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千古奇冤风波亭
将相之间矛盾深
宋金两国停战之后,高宗皇帝为稳固自己的皇位,密谋要除掉三员大将,屠刀所指,三军胆寒。但是,张俊和韩世忠都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巧妙地逃过了一劫。而岳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最终没能逃过被杀的厄运。
岳飞被害,一方面是因为高宗皇帝要杀武将、除心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岳飞与宰相秦桧之间的矛盾。
岳飞是武将,他的本事是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而秦桧是文臣,他的价值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体现。秦桧作为宰相,要如何树立威信,使满朝信服呢?就是在社稷垂危的时候,挺身而出,去跟金国人议和,这样才能把半壁江山得保的功劳纳入囊中。这就造成了两个人之间的根本对立。只要岳飞在,主战派的旗帜就在,可宋金打起仗来,秦桧这个宰相的作用,就看不出来了。
在小说演义中,秦桧一直被说成是卖国贼。我们不谈论他是不是卖国贼,但对于秦桧卖国求荣这个说法,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秦桧卖国求荣,他求的是什么荣呢?他求的不是要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你想,他在宋朝已经是宰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他想到金国去做宰相吗?两边都给宰相,没有区别。难道他能够在宋朝或者金国做皇帝吗?这更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秦桧所求的荣,是要牢牢保住自己的权位。他认为,跟金国人谈和,是保全宋室江山最好的方法,也只有这样,他自己的权位才能保全。
在秦桧看来,岳飞等人总是吵着跟金国人打仗,但是这仗打到哪儿算一站?我们的底线在哪儿?根本看不到嘛。秦桧认为,只有谈和才能使社稷江山得以保全,岳飞不顾国力,非要打仗,只会把国家拖垮,这才是误国。
而岳飞的脾气也很冲,皇帝还没说两句太难听的,他就敢撂挑子,他自然也不会把秦桧放在眼里。岳飞认为必须要收复失地,谁不这么干,谁就是汉奸;而秦桧则认为必须议和,谁要不这么干,谁就是他的绊脚石,他就必须搬开谁。
我们看,这对将相之间是没法儿沟通的,两个人是针尖对麦芒,和解不了的。秦桧心想,你岳飞既然非要主战,那我就要把你除掉。正好宋高宗又担心武将篡权,现在又找到了盟友张俊,这君、相、将三人,都要置岳飞于死地,除了死,岳飞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王贵出头诬告
我们前面提到过,张俊对岳飞是恨之入骨的,他得知秦桧要除掉岳飞,就主动出来请命了。
秦桧问张俊,你打算怎么整岳飞呢?张俊说,我去说动岳飞的部将王贵,让王贵去告岳飞谋反,这顶帽子一扣,就不怕岳飞不死了。
王贵曾经是岳飞的副将,官至御前司都统制,相当于岳家军的二把手,岳飞交出兵权后,岳家军就是由王贵来带的。那么,张俊为什么要找王贵来诬告岳飞呢?
