正好来到了河对岸。
这个时候就有个明白的大臣对宋襄公说:“楚军打过来的目的只是为了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了,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微将寡,不能跟楚国硬拼,不如跟他们讲和算了。”
但宋襄公不以为然,他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但咱们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么能战得过仁义之师呢?”然后他让人做了一面大旗,绣上了“仁义”两字,他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第二天天一亮,两军就开战了。楚军过河时,大臣就对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明明是小看咱们了。咱们应该等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发动进攻,一定能取胜。”
但宋襄公却不同意,他回头一指,对大臣说道:“你看到咱们车上那面迎风飘摇的仁义之旗了吗?咱们是仁义之师,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这算哪门子的仁义?”
等到楚军全部渡过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大臣又对宋襄公讲:“咱们得趁着楚军没有布好阵,抓紧时间发动冲锋,还有一定胜算。”
但宋襄公还是不同意,他还是那句老话:“人家都没有布好阵,咱们就去打,这是仁义之师的行为吗?”
宋襄公话音未落,楚军就已经布好了阵,二话不说就冲了过来。宋军一看楚军凶猛,胆都吓破了,掉头就跑。
宋襄公正想亲自督阵进攻呢,还没来得及冲到前面,就被楚军团团围住,身上、腿上受了好几处伤。幸亏宋国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把他救出来。
等宋襄公逃出来时,宋军早已溃散,兵车、粮草都被楚军抢走了,那面仁义大旗,也早就不见了踪影。
宋国的老百姓对宋襄公是骂不绝口,纷纷抱怨大家怎么摊上了这么一个国君,这么缺心眼。但宋襄公还是不自省,他一瘸一拐地回到都城,一边走还一边跟周围的人讲仁义道德,把他身边的士兵都给气坏了。
宋襄公确实是很仁义,但是讲仁义的后果相当惨重。宋国的精锐部队在这场荒唐的战争中,几乎全部被歼。
宋国是一个小国,一旦经历这样的惨败,可能几代都缓不过来。此后,宋国彻底沦落成了一个弱者。
可是惨败到这个地步,宋襄公还是不认为自己有错。他回到国内后,大臣们就埋怨他,说不应该跟楚国打仗,要打也不能像他这样打。
但宋襄公不以为然,他反驳道:“你们懂什么,我这是仁义,打仗就应该这么仁义。如果看到敌方的士兵头发花白,你就不要抓他;如果看到敌方士兵受伤了,就不要伤害他。”
宋襄公的弟弟一听这话,连声冷笑道:“打仗就是为了打败敌人,照您这种打法,打仗的意义何在呢?您倒是在战场上学雷锋做好事儿,可敌人不跟您做好事儿。”宋襄公一听自己的亲弟弟都这么讲,这才多少有点觉悟了。
战败一年后,由于大腿箭伤复发,宋襄公在愤恨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宋襄公是以仁义出名的。在后来的记载中,他就成了五霸之一。后世对这样一位仁义的霸主,评价是比较极端的。有的人说他是维护旧秩序的卫道士,有的人说他是堂吉诃德,荒唐却可爱。
在主流的观点中,宋襄公的做法是很不可行的,特别是在春秋乱世的争霸战争中,你这么干就是置自己的国家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宋襄公或许根本就不算霸主。
不管他算不算,他也只是春秋争霸史上的一朵昙花。宋襄公死后,真正的霸主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他是谁呢?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