史学家的一种观点认为,张俊找王贵陷害岳飞,是因为王贵挨过岳飞的打,还差一点儿被岳飞斩首,所以他对岳飞怀恨在心。这一点其实并不成立,王贵追随岳飞多年,两人一起出生入死,情同兄弟。王贵被打,是因为他的部下犯了抢劫罪,受牵连挨了一百军棍。而岳飞说要杀王贵,是因为有一次大战在即,王贵兵少,面露怯意,岳飞生气,斥责王贵身为统帅,竟然丧宋军志气,才说要杀王贵。但是,岳飞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王贵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不可能真的杀王贵。而且,岳飞领军向来严明公正,连他的儿子岳云犯了一点儿小错,都被打了一百军棍,三天不能起床。王贵作为部将,挨打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因为这事儿就记恨岳飞。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张俊是因为找到了一条足以置王贵于死地的罪证,抓住了王贵的一个把柄,足够要挟王贵陷害岳飞。但是,这个把柄究竟是什么,史学家们到今天也没有研究出来。不过,最后的结果是,王贵真的背叛了自己的老上级,出头诬告了岳飞。
另外,张俊还找了一个对岳飞怀恨在心的部将王俊,让王贵、王俊联名诬告岳飞谋反。这样一来,岳飞就真的在劫难逃了。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光有人告岳飞谋反还不行,还要有人出面弹劾岳飞。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头了,这人就是万俟卨,是今天岳王坟前跪着的那四尊铁像里的一个。那么,万俟卨为什么要出面弹劾岳飞呢?我们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俟卨是个典型的小人,他与岳飞结怨,是因为一件非常不足为道的事儿。
当年,岳飞宣抚荆湖,在鄂州祝捷的时候,万俟卨正在当地做提刑官。据说,他每次去见岳飞的时候,都没有得到岳飞的好脸色。我们不知道岳飞是正赶上忙,还是心情不好。但是,万俟卨就觉得是岳飞看不起他、轻蔑他,就对岳飞怀恨在心。这一次,他终于找到报复岳飞的机会了,主动站出来诬陷岳飞。不但如此,他还找了一个爪牙,一块儿上表弹劾岳飞。
有人得知这个消息,就来告诉岳飞,说现在有人上表弹劾你。岳飞一听,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以退为进,学韩世忠去官保命,马上上奏朝廷,愿辞去一切职务。朝廷下旨,岳飞充万寿观使,提举万寿观。在宋朝,官员退休致仕以后,皇上一般会让他们提举一座道观,去做道观的名誉住持,就算是给官员退休金了,因此宋朝经常有官员成为道观的名誉住持。
其实岳飞此时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了,他当年削职闲住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小重山》:
这首词的气韵,跟“怒发冲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完全是一种英雄末路的感觉。
罗织三条罪状
岳飞虽然已经辞官退隐,但秦桧一帮人要置岳飞于死地的主意已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于是,秦桧等人给岳飞罗织了三条罪状,这三条罪状,每一条都可以置岳飞于死地。
第一条是说岳飞在朱仙镇班师之后,心中愤懑,在军营当中公开放话,说皇上不修德,国家没救了。言下之意是说,我本来能够收复失地,直捣黄龙,但皇帝十二道金牌催我班师,致使功亏一篑。这种话是指斥乘舆(乘舆是对皇上的尊称),直接诽谤当今天子,公开说国家没救了,这肯定是死罪。当然,这是秦桧列举出来的证据,至于到底是不是岳飞说的,在什么时候说的,都无从考证。
第二条是说从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跟几个心腹借酒浇愁,倾诉胸中的苦闷。喝酒的时候,岳飞就问张宪,这天下的事儿应该怎么办啊?张宪回答,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且不说岳飞接下来说了什么,这两句话就够“意味深长”了。你想,岳飞是手握重兵的统帅,他问自己的下属天下事儿怎么办,下属回答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是什么意思?
第三条就更要命了,是说岳飞对部下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其实就算岳飞说过这话,那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32岁当了节度使,与太祖皇帝当年年纪相当,理解为他是崇拜太祖、敬仰前贤也说得过去,最多是有些得意而已。可这三句话连起来听,就让高宗毛骨悚然了。
秦桧给岳飞罗织的这三条罪状,是一环套一环的。首先,岳飞指责皇上不修德,国家没救了;然后,岳飞又问天下事儿应该怎么办,部将说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最后,岳飞再来一句,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了节度使。这三句话连起来一听,岳飞可不就在劫难逃了?
依照岳飞的脾气个性,这三句话他真有可能都说过。但问题是,岳飞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这三句话是不是以这个顺序说的?到了秦桧这儿,这些都无关紧要,经他一拼一粘,这三条大罪就出来了。我们想,高宗皇帝念兹在兹,他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武将谋反,这样的罪状一呈上去,岳飞就非死不可了。
于是,高宗皇帝下旨,先拘捕张宪和岳云。在岳家军里,张宪和王贵是岳飞的左膀右臂,王贵已经站到秦桧一边了,只拘捕了张宪。当时,张宪和岳云都还在军中,而岳飞已经辞去军职了,他们被捕,岳飞并不知道。
张宪和岳云被捕之后,朝廷就以相府、中书省的名义下发省牒,派殿前司都统制杨沂中去抓捕岳飞。
岳飞只身入临安
宋朝的武将有结拜的传统,杨沂中跟岳飞也有八拜之交,杨沂中排行第十,岳飞叫他十哥。杨沂中是殿前司都统制,就是禁卫军统帅,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卫戍区司令,是守卫在皇帝身边的人。
杨沂中一来,岳飞感觉非常惊愕,心想,杨沂中来干什么?这个时候,岳飞也预感到大事不好,就问杨沂中,十哥你来有什么事儿?杨沂中就把省牒拿出来给岳飞看。
这份省牒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把活的岳飞带回京城。杨沂中为了稳住岳飞,就说,你别担心,这里边可能有点儿误会,见了皇上把事儿说清楚就完了,张宪、岳云也就都能放出来了。
岳飞看了省牒之后,心情十分沉重,让家人置酒款待杨沂中,说十哥你等等,我回去收拾一下,这么远的路,一去不知道多长时间,我在临安又没有家,我去拿几件换洗的衣服。
看着岳飞转身离去,杨沂中非常担心,他想,岳飞不会去上吊吧?宰相的意思是把活的岳飞带回去,岳飞要是自尽了,我可没法儿交差。再一看,岳飞的家人端出酒来,请他饮酒,杨沂中不敢喝,怕酒里下了药,万一自己喝下去岳飞趁机跑了怎么办?
杨沂中端着酒杯犹疑不决,就问岳飞的仆人,岳少保现在干吗呢?仆人说,我家主人正在后面收拾呢。杨沂中又问,岳少保神色如何?仆人回答说面色如常。杨沂中这才放下心,一仰脖就把酒喝了。
这时,岳飞从后面出来了,说十哥我信你,你敢喝我这杯酒,不担心酒里有毒,就证明你心地磊落,我跟你走。
杨沂中听了这话,惊得一脑门子汗,心想,好险,我要是不喝这杯酒,岳飞说不定就跟我翻脸了。这样一来,杨沂中就带着岳飞上路了。
杨沂中带着岳飞往京城走,一路上都让人暗中看管岳飞。因为岳飞不论功劳、地位,还是声誉,都远在杨沂中之上,杨沂中不敢公开跟岳飞翻脸,只好命人暗中监视。
去京城途中,要经过岳家军的驻地。张宪和岳云都已经被捕,岳家军都明白岳飞为何进京,也想到岳大帅这一去,绝没有好结果。这一天晚上,得知岳飞投宿在附近的古寺里,岳家军的将领就一拨一拨地去探望岳飞。这些将领见了岳飞,都声泪俱下,劝说岳飞不要去京城。
最后,岳飞一拍桌子,把他们都轰出去了。岳飞说,我对大宋忠心耿耿,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我绝不负朝廷,你们不要跟我说了。
岳家军没能劝住岳飞,最终,岳飞还是来到了杭州城。
读史读到伤心处
岳飞一进杭州城,就被打入了大理寺监狱。
一开始,秦桧让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谋反的案子。岳飞被带到堂上,见了四座的官员,就问,我堂堂岳少保,枢密副使,你们为什么把我抓进监狱?何铸说,有人告你谋反。
岳飞二话不说,把衣服一脱,露出了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有的评书演义里说,岳飞背上的字是“精忠报国”,这可能是从皇帝钦题的“精忠岳飞”上演绎出来的。
何铸一看,心想,说这样的人谋反,打死我也不相信啊。但是上命难违,案子还得接着审。
于是,何铸就说,王贵和王俊两个人告你谋反。岳飞说,那好,你让王贵出来跟我对质。王贵做了这种昧良心的事儿,他愧对岳飞,根本不敢来。
岳飞又说,你说王俊告我谋反,那你让王俊来见我。这个时候,王俊已经死了。
岳飞说,王贵不来,王俊死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谋反呢?何铸说,有人说王俊和张宪之间写过信,那信上有谋反之意。岳飞说,好啊,你把信拿来给我看看。何铸说,信让张宪烧了。
岳飞大笑说,你说我谋反,问你有没有人证,你说人证死了,问你有没有物证,你说物证烧了,那你凭什么告我谋反?这个时候,何铸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何铸心想,这案子没法儿审,原本就是冤枉人家,岳飞顶天立地大丈夫一个,我不能干这缺德事儿。
于是,何铸就去找秦桧,说丞相您换人吧,这案子我审不了。
秦桧见何铸不想干,就把实情说出来了,他说审岳飞是“上意也”。这案子不是我要你审的,是皇上要你审的,你不审,你这御史中丞还干不干了?
何铸说:“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从这句话,我们又能看出,宋朝的文臣武将在地位上的差距。何铸并不是很看得起岳飞,说区区一岳飞,我并不是为他请命,只不过“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意思是说,我们还有强敌在,现在无缘无故杀一员大将,将来社稷有难,谁去定国安邦?
秦桧一听,心想,这个何铸是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劝都没用。于是说,你不审就下去吧,这官也别干了。
接着,秦桧把大奸贼万俟卨推到了前台,让他来审岳飞。万俟卨这下总算找到出气的机会了,心想你岳飞当初轻慢我,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
万俟卨对岳飞毒刑拷打,一代名将在公堂上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遍施酷刑之后,岳飞有些站不住了,刚想松口气,身后的狱卒马上大喊:“岳飞叉手立!”岳飞只有悚然听命。
古人云,读史读到伤心处。岳飞这样统率千军万马、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狱卒当面呵斥,而且还要委屈听命,读史读到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让人伤心不已?
万俟卨虽然对岳飞用尽酷刑,但是这个案子还是审不出结果来。宋高宗最后也没办法了,就下旨,说不管案子审得有没有结果,都将岳飞赐死。
关于这道圣旨,史学家们认为肯定是有的,如果没有宋高宗的首肯,秦桧等人是不敢杀害岳飞的。但这道圣旨永远找不到了,可就是因为它,才有了后面的风波亭上送忠良。
风波亭上送忠良
岳飞当时被关在临安的大理寺狱中,这里是南宋的最高法治机关之一,而风波亭,正是狱中一座亭子的名字。相传,一代名将岳飞,就惨死在那里。
据说,岳飞在监狱的时候,大年三十那天,他的老部下置酒来探望他,为岳飞敬上屠苏酒。
岳飞看到屠苏酒,不觉想起了往事,潸然泪下。就像京剧《满江红》戏词里唱的那样:“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诏历历前尘。”岳飞当年的酒量很大,有一次因为酒后打了人,高宗皇帝让他以后别喝酒了,于是岳飞立誓,等到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的时候再破酒戒。
而今,岳飞身陷牢狱,本来应该是庆功时喝的酒,现在却是在“除夕夜冷狱森森”的境况下喝,而且,这可能就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顿酒了。我们想想,岳飞此时此刻的心境,会是何等凄凉。
关于岳飞是如何被害死的,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秦桧派人谎称让岳飞沐浴,趁机害死了岳飞。古人的衣服非常宽大,力士趁岳飞脱衣服的时候涌入,猛击岳飞两肋,把岳飞害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高宗赐岳飞毒酒,岳飞饮了毒酒以后,含恨而终。
岳飞遇害
岳飞死时,年仅39岁。大英雄被害死了,秦桧本来心存愧疚,给岳云、张宪定的刑是流放,但高宗皇帝下旨,将两人判了死刑。张宪、岳云两员虎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最后竟换来这样的结局。岳云死时,还不满23岁。
中国古代杀官之前,一般先要抄家。官兵来抄岳飞的家,发现了什么呢?《宋稗类抄》里记载:
岳飞为国尽忠一辈子,死后家里抄出来的,多是兵器铠甲,再有就是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粮食、十余万钱和一些薄田,这与同时期的几位大将是没法儿比的。张俊就不用说了,韩世忠一年的地租收成就是五万石,岳飞只有几千石而已。
这样的忠义之士,最后含恨而死,千古以来令仁人志士扼腕叹息。
“莫须有”的正确解读
根据史籍上的记载,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韩世忠曾经站出来为岳飞鸣不平。
韩世忠本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但是看到岳飞蒙此大冤,就豁出去了。韩世忠闯进相府,质问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
后来,“莫须有”就成了一个典故。不少人一直把“莫须有”理解为可能有,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莫须有”的意思应该是,难道没有吗?也就是说,秦桧对韩世忠用的是反问的语气:岳飞难道没有罪吗?
秦桧这么一句话,就把韩世忠打发了。秦桧有恃无恐,他背后有皇帝撑腰,根本都懒得跟韩世忠废话。秦桧这个时候,势力比韩世忠大得多,并不是说韩世忠拍着桌子质问秦桧,秦桧就吓得哆哆嗦嗦,嗫嚅地说了一句,可能有吧。
从秦桧这句难道没有的反问中,我们可以看出岳飞悲剧的症结所在,是高宗皇帝要岳飞死,所以秦桧才有恃无恐。
岳飞在宋高宗一朝都没有翻案,直到宋孝宗即位,朝廷又要北伐的时候,才给岳飞平反,追封为鄂王。
我们知道,《宋史》是元朝人写的,元朝人写到岳飞之死的时候,也不禁大发感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西汉以来,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样的名将,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飞这样文武双全的名将,并不多见。史书说关云长通《春秋左氏》之学,后人却没有见过关老爷的文章。但是岳飞在朱仙镇班师时,亲自答诏上奏,他的奏折写得有诸葛孔明《出师表》之风。这样的一个忠义之人却不幸遇害,就像当年南北朝时刘宋因怀疑谋反杀大将檀道济一样。檀道济怒说,你们这是在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宋高宗杀岳飞也是自毁长城。所以,元人感慨,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不但后人对岳飞的评价很高,就连当时的人也是一样。当时,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臣洪皓,听说岳飞被害死之后痛哭流涕。他给南宋朝廷写密信,把密信藏在蜡丸里,驰疏奏报宋高宗,说“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意思是,金军害怕的就只有岳飞,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以致把岳飞叫作岳大爷,现在听说岳飞死了,金国的将领都在摆酒相贺。
岳飞没有死在与金作战的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岳飞无论在人品、战功上,还是学识、修养上,在中国古代的名将中,都堪称数一数二。岳飞曾经写过一首名为《题骤马冈》的诗,诗中最后两句说: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岳飞本来要将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没想到“明君圣主”回报他的却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冤狱。
- 元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元朝建国后如何统治中原地区?
- 蒙古帝国扩张的版图有多大?蒙古帝国为什么取国号为“元”?
- 宋高宗是个怎样的人?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 金国和宋军共灭辽后,为什么金国要反攻大宋?
-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金国的战力究竟有多厉害?
- 澶渊之盟是怎么发生的?澶渊之盟代表了北宋怎样的外交立场?
- 宋辽战争宋军为何一败再败,从主动进攻走向了战略防御?
-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 北宋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为什么也会出现社会危机?
- 宋朝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弱宋?大宋的尚武精神为何流失?
- 赵匡胤:“我当皇帝是被你们逼的”,赵匡胤称帝是被逼迫的吗?
- 五代十国持续了多久?一共有多少个皇帝?
- 大唐的文化、科技发展如何?大唐有哪些世界之最?
- 唐朝的外交有多厉害?大唐对各国的外交政策如何?
- 隋唐通过什么措施促进经济大繁荣?隋唐的商业构造是怎么样的?
- 三省六部是指哪三省、哪六部?三省六部的职责是如何分工的?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到底有多繁荣?
- 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为了去扬州玩?李建成真的是花花公子?